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秉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建立了开放创新强校模式,累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设单位,原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的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招生试点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院校;是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 “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省级劳务外派培训基地”。学院占地面积1037亩,现有奎文和滨海两个校区,在校生12000余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了现代化的实训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电子实训生产线,各类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达8000多台套,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建设了数字化智慧校园,实现了学院教学、管理、服务手段现代化。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围绕产业设专业,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鲜明信息特色的虚拟现实、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与软件、智能制造四大优势专业群以及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商管、现代乘务等专业群。2020年招生专业达到33个。3个专业与本科高校实施“3+2”专本贯通培养,打造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与软件技术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3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是山东省虚拟现实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是虚拟现实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学院现设电子与通信系、软件与大数据系、数字媒体系、智能制造系、经济与管理系、现代服务系等六系和士官学院1个二级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部两个教学部。学院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24人,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87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0多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学院深度契合军民结合战略,发挥专业建设和师资优势,主动服务于部队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是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国防动员部确定的部队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空军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学院实施“靶向”培养工作体系,多措并举夯实铸魂、精技、严纪、严体四项工程基础,打造军旅文化育人品牌,探索定向士官特色教育管理新路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强军人才。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创新能力。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研和技术服务为支撑,积极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1+X”双证书制度,着力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先后与华为、联想、中兴、歌尔声学、潍柴动力、福田雷沃、惠科、师创、中创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广泛开展联合培养、师资培训、资源开发、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在98%以上,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独特区位优势,始终坚持“立足港航物流,面向蓝色经济,服务一带一路”的办学定位,为新旧动能转换、港口物流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服务。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是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被确定为山东省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基地。 一、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 学院充分发挥“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 学院坚持“多元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二、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 学院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开设了现代物流、港口业务、航海技术等八大专业群、35个专业,在校生12000余人。学院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9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5个。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三、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 学院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并聘请以许振超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现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市级教学名师7人;教师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8项,省科技进步奖9项。 学院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大型港口装卸机械引进校园,建成实境化校内港机实训基地和全国258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 四、多元共赢,服务社会卓有成效 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中国外理总公司、青岛港、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6万多人次。 学院与青岛港集团共建“港口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四个研究所,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青岛港集团大港公司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 五、文化强校,打造港航人才摇篮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文化强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秉承“以德立身,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以“安全、健康、文明、勤奋”为标准,将港航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坚持半军事化管理,注重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院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 学院毕业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创造矿石卸船世界纪录的孙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妃甸港刘守成,首届中国优秀青年技师邵泽山等一大批先模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非凡业绩。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创建四个全国一流”为契机,扎实推进“实力兴校”、“品牌立校”、“文化强校”,为港航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低成本纳米微晶陶瓷制备技术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纳米陶瓷制备新工艺新技术。它采用天然矿物和工业废渣来取代高温烧结法中昂贵的纳米陶瓷粉末,使制备成本大幅降低。用高温溶胶-凝胶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材料组成的不均匀性和残留气孔等问题,同时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能耗低、制品的均匀性和可靠性好等优点。开发的原位受控晶化技术不仅使材料的晶粒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而且还可对晶相数量和结晶形状进行有效控制,可获得具有球状或针状晶体的纳米微晶陶瓷。
湖南大学 2021-02-01
虚拟现实力触觉反馈交互技术
本技术基于人体肌肉运动生理学原理,在肌纤维处施加一定模式的电刺激信号可使肌肉发生收缩和拉伸等动作,从而使人产生自主肌体运动或使皮肤触觉小体产生特定的触觉感应。采用穿戴式柔性新型电极阵列实施电刺激,并研究多种用于力触觉反馈的电刺激模式组合,简单易行、轻巧方便、力触觉感应分辨率高,增强虚拟场景沉浸感。同时通过不同的电极阵列结构、材质、形态设计,丰富电刺激模式库,提高力触觉反馈的时间和空间准确度。 虚拟现实力触觉反馈交互技术可用于虚拟现实游戏、虚拟现实教育培训、虚拟制造等领域,也可以用于煤矿、安防等高风险领域,以及电影技术。 电刺激肱二头肌力反馈交互 虚拟拉弓场景交互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5-11
现代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
通过“3+2”技术体系的应用与推广,达到节水减肥,全面提高劳动效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实现设施农业持续高效发展。设施农业“3+2”技术是国务院有关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的全面贯彻与落实,大型的设施结构提高了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土地利用率及劳动效率,基质袋式栽培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水分高效利用,化肥施用量显著减少,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等农业废物循环利用,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的目标。设施农业“3+2”技术已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推广应用。初步估计推广面积1.3万亩以上,节约棚体建造成本3亿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5-11
即食青稞麦片生产技术
成果描述:即食青稞麦片是以脱皮青稞为原料,经润水、熟化、润湿、润油、压片、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该产品具有实物感强、口感细腻、青稞麦香味浓郁、冲泡时复水快等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青稞原有的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适合于各类人群,尤其是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人群食用。市场前景分析:青稞不仅含有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富含??葡聚糖,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保健作用。经常食用青稞既能补充人体健康必需的多种营养素,而且还能保护肠道和心血管,降低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发生的风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的即食青稞麦片将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1)水分:≤ 10%。 (2)重金属含量:铅(以Pb计)≤ 0.5 mg/kg,砷(以As计)≤0.5 mg/kg。 (3)细菌总数:≤ 10000 cfu/g (4)大肠菌群:≤ 40 MPN/100 g。 (5)致病菌:不得检出。 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1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硫酸的技术
硫磺分解磷石膏制酸的新思路,突破了硫磺低温分解磷石膏制酸的关键技术,2014年建成万吨级工业示范工程装置,实现磷石膏资源中的硫和钙循环利用,降低磷石膏制硫酸的生产成本,打破制约磷化工发展的瓶颈,推动磷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大学 2021-04-10
聚烯烃用高效无卤阻燃技术
可有效解决最大通用塑料品种聚烯烃和常用烯烃类橡胶的高效无卤阻燃,改变了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的高效 阻燃只有靠溴系阻燃剂的状况,可替代含溴阻燃剂。
四川大学 2021-04-10
泡沫铝规模化连续制备技术
东南大学开发的泡沫铝材料已用于载人航天、卫星平台等高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现有技术可制备泡沫铝锭再切割成板,也可利用二次泡沫化技术直接制备获得泡沫铝板,省略切割过程,提供材料出品率,较现有方法的成本更低。
东南大学 2021-04-11
双臂协作共融机器人技术
自主研发了双臂协作共融机器人“鲁班”。其中机器人控制器自主研发,采用EtherCAT总线通讯控制底层伺服,控制周期1ms。该机器人单臂具有7自由度、负载5kg、臂展750mm、重复定位精度±0.02mm,工具手最大线速度可达980mm/s,机器人的各项性能指标对照ABB YUMI机器人均达到同等技术水平。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4 215 216
  • ...
  • 697 6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