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陈华鑫
陈华鑫,男,工学博士,二级教投,博士后导师,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经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交通运输部“特殊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材料”重点领城创新团队负责人。交通铺面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材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第九届理事,中国水泥协会特种水泥分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长期从事道路工程与材料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方向为特种沥青改性与乳化技术、高原混凝土耐久性、交通功能材料等。 陈华鑫教授长期从事道路工程与材料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开展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主要贡献在三个方面: (1) 通过研制抗渗抗裂外加剂、无碱液体速凝剂、混凝土内养护剂、桥隧长效防腐涂层等,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编制《喷射混凝上用速凝剂 (GB/T 35159)》、《混凝土高吸水性树脂内养护剂 (JC/T 2551)》等国家、行业标准规范。 (2) 研制了高含固量高掺量 SBS 改性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材料、高粘沥青改性剂等,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编制了《路用硫化橡胶粉/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 (T/CACEO07)》、《公路沥青路面微表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B62T 3129)》等团体、地方标准规范。 (3)研发了隧道尾气净化涂层、主动融冰雪路面材料、彩色沥青、高抗滑磨耗层等,大幅拓展了道路使用功能,提升了道路使用品质。研究成果在港珠澳大桥、共和-玉树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等重大工程中应用,成效显著。
陈华鑫 2023-03-15
王玉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2.04 民族:汉 学历/学位:研究生/博士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E-mail:yuhua-ww@163.com
王玉华 2021-06-23
付秀华
个人简介: 1984.7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机学院)光学工艺及测试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评为教授,2011年任博士导师。目前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技术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院士工作站进站专家。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社会兼职: 光学学报、中国激光、红外与激光工程、红外技术、应用光学期刊审稿人,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技术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院士工作站进站专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广东省“光电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
付秀华 2021-06-23
张守华
张守华,男,河南长垣人,1976年生,中共党员。 历任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团工委书记、科技处副科长、重大项目办主任、国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科学技术管理部副部长兼军工科研处处长,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榆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横工业区)党工委书记。 2022年3月任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该同志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军工项目管理工作,主持、参与课题 7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国防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组织间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等学术论文5篇,获 863 计划“十二五”科技攻关科技创新之星。 该同志在公共管理与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颇有建设性的观点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陕西实践研究课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已发表高级别论文 2篇,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基于巴斯德象限的我国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20) (2)国防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组织间知识分享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3) (3)2018 年,担任中共西省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以来,大力推进榆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在陕西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榆林市委政法委据此开展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舆论环境整治、能源领域扫黑除等 10大专项行动,取得一系列成效:根据榆林实际情况出台了《政法委员会议事规则》,为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全国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率先突破。
张守华 2023-03-13
肖茂华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计划。1999 年-2010 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 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工作。2014年8月-2016年8月挂职东台市科技局副局长,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英国南安普大学访学一年,2021 年4月-2022 年4月在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担任项目管理专员。现任南京农业大学机械传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机械工业农机动力及耕作机械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拖拉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兼任全国拖拉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智慧农业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农业机械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高端农机装备健康维护方面的研究。
肖茂华 2023-03-07
郭隆华
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9.6-2011.8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9-2019.11在福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其中2016年破格增列为博士生导师,201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9年11月调入嘉兴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及控制等方面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已在本学科权威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相关论文被他引6000余次,H-index 43;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0余项。 2021年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首批浙江省高校“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2018年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此前在福州大学工作期间曾先后入选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育计划等人才计划。目前兼任国内第一本分析测试领域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JAT)青年编委,Scientific Reports(IF 4.996)国际编委,Biosensors (IF 5.743)专辑客座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研究方向 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2. 纳米可视化传感; 3. POCT仪器及试剂盒研制; 4. 现代分离分析。
郭隆华 2023-03-06
华早291
可以量产/n该项目是早熟常规品种。全生育期206.1天,苗期半直立,叶片中等绿色,顶叶较大,叶缘缺刻状,叶片长度中等,苗期长势强。主茎有较弱的花青甙显色。花瓣中等黄色、长度中等,侧叠状。籽粒黑褐色。株高158.4厘米,第一次有效分枝6.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0.2个左右,每角17.9粒,千粒重4.0克。高感菌核病,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抗寒性较强,抗裂荚性较强。芥酸含量0.91%,饼粕硫苷含量29.78微摩尔/克,含油量40.83%。第1生长周期亩产185.62千克,比对照圣光127减产2.61%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华平28
中试阶段/n该成果符合市场需求的肉厚色白特性;子实体丛生,菌盖灰白色、扇贝状,菌盖平均直径69.57cm;菌盖平均厚度为4.08mm;子实体表面光滑、有纹路;菌盖边缘平整;菌褶平均宽度5.8mm;菌柄短,菌柄平均长3.1cm,菌柄平均直径1.6cm。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华平37
1、品种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菌盖浅黄褐色,菌盖平均直径73.77cm,菌盖平均厚度4.57mm,菌盖表面光滑有纹路;菌盖边缘平整,菌褶平均宽度7.4mm;菌柄平均长3.1cm、平均直径1.6cm。 2、栽培特性 (1)配方:棉籽壳88%,麦麸10%,石灰2%。 (2)发菌适宜条件:生长温度范围5——28℃ ,菌袋适宜发菌温度20——25℃ ,基质含水量62%左右,酸碱度pH6——7,空气相对湿度60%——70%,遮光。 (3)催蕾方法和条件:温度10——20℃ ,自然散射光,大气相对湿度80%——90%。 (4)出菇适宜环境条件:出菇温度范围5——18.5℃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15——18.5℃,大气相对湿度85%——95%。 (5)栽培周期:发菌期25天左右,无后熟期;菇潮明显,停水养菌3-4天后可诱导下一批子实体生长,可采收7潮菇;栽培周期130天左右。 (6)栽培中菌丝和子实体可耐受的最高和最低温度:菌丝耐最高温度28℃ ,最低温度5℃ ;子实体耐最高温度20℃ ,最低温度 5℃ 。 (7) 产量表现:在适宜栽培条件下,最高生物学效率172%。 (8) 适宜栽培地区及接种季节:适宜在湖北地区栽培;冬季生产出菇期为10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春季生产出菇期为2月至4月中下旬。 该品种子实体致密度中等,贮存温度1——4℃,货架寿命7天;口感脆、滑、味道清香。商品性良好。 转化条件:转化所需配套条件(资金、场地、设备等)。专业食用菌菌种厂、平菇栽培设施化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员。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华石1号杨、华石2号杨
“华石1号杨” 与“华石2号杨”均为高大乔木,干形通直圆满,尖削度小,分枝粗度中等,枝成层性明显,侧枝较细,分枝匀称。在湖北省一般3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展叶,落叶期为11月中旬至下旬。9年生“华石1号杨”的平均树高24.55 m~26.93 m,胸径26.63 cm~27.98 cm,单株材积0.5024m3~0.6142 m3,冠幅6.0 m×6.8 m,枝下高7.10 m,具有优良的速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胸径年均生长量3.0 cm~4.0 cm,树高年均生长量3.0 m~4.0 m。9年生“华石2号杨”的平均树高24.36 m~26.68 m,胸径27.82 cm~28.88 cm,单株材积0.5348 m3~0.6304 m3,平均冠幅6.6 m×6.9 m,枝下高6.84 m,分枝角62°,具有速生、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胸径年均生长量3.0 cm~4.0 cm,树高年均生长量3.0 m~4.0 m。 9年生“华石1号杨”与“华石2号杨”的平均树高24.36 m~26.93 m,胸径26.63 cm~28.88 cm,单株材积0.5024 m3~0.6304 m3。 转化条件:水肥条件较好的宜林地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52 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