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湿法磷酸生产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的节能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
成果描述:结合我国节能农业和今后化肥生产滴灌肥的发展需要,本项目针对磷矿贫化及现有工业级磷铵生产过程存在的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不高等现状,以湿法磷酸为原料,化学法净化湿法磷酸为技术核心,以三效浓缩和稳态结晶生产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为主产品导向实现磷资源高效利用,建设高纯度工业级磷酸一铵示范装置,实现工业MAP其纯度大于99%,磷收率大于75%的目标,增加磷元素附加值,具有较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对我国磷肥产业化解产能过剩,产品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带动示范效应,完全符合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方向和支持的重点。5万吨/年工业级MAP装置,现已安装完成,正在调试。市场前景分析:应用领域:湿法磷酸生产高浓度磷肥,急需新产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企业。 市场需求分析:目前我国基础磷复肥比重过大,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随磷矿贫化和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磷肥产品竞争力持续下降,走精细化发展(如生产工业级磷酸一铵)道路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及净化生产各类高效磷肥符合磷酸盐以及磷复肥产业“做大、做强、做精”的要求,不仅是国家支持民族工业振兴、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局的要求、更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亚磷酸母液中除铁离子技术
目前,亚磷酸母液中除铁离子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和溶剂萃取法两种,离子交换法存在着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问题,用强酸再生树脂,再生液难于处理,对环境污染很大,溶剂萃取法一般使用正丁醇作溶剂,虽然溶剂可回收利用,但要求亚磷酸溶液浓度在15—30%之间,且溶剂用量很大,一次循环,亚磷酸收率很低,因此生产成本较高。鉴于以上方法的缺陷,我们利用在酸性条件下,直接用沉淀的方法除去亚磷酸溶液中的铁离子,得到理想的效果,现已推广至实际生产当中。技术应用:该技术适用于亚磷酸生产厂家,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纯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工艺条件和除铁效果: 该方法除去亚磷酸母液中的Fe3+和Fe2+离子效果显著,工艺条件简单,反应温度为40—500C,反应时间为30—40min,亚磷酸母液中残留的铁离子浓度为4—7ppm。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生物活性磷酸钙陶瓷人工骨
物活性磷酸钙陶瓷人工骨是在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项目和东南大学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下,与国际行进水平同步的应用研究成果。该人工骨应用模板法成型,组成上与骨的无机物组成接近,结构上与自然骨中松质骨空间网状多孔状结构类似,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图1为人工骨外观照片和类似于松质骨网状孔隙结构的扫描电镜照片,与天然骨类似的仿生空间网状多孔结构,是本成果与现有合成人工骨产品最显著的区别。用途:骨科、牙科及整形外科(1)各种创伤性骨缺损修复;(2)先天畸形引起的骨缺失或骨缺损治疗,如颚裂、齿槽突裂等;(3)骨结核,骨肿瘤彻底清除病灶后的骨缺损修复;(4)关节融合,椎体植骨融合,矫形植骨;(5)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的治疗。性能:孔径300-500m;孔隙率≥70%;抗压强度:>1.5MPa,用于各种骨缺损修复。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二磷酸果糖的高效生物合成
二磷酸果糖(FDP)作为药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于80年代后期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等地50多家大型医院进行了临床试验,证明FDP是急性心机梗塞、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休克等的急救良药和重要治疗手段。研究发现,通常FDP无法通过细胞膜,但可作用于细胞膜而激活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进而聚增细胞内的高能磷酸池,提高细胞内ATP浓度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苯的同系物芳环选择性氧化制备相应酚
成果描述: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存在环氧化和支链氧化,相应的产物在精细化学品,医药中间体、染料等行业都有非常广泛的用途,但是由苯一步催化氧化羟基化的研究和方法较多,而对有侧链的芳烃底物的一步氧化羟基化的,尤其是高选择性和较高底物转化率的报道很少,因为反应很容易在侧链进行生成相应的醛和醇。 本成果提供对苯的同系物及取代苯衍生物芳环及取代基的选择性活化的催化剂。经硝酸氧化改性的活性炭浸渍负载硫酸铁后烘干,制得的载铁活性炭,在30℃左右的温和条件下,在乙腈反应介质中对一些典型芳烃底物的芳环羟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对于含给电子取代基的底物甲苯、乙基苯、对二甲苯、苯甲醚和二苯甲醚等时,底物转化率增加,分别为29.1%、20.1%、19.8%、39.4%和48.5%,生成邻、对位羟基化产物(对二甲苯除外);主要得到了较高的环羟基化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0.8、73.0和63.4%。市场前景分析: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企业,使用该项技术,可以避免副产物,环氧化产物单程收率高,原料可回收进一步使用,生产过程更容易达到环评要求。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催化剂活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活性良好 催化剂稳定性评价: 30 °C、苯:H2O2为 1:3、载铁催化剂用量0.5g、反应时间4~7 h,催化剂重复3次,活性保持基本不变。 国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制备苯乙烷的新型催化剂
环氧苯乙烷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与医药生产等众多领域,传统的制备方法——卤醇法在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对原料的利用率不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化学日益受到重视。在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过程中,开发高效、低污染、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的主要方向。虽然在许多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催化剂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现有的催化剂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研发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们发现将普鲁士蓝类配合物用于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苯乙烷,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催化活性高(苯乙烯转化率97%,环氧苯乙烷选择性64%)、稳定性强以及分离容易等特点,有非常好的实际工业应用的价值,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兰州大学 2021-01-12
梅花扁环填料
1. 痛点问题 塔填料广泛地用于化工、能源等领域的精馏、吸收和萃取等分离过程,其结构和性能对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重要的影响。塔填料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本项成果属于散装填料,适用于高压精馏、大喷淋密度吸收和萃取等工艺过程。  前期成果具有很高的传质效率、很低的阻力降和很大的处理能力,已在萃取、吸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由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大型石化企业的发展,对填料性能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项目中,例如400万吨合成油企业,其脱碳装置技术改造难度很大,要求更高的传质效率和更优良的处理能力,为此我梅花扁环填料才能满足要求,为此希望我们改进原设计并申请新的专利。应用倒逼研究,推动我们创制并申请本实用新型专利。 2. 解决方案 本项成果保持了挠性梅花扁环填料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又克服了它的局限性。利用特制的模具,通过冲压,将挠性梅花扁环填料相邻而断开的花瓣端部铆接成一体,实现梅花扁环的封闭结构,配合花瓣的微结构设计,进一步改善了液相的分散和界面更新。 合作需求 与化工、能源和环保等领域的企业和设计单位合作,开展脱碳装置技术改造,服务于企业工艺设备节能减排、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等。
清华大学 2021-12-03
agrotech环控中心
山东恒基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2021-06-22
溶剂萃取法湿法磷酸净化新技术
成果描述:湿法磷酸较热法磷酸能耗低,污染小,具有显著的能源、环境和成本优势。但是湿法磷酸含杂质较多,精制技术要求较高,近年来,由于能源和电力供应紧张,环保要求提高,电热法磷酸的生产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湿法磷酸精制取代热法磷酸的优越性日益显著。国外的湿法磷酸精制生产技术和装置均已过关,完全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可与电热法磷酸媲美,已经大量取代热法磷酸。国内经过四川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开发,溶剂萃取法湿法磷酸精制的技术也已进入工业阶段,并在全国推广。市场前景分析:工信部提出湿法磷酸精制方面,2015年精制湿法磷酸产品产量达P2O5150万t,2020年达P2O5200万t。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先进
四川大学 2021-04-10
新型半水-二水湿法磷酸工艺
成果描述:新型半水-二水湿法磷酸系统(NHDP),可生产40%高浓度磷酸,副产洁净的高强半水石膏,磷矿适用性强,磷收率高。是湿法磷酸生产的重要进展。 其主要工艺性能为大量杂质在反应过程中被分离,生产线将副产洁白的高强度α半水石膏,此石膏可直接用于建筑材料,如做建筑石膏粉,石膏板等。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无水石膏晶须,作为纸张,塑料生产的原料。磷酸浓度可达到40%,省去了蒸发浓缩过程。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湿法磷酸生产过程。同时可以实现伴生稀土原矿的初次富集。已建2万吨P2O5/年生产装置。市场前景分析:目前国内湿法磷酸生产均用普通二水工艺,产能约1000万吨P2O5,磷石膏污染较大,采用新工艺消除磷石膏污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国际领先 □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745 7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