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六管超外差收音机示教板
产品详细介绍
浙江先锋教育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偶合法生产SPS新技术
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是一种高附加值化学品,在电镀、电池等行业应用广泛,是高端线路板与电池材料制备的必备添加剂。国内现有工艺产品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本项目采用独立开发的合成路线,工艺安全环保,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可获得高纯度的产品,将替代进口,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新技术。 图1 高端线路板 图2 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
吉林大学 2025-02-10
杂粮深加工技术
杂粮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走上餐桌,成为人们平衡膳食结构的重要品种。虽然杂粮有其独特的功能成分,但许多谷物杂粮食用品质较差,传统的粗加工品口感差,这也是导致杂粮食品消费不多的主要原因。 因此,通过研发杂粮深加工产品,可有效改善杂粮的食用品质,适应人们的需要,为杂粮开拓广阔的销售空间。同时,可以带动杂粮种植业持续发展。 本项目研究开发的杂粮深加工产品可作为早点快餐、休闲食品,集保健食品,食疗防病食品等功能于一体。因此,在早餐谷物食品市场颇具竞争力。在满足人们追求绿色时尚愿望的同时,也为其身体带来美好的感受。
延边大学 2025-02-18
空间目标光学探测感知技术
技术成熟度:技术突破 1.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由于空间目标探测真实数据获取成本较高,且数据量较少,结果验证困难,团队开发了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此工作以软件形式呈现,以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根据用户的实际系统参数,提供准确可靠地提供当前时刻空间探测仿真图像,该软件前期经过与stk仿真软件结果比对验证其坐标的准确性,与在轨实测图像进行比对验证其仿真效果的可靠性。目前该软件已经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广泛使用,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验证算法性能提供有效支撑。 2.空间目标探测感知关键技术及算法体系。该成果以理论及软件开发包形式呈现,团队具备多年的空间探测相关开发经验,并将相关理论及算法构建软件开发包。该SDK开发包基于C++开发,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具有坐标描述转换、预处理、目标提取、星表制备、星图识别、光学标定、定位定姿定轨等功能,可支撑各层次的空间探测相关开发需求。目前团队基于此SDK开发的顶层软件,采用目标TLE数据库匹配的解决方法,已经完成长光奥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地基望远镜空间目标的感知识别及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星敏感器在轨图像空间目标自动提取与识别,后续还将采用更多的数据验证完善提升本系统的技术成熟度。 意向开展成果转化的前提条件: 1、长春长光奥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测站望远镜生产企业,利用本项目的共性技术,实现地基测站的空间目标自动探测感知,为空间安全提供支撑服务。 2、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等遥感卫星公司,通过本技术的转化,可以利用星上光学载荷构建空间态势感知平台,为自身卫星安全提供保障、为国家及其他航天企业的空间安全需求提供数据支撑服务。另外可以在空间光学载荷开发过程中应用空间目标及星图光学探测仿真系统,对光学载荷的精度和鲁棒性进行评估和测试。
长春工业大学 2025-05-20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揭榜挂帅”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需求的通知
为加力加速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计划支撑创新发展效能,调动全社会力量攻克陕西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省科技厅围绕我省23条重点产业链征集技术攻关类和成果转化类“揭榜挂帅”项目需求。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重大专项处) 2022-03-15
基于化学链的高含水中药渣高效气化制备合成气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
成果介绍针对我国中药废渣产率逐年增加、常规处理处置方法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及二次污染等迫切问题,开发以高含水的中药废渣为燃料,通过先进化学链燃料转化技术,将其就地转化为高品质合成气和热能的技术和工艺,实现中药渣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避免使用纯氧做气化剂,具有比常规固体燃料气化、热解技术更高热效率和燃料转化率;(2)直接以高水分中药渣为燃料,充分利用生物质成分和水分,生成的合成气热值和品位均高于常规气化技术,或用来直接生产浓度较高的氢气用作车用燃料;(3)以廉价合成铁基材料、天然铁基材料或炼铝废弃物作为高温传氧材料,实现传氧、传热和催化气化功能,提高燃料转化率,大幅降低合成气中焦油含量;(4)反应器结构采用多级分步反应,并与传热-传质过程高度耦合集成,易于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以上关键技术的开发,将瞄准氢气或合成气燃料生产及药企行业内废弃物能源资源化利用等目标,紧紧依靠强大的能源化工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产业发展风险,确保技术开发成功的同时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的优势。市场前景通过废弃中药渣的中高温气化方式生产高品质的合成气的综合效果最好,符合国家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政策,也可直接用于药企以替代部分燃料;产生的极少量生物质灰渣易于处理,在与相关中药企业密切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加速整体技术和关键设备开发,根据需求侧的行业分布、废弃物产地、燃料及产物运输等特点,逐步形成规模适中的、模块化的燃料转化平台。形成针对解决中药企业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示范基地,促进该领域的产业化。
东南大学 2021-04-13
高温超导磁浮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自西南交通大学在2000年底成功开发出世界首辆高温超导磁浮试验车以来,国际上有关高温超导磁浮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继我们之后,俄罗斯莫斯科航天研究所在2003年底开发出可以乘载两人的高温超导磁浮车。尽管该车没有装备驱动系统,但其高度的稳定悬浮、较大的悬浮气隙(-40cm)、简洁的轨道设计展示了人们在高温超导磁浮技术的应用开发上又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04年中期,德国的德累斯顿固体物理研究所开发出低速高温超导磁浮车。该车采用短定异步感应电机驱动、实现了车载控制驱动一体化,展示了便捷的、个性化的超导磁浮交通系统的美好前景。尽管如此,西南交通大学的高温超导磁浮车的研究仍然在整体上处于领先地位。为了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西南交通大学超导研究开发中心将在近期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为其工程化奠定基础:1)超导磁浮车的岔道技术研究 高温超导磁浮车要走向应用,岔道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高温超导车将主要用于高速交通,安全、高效的岔道和转轨技术不仅显得尤为重要,并有着高温超导磁浮系统的独特性。我们将采用水磁、电磁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和开发出新型的、经济的、高效率的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岔道技术。2)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导向纠偏技术 高温超导磁浮车与常民电磁悬浮车的一大区别是高温超导磁浮车具有自稳定和自导向性,从而有可能省略复杂的控制系统。然而,在某些运行条件下,磁浮车的导向一旦出现偏离自稳定的范围,将产生严重后果。开发出适合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导向纠偏技术,实现高温超导磁浮车工程应用的重要技术。3) 导磁浮系统动力学 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高温超导磁浮车在低速下的稳定运行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检验。然而,在高速和超高速状态下的运行稳定性却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为此,我们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温超导磁浮系统在高速运动和强冲击下动力学稳定性,为开展高温超导磁浮车的中试试验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4) 导磁浮系统中超导材料的电磁动力学特性 高温超导磁浮车的性能主要取决于高温超导大块材料的性能,提高超导材料的性能是提高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安全性、降低制造和运行成本、提高其效能最为关键的问是。此外,研究在高速运动、高强度冲击下高温超导磁浮系统中超导材料的电磁稳定性也是实现其工程化的关键头号是。在改善材料性能的同时,我们将研究高温超导磁浮材料的交流损耗、钉扎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为高温超导磁浮车的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揭示膀胱癌淋巴转移关键分子机制
阐明LNMAT1通过诱导CCL2募集TAMs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对于在膀胱癌淋巴转移中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了调控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MAT1。LNMAT1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CL2,进而募集TAMs到膀胱癌肿瘤微环境中。被“引诱”而来的TAMs能够分泌参与膀胱癌淋巴管生成过程的VEGF-C,帮助肿瘤细胞发生淋巴转移。由此可见,如果能介导到肿瘤微环境这片“土壤”,干预膀胱癌“帮凶”LNMAT1的表达,将能改变“种子”的生存情况,对抑制膀胱癌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发挥重要价值。林天歆教授团队首次阐明LNMAT1介导肿瘤微环境的重要作用及通过与趋化因子CCL2协同调控TAMs的分子机理,对认识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数控折弯模具关键尺寸专用精密检测装置
成果简介针对折弯模具关键尺寸无法直接用卡尺或千分尺测量的现状, 采用一个三自由度串联机械臂, 其中, 两个移动自由度的位移由直线光栅检测, 测头转动自由度的位移由码盘检测。 直线位移光栅和码盘所检测的信号经数据处理可得到数控折弯模具关键尺寸。 该装置结构简单, 克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缺陷, 容易操作,可被广泛使用。成熟程度和所需建设条件本课题获批为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 已研制出原理样机并顺利通过验收。技术指标可同时检测折弯模具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4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组装工艺
燃料电池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与新材料的开发,基于材料的优化得到更好的燃料电池产电输出性能。项目团队基于固态离子理论,设计了一系列燃料电池电极新材料及新结构,以提高电池输出性能为目的,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的阳极功能材料,阴极层材料与新结构。项目取得完整知识产权,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发明专利8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5 96 97
  • ...
  • 707 70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