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 明 人】陈佩东【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步骤:取黄芩300g,白芍200g,炙甘草和大枣分别加6-8倍5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上AB-8型大孔树脂,以80%乙醇洗脱,洗脱液回收乙醇至适量,备用提取液回收至适量浓度,加8-10倍量95%乙醇沉淀过夜,离心、滤去上清液,沉淀部分以95%乙醇去杂,备用。合并以上活性部位,按提取物、糊精、微晶纤维素1∶1∶0.05制备颗粒,所得颗粒剂经实验证明具有更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西南大学胡昌华廖国建教授团队在治疗耐药真菌感染领域获得重要进展
机制研究发现高浓度优选化合物MW5破坏真菌细胞膜并诱导细胞产生ROS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低浓度MW5能破坏药物外排泵MDR1功能,进而增加氟康唑胞内浓度进而逆转其耐药性。
西南大学 2022-06-10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放射性碘核素蛋白微球的研制
常规治疗肿瘤的方式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然而这几种疗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宜。手术治疗在这些肿瘤中明显受到限制。对大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急待寻求新的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常规放射性治疗由于辐射面积较大、放射性射线剂量大和贯穿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损伤很大。核素微球和核素粒子是代表肿瘤治疗和介入放射治疗领域的新一代的药物。与常规外照射治疗相比,目前核素微球和核素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最先进也是最常用放射治疗方法之一。 1)核素微球 近年来正在研究的核素微球包括钇-90玻璃(树胶)微球、铼-188玻璃微球、磷-32玻璃微球和钬-160玻璃微球。其中钇-90微球正被医学界迅速接受并成为肝脏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1999年该药物已被美国和加拿大正式批准,成为该肿瘤的治疗方式。碘-125粒子是一种核素粒子,它是在CT和超声引导下植入,将发出低能量γ射线的碘125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对肿瘤组织进行持续性的、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 2)核素粒子 碘-125粒子优势明显:内照射射线剂量小,作用时间更长,治疗定位更准确,对肿瘤局部作用均匀,辐射半径小,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极小,是一种非常好的局部治疗措施。和化疗配合,治疗肿瘤的效果更加明显。 该技术对肿瘤的局部治疗可以达到或接近手术和其他毁损病灶疗法的效果。对于某些经手术后,出现复发或者局部转移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具有明显优势。此外,如作为常规放射治疗的补充和协同治疗的手段,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碘-125粒子植入并非只是治疗肿瘤的辅助方式,而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某些肿瘤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对常规放、化疗不敏感的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如前列腺癌,过去常用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其效果并不理想。而直接植入碘125粒子抑制肿瘤生长,避免了手术,能达到与常规治疗一样或更好的效果,并且保留了它的生理功能。另外,对于不愿行根治性手术以及一些无法手术的子宫颈癌、鼻咽癌患者,碘-125粒子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此外,对于已发生转移的肿瘤患者,选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可达到有效控制转移灶生长、保持器官功能、减轻疼痛的目的;由于身体状况、肿瘤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法用手术切除的肿瘤,也可选用植入碘-125粒子治疗。 3)利卡汀 利卡汀为水针剂,主要成分是碘125标记的美昔单抗。依靠美昔单抗与肝癌细胞表面表达的CD147抗原结合,再由碘125发挥局部放疗作用。该药I、II、III期临床试验均在华西医院完成。证实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生存率。 2、项目技术背景 由于多数用于治疗的核素对人体的骨髓等多种组织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世界上近距离放射治疗均采用金属或玻璃为载体以尽量减少释放带来的全身副作用。但金属和玻璃等,具有体内难以降解、技术操作复杂、分布性差、价格昂贵等缺点。本研究将采用可降解的蛋白质明胶微球作为碘核素的载体。明胶是胶原蛋白部分水解的产物,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以生物降解、可和多种核素和药物稳定结合等优点。 碘131和碘-125是多年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核素,其治疗效果稳定。碘核素的最大优越性是毒副作用较轻,碘在体内主要被甲状腺组织吸收,其他组织绝少停留。不同粒径的碘-125蛋白核素微球通过血管介入和局部植入可在肿瘤局部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例如:直径50-70μm的微球经介入途径给药后主要停留在小动脉和肿瘤血管中。可用作放射栓塞剂和化疗栓塞剂,治疗血管丰富的实体肿瘤,如肝癌、肾癌、子宫肿瘤等;直径10-20μm的微球可通过瘤体注射的方法较均匀地分布在肿瘤组织间。可以对各种实体瘤进行瘤体植入近距离放疗和局部化疗,可用于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胃肠实体瘤等。 项目组长曾于1990年作为副组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结合碘131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肝动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此次研究将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最新发展趋势,改进并研制新的核素蛋白质微球。该项目作为上述课题的延续,目的是继续完善该药品的临床前研究,继以实现产业化。
四川大学 2016-04-18
红芪多糖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药物或保健品中的 应用
红 芪 (Radix Hedysari) 系豆科岩黄芪属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的根.为甘肃特产名贵药材,中医将其作为传统中药,在临床上其具有强心,降糖,利尿,抗病毒,抗衰老等功效。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s HPS)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中 HPS-1,HPS-3,HPS-4 部分具有较明显的降血糖及体外抗氧化等作用。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兰州大学 2021-04-14
新颖结构苯并咪唑胺类化合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治疗应用
我们自主开发的苯并咪唑胺类类似物具有新颖结构,药物的化学合成路线简单,并在低剂量情况下保持了对FLT3突变白血病的作用强度,而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一、项目分类 重大科学前沿创新 二、成果简介 FLT3/ITD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突变,是预示更高的早期死亡率和复发率、对化疗药物抵抗耐药的不良预后因素。目前针对FLT3/ITD突变的临床靶向药物主要为索拉菲尼、吉瑞替尼等进口药物。我们自主开发的苯并咪唑胺类类似物具有新颖结构,药物的化学合成路线简单,并在低剂量情况下保持了对FLT3突变白血病的作用强度,而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810219462.0), 成果近期“ Identification of Benzoimidazole Compound as a Selective FLT3 Inhibitor by Cell-base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of a Diversity Library”在同行评议的药物化学权威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2 Feb 24;65(4):3597-3605)发表文章。因此可望成为针对白血病常见突变基因的国产新药。
中山大学 2022-08-15
中山大学谢晓燕、帅心涛团队发表肿瘤免疫治疗新成果
纳米囊泡的水腔包裹STING激活剂,表层通过MMP-2敏感的短肽PLGVRG偶联抗PD-L1抗体。同时,通过酸敏感的酰胺键偶联PEG,可阻碍抗PD-L1抗体与PD-L1阳性的正常组织结合,从而赋予了纳米药物的隐身性能。
中山大学 2022-05-30
碳纤维缠绕成型用系列树脂体系(耐高、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
缠绕成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有效的纤维复合材料自动化制造技术之一,更是实现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它复合材料高可靠性与高性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北京化工大学基于国内最先进的六维缠绕平台,开展了碳纤维(T300、T700、T800、T1000) 及其它高性能纤维(Kevlar、PBO、GF)界面相容的树脂体系及缠绕成型工艺研究,成功开发了耐高温、耐低温、中常温固化、高强高韧的系列环氧树脂体系,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性能、宽工艺窗口、系列化的缠绕树脂基体及其复合材料制品制造技术,实现了高性能纤维的强度转化,发展了国产碳纤维(T700、T800)复合材料气瓶等系列化制品,并获授权/申请专利20余项。 试用期≥8h,粘度≤600 cps,固化温度≤150℃,拉伸强度≥80 MPa,Tg≥220℃,复合材料NOL环拉伸强度≥2200 MPa,复合材料NOL环层剪强度≥70 MPa,复合材料的高温(160℃)力学强度保留率达70%。 碳纤维缠绕成型可充分发挥其高的比强度、比模量以及低密度的特点,可应用于压力容器、大型贮罐、高压管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国防和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缠绕复合材料气瓶为例,预计国内未来复年需求量在5万只,产值至少约为5亿元/年。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轨道交通高强阻燃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通过超微细无机阻燃粒子的表面复合改性,成功解决了无机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散难题,实现了超微细粒子阻燃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性能,从而研制出了兼具高强、阻燃性能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以这种高性能材料为依托,研发团队先后研发了新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自锁式电缆槽、自带安装孔结构的片状膜塑料电缆槽、整体转弯电缆槽和道床片状膜塑料独立式应急疏散平台等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四川、重庆、贵州等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多种产品是首次在轨道交通领域使用。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专利。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磁纺制备石墨烯/聚合物有序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纺制备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磁体旋转产生的交变磁场力作用,拉伸含石墨烯、聚合物混合液的磁流体射流进行纺丝,整个过程无需高压电作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且制得的纤维有序排列,所得有序石墨烯/聚合物微纳米复合纤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如聚氧化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己内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制备而成的微纳米纤维具备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以及多孔性等特点,与块体材料的光、热、力、电、磁等性质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微纳光电子器件、过滤分离、生物传感以及组织工程等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一种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将石墨烯加入至铜盐溶液制得混合溶液A;然后,按体积比5-9:1-5,将上述混合溶液A加入到海藻酸钠水溶液巾,并加入葡萄糖或抗坏血酸作还原剂,反应得到海藻酸钠-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凝胶,再经负压除泡、静置、陈化得到纺丝液,然后成膜、凝固成形,并经水洗、热拉定幅、烘干,即得成品。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制得的海藻酸盐-石墨烯-纳米氧化亚铜复合抗菌纤维,其内部结构均匀一致,纳米氧化亚铜粒径可控,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能;适于用作生产功能性纺织品和功能性无纺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0 101 102
  • ...
  • 270 2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