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ANYJOO艾灸胶囊: 小巧智慧的随身理疗师
  【核心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药物中的应用 -CN202010811699.5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CN202010811981.3  【发明人】祁兴华  【技术领域】生物医药  【摘要】 灸疗是一种传统有效的绿色疗法,除了防病治病外,还常用来养生保健、美容美体。然而手持艾柱明火艾灸存在操作不便、容易烫伤,市面艾灸盒形式单一、设计丑陋、结构雷同,存在体积大重量大携带不便、有烟不环保、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 ANYJOO艾灸胶囊传承创新,结合艾灸与穴位敷贴两种中医外治法,进行现代消费升级,把科技融入中医。产品分为艾灸弹版和艾柱版两种,艾灸胶囊与不同疗效药物胶囊贴片配合使用。艾柱燃烧热量经球形反射汇聚后作用于人体,专利技术实现无烟艾灸与灸疗温度调节;艾灸弹版替换操作便捷;药物贴片使热能传导到穴位的同时,贴片中有益成份透皮吸收,大幅提升疗效。ANYJOO艾灸胶囊使用便捷,突破艾灸在中医馆和居家场景使用的限制,可在办公室、户外、旅行使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健康体验。我们研发智艾益生APP、搭建健康会员系统为客户提供辅助找穴、养生资讯推送、艾灸专家连线咨询等服务。本发明设计美观,小巧便携,多种用途,用户体验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艾灸除味器
【发 明 人】王旭;徐奚如;孙斯凡;金晶;何晓燕;戚兆亮;李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味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清除艾灸时产生的烟尘与气味的除味器。【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除味器,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的内部设有带孔的隔板(2),并在隔板(2)上放置有浸过甘油的纱布(3),在隔板(2)垂直上方设有带孔的隔板(4),并在隔板(4)上放置有活性炭(5),在本体(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有小孔(6),在本体(1)顶部还设有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12
模拟医师手法的智能艾灸穴位贴
【核心专利】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装置及实现模拟不同艾灸手法的方法 -CN201610264273.6  发明人】祁兴华 【技术领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摘要】艾灸作为中医传统保健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疾病治疗和家庭防病保健。补元益气,温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  ,安神定志 ,补血调经 ,延年保健。艾灸盒的使用可以部分替代人工操作,是家庭必备常用医疗器械。艾灸时操作不便,需他人协助且极可能烫伤皮肤。常用简易艾灸盒可部分替代人工操作,但燃烧时温度不易控制,还带来刺激性烟尘等问题。 本项目是一种智能艾灸穴位贴,可以模拟实现医师的“定、旋、啄、摆”等艾灸手法。艾灸贴配套贴片使用,不同药物组方的贴片对应不同的疗效,贴片贴于穴位上,艾灸贴贴在贴片上,经温热效应、药物挥发吸收、药物透皮吸收、模拟医师手法综合作用后,使得艾灸药效直达经络,艾灸效果更好,也使用户体验感更强,对于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有很好的作用。本项目的研制更有利于灸疗的推广,而且使用更为方便,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控升降的除烟艾灸盒
【发 明 人】沈翠翠;姜劲峰;云曙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可控升降的除烟艾灸盒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升降的除烟艾灸盒,方便使用者独自灸疗。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盒底、盒体、微型步进电机、单片机控制中心、无线收发模块、电源、齿轮、齿条、滑轨滑块、艾条夹、HEPA层、活性炭层、遥控器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能够用遥控器对单片机控制中心进行调控,通过微型步进电机的旋转实现艾条夹的上下运动,同时此运动可精确到1mm,这样可达到间接调控艾灸温度的作用,更方便使用者独自艾灸诸如背部的穴位;2. HEPA层及活性炭层双层除烟装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清除艾烟,减少室内烟雾及气味的逸散,同时这两种除烟材料均可拆洗循环使用;3.通过对定时器的设置,可合理调节艾灸时间;4.艾灸时保证垂直艾灸,与手持艾条悬灸效果基本相同;5.结构简便轻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黄白胶囊
黄白胶囊由我院制剂室根据陈民藩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制而成,于1996年2月生产延用至今,方由大黄、黄柏、地榆、白芷、鬼针草、侧柏叶、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凉血、止血通便之功,是用于内外痔、肛裂、肛瘘、肛周炎之湿热下注、风伤肠络证的口服良药,能有效改善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临床观察显示其对疼痛、出血的症状的疗效较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4-26
斑晓胶囊
  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病理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尽管现有的药物和介入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急性期死亡率,但对其长期预后改善仍较有限,其关键在于缺乏积极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本课题组以《金匮要略》经方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成功研发新型复方中药制剂斑晓胶囊(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前期药效学研究证实其可有效稳定和消退AS病变,实现AS相关疾病的早期干预,目前正完善其临床前研究(6类复方新药)。   国内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同类型复方中药目前主要以河北以岭集团的通心络和北大维信的血脂康两类为代表,前者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研发,后者则以传统中药红曲为基础进行提纯改良,尽管临床疗效确切,但与现有的临床干预药物具有类似的局限性,即主要针对中晚期AS病变,而对于AS早期病变疗效不确切且逆转AS斑块的作用较弱,斑晓胶囊则在此基础上取长补短,除了强调确切的抗AS作用,同时还关注于稳定和逆转病变,以实现临床干预治疗时间窗的有效前移,从而力求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干预AS相关疾病的困境。
海军军医大学 2021-02-01
脉管Ⅱ号胶囊
脉管Ⅱ号胶囊是经郑则敏等多位名老中医外科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并长期应用于临床的有效复方药物,于1996年生产院内制剂延用至今,方由全蝎、蜈蚣、水蛭、莪术、延胡索、玄参组成,具有凉血破血,通络止痛之功,是用于周围血管病之瘀热证的口服良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4-26
胰敏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胰敏颗粒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的作用研究”,编号:BK2004152;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胰敏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编号:99KJB360001。 【成果鉴定】已通过专家验收。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资深专家经验方。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糖尿病这些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之后,病虽表现不一,但其基本病机均与肝肾中之精气盛衰有关,究其根源,多因中年之后髓海空虚,肝肾不足,肾不能主五液,肝木疏泄失司,以致津液膏脂不能正常输布、代谢,聚为痰浊;或因虚火灼津,脉失濡润,亦致痰瘀并生;或因阴不涵阳,则肝阳易亢、肝火易旺。据此病机,治疗当以滋肾养肝、平肝降火、消痰化瘀为主,选择黄连等中药组方研制胰敏胶囊。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平肝降火,化痰清瘀。主治X综合症。 【主要技术指标】以三种动物模型:果糖诱导、高脂肪餐诱导IR和高脂饲料喂养加STZ注射的NIDDM伴IR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胰岛素钳技术,从机体整体对胰岛素糖代谢作用的抵抗、机体骨骼肌对胰岛素代谢作用的抵抗以及血管对胰岛素的抵抗-胰岛素抵抗的三个主要部位,以及药物对受试动物血压、甘油三酯、脂肪酸、血糖、胰岛素代谢的影响,系统分析并分别从阻止和治疗IR两方面观察所用药物胰敏胶囊对IR的作用。以红细胞膜作为研究客体,分析胰岛素受体的改变,从受体水平阐明所用药物胰敏胶囊治疗X综合症的机理。结果表明,胰敏胶囊既能治疗高脂肪饮食加STZ诱导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也能阻止果糖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肥胖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还能防治果糖和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模型,并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角度对胰敏胶囊阻止和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推广应用前景】胰敏胶囊组方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络脉通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络脉通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 编号:BS96054。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研究”,编号:SZY 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获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资深专家临床有效经验方。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倡导肝肾亏虚、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特点,提出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肝肾亏虚为本,阴虚多见,痰瘀阻络为标,痰浊为重。为此,确立滋肾养肝,化痰消瘀法,研制成络脉通胶囊。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化痰消瘀。主治动脉粥样硬化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证。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临床观察经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系统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络脉通胶囊组)43例,对照组(绞股兰总甙片组)32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病名诊断、中医辨证、疗效评定等标准。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消失率为53.85%,减退率为19.23%,无变化率为19.23%,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分别为3.57%,7.15%,53.57%,64.29%,两组相比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络脉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药物安全性观察无明显毒副反应。 2.实验研究:络脉通胶囊对实验性脂质代谢紊乱鹌鹑、大鼠的血脂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可明显降低实验性脂质代谢紊乱大鼠的肝脂质,降低实验性高脂鹌鹑的血浆内皮素(ET),升高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实验性高脂大鼠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改善实验性高脂大鼠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病理组织学检查亦证实络脉通大、小剂量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为轻,肝脏脂肪变性亦轻于模型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络脉通胶囊与SMC共同孵育48小时,当浓度达到0.5%以上,即可呈现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作用。 【推广应用前景】动脉粥样硬化(AS)是诸多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络脉通胶囊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降低内源性损伤因子、抗氧化、改善微循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多环节综合效应,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逆转病情,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品药源丰富,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开发成中药新药制剂,将有广阔的前景,可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克斑胶囊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疏肝补肾活血通脉治疗黄褐斑的研究”,编号:N9503。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胶囊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资深专家临床有效经验方。 【功能主治】补肾疏肝,化瘀消斑。用于黄褐斑及女性内分泌失调诸症。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资料:用克斑胶囊治疗黄褐斑88例,并与用维生素E、C治疗的39例作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痊愈率19.3%,显效率34.1%,总有效率86.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15.4%、64.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用药后1个月及2个月的有效病例数、色斑消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以“≥3个月疗程”的疗效为最佳,其愈显率达78.6%。克斑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型、肾虚肝郁型黄褐斑的愈显率达68.9%和52.5%。治疗后多数全身性症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或消除,痛经、经色紫黑、经量偏少等月经不调症状显著改善。药物安全性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2.药效学研究:以黄体酮注射液攻击小鼠建立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多个剂量组观察克斑胶囊的药理作用,并以百消丹作对照。结果表明药物具有降低模型动物皮肤、肝脏组织酪氨酸、MDA及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增强抗氧化能力等作用。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克斑胶囊治疗后黑色素细胞数明显减少,着色区变小;计算机病理图象学多参数定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药物具有减少黑色素沉着面积、减轻着色程度的作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未见毒性反应。 【推广应用前景】黄褐斑,女性患者多见,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26~35岁年龄段的妇女发病率达35%左右。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对这一严重影响美容的疾病进行有效药物的研究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也受到医学界的重视。 黄褐斑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现阶段盛行中药外治法治疗,部分病例近期有一些效果,但远期疗效差。我们认为,黄褐斑是全身性疾病在外表皮肤上的反应,治疗应注重机体内部的调节,在此基础上再配合中药外治和预防保健性措施,才能提高和巩固疗效。 本项研究根据补肾疏肝活血法,研制克斑胶囊治疗以肾虚肝郁型为主的的黄褐斑,通过调整机体功能,祛除病理因素,达到消除黄褐斑的目的,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 ...
  •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