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及铁路车辆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以及铁路车辆,该承载鞍组件包括导框(5)和装配到导框(5)的承载鞍(1),导框(5)包括顶框(51)和分别从该顶框(51)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框(52),承载鞍(1)包括顶壁(11)和分别从该顶壁(11)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壁(12),其中,在承载鞍(1)的顶壁(11)与导框(5)的顶框(51)之间设置有阻尼材料(3),位于同侧的所述侧壁(12)与所述侧框(52)之间设置有二次承载结构。通过在导框和承载鞍之间设置二次承载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冲击,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均匀分布轴承的载荷,使轴承的受力更为均匀,延长使用寿命。市场前景分析:铁路车辆技术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及铁路车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承载鞍组件以及铁路车辆,该承载鞍组件包括导框(5)和装配到导框(5)的承载鞍(1),导框(5)包括顶框(51)和分别从该顶框(51)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框(52),承载鞍(1)包括顶壁(11)和分别从该顶壁(11)的两侧同向延伸出的一对彼此间隔的侧壁(12),其中,在承载鞍(1)的顶壁(11)与导框(5)的顶框(51)之间设置有阻尼材料(3),位于同侧的所述侧壁(12)与所述侧框(52)之间设置有二次承载结构。通过在导框和承载鞍之间设置二次承载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冲击,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均匀分布轴承的载荷,使轴承的受力更为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19
一种面向车辆精细识别的车辆部件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车辆精细识别的车辆部件定位方法,通过训练模型以及部件检测两部分得到 精确的车辆部件定位结果。模型训练即为对已标注的车辆以及车辆部件的训练数据集提取 HOG 特征, 并使用 SVM 分类器训练得到模型参数,最终得到可用于检测车辆部件的模型。部件检测为对测试图像 提取特征金字塔,利用已得到的模型对特征金字塔进行卷积运算,得到卷积响应值,并结合形变约束, 得到的车辆部件的粗略定位,再结合刚体特性,加入位置约束及对称性约束,实现车辆
武汉大学 2021-04-14
IPT信息管道技术及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
1.痛点问题 物联网技术是工业4.0和数字经济智慧化时代的标准性特征技术,是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底层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的本意是希望实现万物直接互联,并能主动协同工作,但目前尚没有一项技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目前现有的物联网系统架构种类很多,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顶层软件设计方面,软件研究较多也做得很好,但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各种底层设备(包括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等功能部件)如何联接?在目前现有的各种物联网技术方案不仅系统结构复杂,也只能实现万物间接互联和被动协同工作,而无法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 2.解决方案 本成果所涉的核心技术是IPT(InformationPipeTechnology)信息管道技术及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DistributedMeasurement&ControlSystem)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集成方法,以下简称DMCS/IPT。 在基于IPT信息管道技术的DMCS智能物联分布式测控系统中,所有节点均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去中心化”),也无需通过任何指令进行协同工作(“去指令”),所有节点及其联接的底层设备均可直接通过在信息管道中自动交互的测控信息的驱动来实现系统预期的各种测控功能,而若想改变系统功能,也只需改变系统中联接各分布式智能测控节点虚拟的信息管道联接关系即可,多数情况下,无需编程即可实现分布式智能测控系统的快速集成及其功能重构。DMCS/IPT及其所衍生的IPT云/IPT雾智能物联系统架构,能完美实现物联网所需的万物直接互联和主动协同工作。IPT雾是一种可以弥散到工业现场任何一个角落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整个网络只需一条线缆(有线或无线物理链路)即可位于工业现场不同位置的底层设备及其对应的IPT节点彼此联接起来,不仅可通过信息管道实现“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的智能协同工作,而且可在IPT雾网络中任意位置接入的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联接至IPT云网络,或者直接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IPT云网络则是架构在IPT雾网络之上的DMCS/IPT智能测控网络,可进一步联接不同的IPT雾网络,并通过信息管道解决不同IPT雾网络之间的测控任务协同,以形成更大规模的智能物联网。IPT云网络同样具有“去中心化”和“去指令”等明显技术特征,也能在IPT云网络中任意位置通过接入一个IPT远程智能联接节点,将整个系统联接至任意指定的普通云服务器,并与云端现有的各种物联网专业软件实现对接。 合作需求 1、合作企业现有产品需在某行业或某领域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且非常熟悉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业务流程,并深度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 2、合作企业需有良好的信誉记录,并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DMCS/IPT新产品的研发,且需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技术人才来完善相关产品; 3、合作企业需有愿意跟其他非竞争性企业一起联手打造智能物联网生态圈的愿望。 具备以上合作条件的企业可联系清华技术转移院,通过专利普通许可方式开展各自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及其推广应用,聚集多方力量,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打造一个可满足数字经济新时代需求的、造福于国家和社会的、国产化的智能物联技术产品生态圈。
清华大学 2022-05-07
通用型继电保护测控装置
属于通用型的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装置,以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可提供低压线路保护及电容器保护功能,以及测量监视功能、事件记录及故障录波功能、人机接口功能及远程通信功能。符合EMS检测要求。预计近几年国内市场的用量将逐年增加,尤其是农电,单台售价4000元左右,投资规模约150万元。
东南大学 2021-04-10
时间分辨荧光测控分析仪
一、项目简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受背景荧光干扰等特点,在 POCT 领域有极高的发展潜力。目前,市场上的 TRFIA 分析仪以中大型为主,手持式极少。本项目围绕小型化、低成本等理念,将 TRFIA 技术应用到 POCT 领域。该小型化 TRFIA 测控模块, 尺寸小、成本低、检测速度快、 重复性好、适用于多种稀土螯合物。在无滤光片条件下, 基本达到了小型化 TRFIA 测控模块的性能的极限。二、产品性能优势((((1)使用双自由度调光法,更优良;2)单次采样即可满足精度要求,采样时间更短;3)单/双通道可节省两块滤光片,成本低一半;4)采用基于多点采样数据拟合法的荧光物质浓度测定法。检测方法适用探针多点采样拟合法稀土螯合物;激发波长:365nm~405nm;发射波长:可见光范围;可检最短荧光寿命约 400us调光法LED 电流峰值+LED 电流脉宽检测时间最大采样时间范围为 0~2ms;单次采样时间小于 3ms以 Eu(TTA)3phen 为检测对象,检测限< 0.185mg/L;信号值小于荧光检测限精密度1.5%荧光光强变异系数 CV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微机测控气瓶疲劳试验系统
气瓶出厂时必须对其疲劳性能进行抽检,是安全监察规程中要求的强制检验项目,对于保证气瓶的安全持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系统即是为此目的开发出的微机测控气瓶疲劳试验系统。 本软件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对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实现自动采集、处理、分析和保存; 2.实时显示压力-时间和温度-时间曲线; 3.通过控制高压油泵和电磁阀,实现对试验过程升压-保压-泄压-保压循环的自动控制; 4.对硬件装置的异常情况提供预警和保护; 5.自动生成试验报告和电子文档,提供试验记录的可追溯性查询; 6.提供在线帮助系统。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热轧运行跑偏在线测控技术
1)热连轧粗轧中间坯/中厚板轧机镰刀弯检测在热连轧粗轧机架 R1 与 R2 的入口与出口安装检测装置,实现针对粗轧中间坯的镰刀弯与中心线偏移信息的实时检测与可视化监控,指导人工干预控制,并自动完成镰刀弯定量表征与程度判定。该装置也适用于中厚板轧机镰刀弯检测。2)精轧机架间带钢跑偏检测在热连轧精轧上游机架顶部安装检测装置,实现针对机架间带钢中心线偏移量与宽度信息的实时检测与可视化监控,快速发现机架间带钢偏移异常情况,指导人工干预控制,并自动完成偏移定量表征与判定。3)非对称干扰因素分析诊断平台通过配置工艺过程数据采集平台,从现有控制系统提取工艺设备参数、实时生产过程参数等相关数据,根据非对称检测信息、工艺设备信息以及调平控制实绩,分析异常干扰因素并指导干预调整。4)全线调平优化控制建立非对称解析计算模型,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建立调平控制模型,实现基于实测运行非对称的调平控制优化,有效抑制非对称缺陷,保证产品质量与生产运行稳定性,为轧线“无人驾驶”奠定基础。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废酸水处理的预测控制
项目研究内容: 1、开发基于工业现场总线技术,集检测、控制和优 化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等特点的低成本控 制系统,达到协调处理过程中各设备的动作,最终保证外排废水达标。 2、 在废酸水工艺处理过程中,中和过程的非线性、滞后性,本项目采用分层 递阶优化的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通过对系统的非线性部分的预估和协 调,将原来非线性协调滚动优化问题转化为线性协调的滚动优化,即保留 了线性系统
南昌大学 2021-04-14
光机设计与图像测控技术
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光机设计与图像检测技术研究以及相关仪器的开 发,已成功系统:1)开发公安技侦系统专用针孔无畸变系统 100°视场、针孔 直径 0.8mm、入瞳位于镜头前 2.5mm、畸变小于 1%高清针孔摄像系统;2)导引 头红外自动标定系统,实现±5°范围内目标源标定误差小于 3”;3)超低温卫 星外挂成像系统,该系统可在-90°环境下正常工作,直接裸露在卫星外面,无 需提供温度调控装置;4)生物菌落识别与自动筛选装置,系统利用自研专用镜 头对生物菌落样本成像,通过图像示教和处理分析技术,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95 1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