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70寸液晶交互教学一体机SCT中电数码
SCT中电数码70寸液晶交互教学一体机产品功能介绍:   该产品除了具有普通触摸屏的特点之外,更采用了国际先进的LED背光设计,亮度更高、画面更清晰、面板更轻薄。交互式液晶白板搭载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专用白板软件,本软件具有课件及教案制作工具,使用者通过该软件实现书写、擦除、标注、备课等十几项功能,随心所欲的完成教学,也让学生在教学环境中高效学习。   1、  前拆式触摸框,可不拆卸整机结构情况下实现单独拆下触摸框,实现触摸屏前维护;   2、物理快捷键功能:显示屏幕两侧具有电子白板常用功能物理快捷键;   3、端口前置:多种接口前置,方便开关机、设备调节、电脑开关、USB外接设备连接等;   4、外观结构:全拉铝外框结构,表面无尖锐或突起,美观安全,后壳为通风设计,有效防尘及通风散热,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雅致外观,强大性能   无线蓝牙,无需电线即可使用蓝牙,方便有效。   百变前拆面框,可不拆卸整机结构情况下实现单独拆下触摸框实现触摸屏前维护,还可更换面框,提供多种选择。   OPS插拔式电脑,超薄模块化可插拔式电脑设计,接口齐全,性能稳定。   双系统,双系统冗余备份,拒绝宕机,音画图快捷播放,即兴操作。   前开门设计,前开门设计,水、尘、电三防,前开门内置接口,语音、图像,同步输入。   全触控设计,易阅读,寿命长,高端便捷。
深圳中电数码显示有限公司 2021-08-23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项目简介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项目团队 王银叶,教授,在心血管领域特别是脑卒中新药研究方面有20多年的经验,发表了数十篇相关文章,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科技部项目。项目骨干:朱元军,博士,讲师。擅长蛋白质/多肽的设计、表达和纯化工艺研究。项目骨干:刘晓岩,博士,讲师。擅长脑卒中的疾病模型构建,以及药物的药理活性评价及机制研究。以及硕士研究生4名。整个团队具有蛋白设计、表达、纯化、分子机制和药效学评价等技术能力和条件。 应用范围 AcAP5和TBN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高达200余万,假设仅仅5%的病人(10万)接受10000元的AcAP5或TBN等蛋白治疗,则年销售额可望达到10亿元。项目阶段 本项目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抗栓、溶栓和脑保护作用,150 nmol/kg给药剂量下AcAP5和TBN均可显著减少小鼠脑梗死的体积。
北京大学 2021-04-11
面向脑损伤与渐冻人的脑控康复机器人与语言交互系统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2-01
用于脑中风治疗的一种具有溶栓和脑保护作用的融合蛋白
脑卒中为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大脑缺血损伤,其治疗的药物非常缺乏,阿替普酶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药物,易引起再灌注损伤,可延长其给药时间窗和减轻再灌注损伤。但临床上神经保护剂十分缺乏。本项目为脑中风治疗的小分子蛋白药物研究,包括两个小分子量蛋白。其一是犬钩虫抗凝多肽5(AcAP5),是一种具有强效抗血栓形成(抑制FXa)和溶血栓(抑制TAFIa)两种功能的蛋白,其中溶栓作用为本团队发现(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 其二是在AcAP5基础上改造的蛋白TBN(已申请专利),具有溶栓和神经保护作用功能。体内外实验表明AcAP5和TBN均具有较好的溶栓(溶解动脉血栓)、抗栓(预防脑中风血栓溶解过程中血栓再形成)和神经保护作用(减小梗死体积),“三位一体”的功能使其具有更好的治疗脑卒中效果。
北京大学 2021-01-12
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多时间尺度协调的风电鲁棒区间轨迹调度方法。该方法结合模型预测控制与鲁棒优化,在多时间尺度的调度框架下滚动鲁棒优化,生成风电场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与常规机组发电计划,当风电出力在可消纳功率区间轨迹界限内时均满足系统安全约束,缓解了传统调度中风电功率点预测不精确遗留的系统安全隐患,同时风电场监测系统实时反馈风电场实际出力,计算预测误差并对预测值进行校正,使未来预测值更接近实际值,逐级削减由于风电预测误差导致的决策量的计划偏差,使优化计划指标更精确。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大功率风电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分析试验与认证
风电齿轮箱是风力发电机组动力传递的的核心关键部件,其承载能力和 可靠性决定着整个机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工程应用实践中,由于风力发电 机组所处的变风载工况、高低温和大温差等恶劣环境,常常导致风电齿轮箱的早 期破坏,是风力发电机组故障率最高、失效最早的部件之一。 1)  功率分流与均载能够显著提高重载风电齿轮传动功率密度和承载能力。 构建大功率风电齿轮传动的构型演化模型,提出以多级、功率分流与汇流和柔性均载为核心的传动构型方法,实现了大速比、变载荷、变工况下多行星均 载传动,显著提高了承载能力。 2)兆瓦级风电齿轮传动装置安装在弹性支撑的狭小机舱内,运行工况复 杂、载荷多变,影响其动力学特性的因素众多,其振动噪声控制是国际性难题。 建立弹性支撑下传动系统与结构系统的齿轮一轴一轴承一箱体耦合动力学分析 模型,揭示了传动参数与拓扑结构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3)提出了齿轮箱加速疲劳试验与评价方法,揭示了载荷幅值、频度和历程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兆瓦级风电齿轮箱的疲劳 寿命试验。4)建立了大功率风电齿轮箱性能试验测试系统,可实现风电齿轮箱承载能 力、效率、振动噪声等性能及行星均载测试和GL认证;建立基于远程检测的大 功率风电齿轮箱测试分析及诊断系统。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
其他成果/n一种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槲皮素与β-环糊精溶于甲醇中,再加入助溶剂,回流搅拌,再持续加热,减压蒸馏除去溶剂,机械搅拌,自然降温静置过夜,过滤,沉淀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得到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2)将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玉米蛋白溶解到DMF中,得到电纺溶液;3)电纺丝纳米膜的制备。通过本发明得到的槲皮素包合物电纺丝纳米膜抑菌的同时有缓释功能,可以用于野外擦伤碰伤等极端条件下,在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时的防止感染、病情恶化的有效治疗手段;还可以用于极易腐败或需要高保鲜度的食品保鲜抗菌膜的研制。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4-11
两步法退火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方法
一种两步法退火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方法,工艺步骤包括制备过渡层、制备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退火处理;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的退火处理是将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放入退火炉内,在氧气流中以40℃/秒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850℃后即刻停止加热,使其随炉冷却至500℃~600℃保温3分钟~5分钟,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钽钪酸铅基铁电薄膜钙钛矿相纯度可达100%,结晶性能好,表面均方根粗糙度较低,而且还具有剩余极化强度高和高度择优取向的特点。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高效催化材料的研究
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将其应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 (图 1 ) 。 该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 AgBiS 2 纳米棒,并将其在空气中煅烧处理,得到了组成为 Ag 0.95 BiS 0.75 O 3.1 的双金属硫氧复合物纳米棒。在进一步电化学还原预处理后,该复合物被转化为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这种新型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在仅有 450 mV  的过电位下,实现了高达 94.3% 的甲酸法拉第效率和 12.52 m A/ cm 2 的甲酸部分电流密度。通过与 AgBiS 2 、 Bi 硫氧复合物及 Bi 2 S 3 参比样品进行对比,发现在电化学还原预处理过程中,金属硫化物中的 -2 价硫会转化为 H 2 S 并离开电极表面,只有金属硫氧复合物中被氧化为 +6 价的硫能保留在催化剂中。后续实验表明 ,这一部分硫能促进水的解离,而甲酸形成过程中所需的 H + 正是来自于 H 2 O 。因此,甲酸的生成被极大程度地促进。另一方面, Ag-Bi-S-O 修饰 Bi 0 纳米颗粒中的 Ag ,有利于电荷在电极中传递,提高了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在过电位为 450 mV  时,更大的电流密度可以提高阴极附近的局域 pH ,而更大的局域 pH 能进一步提升硫促进水解离的效用,同时抑制氢析出反应的发生。因此,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可以在极低的过电位下将二氧化碳高活性、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甲酸。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48 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