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脑红外多元素分析仪
产品详细介绍四通道多元素分析仪主要特点:1、零点、满度均可自动跟踪,无需精确调整2、直读吸光度或百分比含量3、操作简单、实用、稳定性好4、更换不同的冷光源或滤光片,可扩大测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范围5、采用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化验6、仪器共设四个通道,每个通道可储存多条工作曲线,每条工作曲线可检测一种元素含量7、采用品牌电脑控制,台式喷墨打印机打印检测结果,包括材料批次、采购批次、炉号、日期、浓度百分含量等
南京金牛高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动目标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仿真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目标的红外辐射光谱特性仿真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为动目标三维几何建模并将目标按区域划分;之后建立目标温度分布模型,计算不同观测角度下目标表面各点的温度;然后建立红外大气传输模型,计算大气透过率及大气路程辐射;之后设定测量系统及动目标的各参数;再利用已建立的目标温度分布模型及红外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动目标像方的辐射能量;最后分别计算点目标及面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并绘制相应的辐射光谱曲线。本发明技术方案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近红外响应主链型液晶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响应主链型液晶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该近红外响应主链型液晶弹性体是通过化学交联的方法制备出来的,而不是传统的物理掺杂,从而大大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帮助形状记忆材料在近红外光刺激下做出快速的响应。制备方法是结合了传统的两步交联法和非环烯烃易位聚合(ADMET)方法,获得了具有单畴取向的液晶弹性体薄膜,并能对近红外光源做出快速的响应。该复合薄膜是将液晶单体、近红外响应的交联剂、钌催化剂部分聚合,拉伸取向,二次交联后制备形成的。本发明材料可用于帮助光热治疗器材和设备快速地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可以对近红外光做出快速的响应,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重物承受能力,能模拟手臂提举重物的行为。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该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为一种由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罗丹明酰肼与4?吗啉基?1,8?萘酰亚胺?苯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制得的荧光分子。本发明还提供该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近红外反应型双光子荧光探针,发射近红外波段红色荧光,通过汞离子诱导的酰胺基硫脲脱硫?环化反应及1,3,3?三甲基?2?亚甲基吲哚啉?罗丹明内酰胺的开环反应等多步串联反应可灵敏调控其在近红外波段的荧光性能,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在近红外双光子荧光成像、双光子荧光传感器、生物荧光分析、荧光标记、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东南大学 2021-04-11
表面包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表面包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 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本发明是在微乳体系中,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近红外荧 光量子点纳米粒子或近红外荧光有机染料分子一起包埋到二氧化硅粒子中,形成表面包 硅的近红外荧光磁性纳米复合粒子,这种纳米复合粒子中还可以结合抗癌药物以及具有 靶向识别功能的抗体、配体、多肽、细胞因子等多种生物分子。本发明通过纳米粒子的 磁学性质、量子尺寸效应、光的热效应以及抗癌药物的药效作用和生物分子的识别功能, 将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用于肿瘤的治疗中,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4-13
近红外荧光量子点标记的羟基磷灰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的荧光光谱可调的量子点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 方法,在油包水型微乳体系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荧光颜色可区分的量子点纳米粒子同 时包埋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中,形成一种粒度在10~100nm之间的荧光光谱可调 的量子点纳米复合粒子,通过改变不同荧光颜色的量子点的种类和比例,来调整量子点 纳米复合粒子的荧光峰的位置和强度。本发明可以方便地对任何荧光颜色的量子点进行 任意组合并能同时全部包埋到粒度均匀且小于100nm的二氧化硅球形粒子中,可以 得到数量庞大的具有不同荧光特征的量子点纳米复合粒子。本发明所获得的量子点纳米 复合粒子,可以作为一种生物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多方面领域。 
同济大学 2021-04-13
基于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的水下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
Ø  成果简介:距离选通技术利用脉冲激光器和选通摄像机,脉冲发射和开启成像时间的先后分开不同距离上的散射光和目标场景反射光,使被目标场景反射回来的辐射脉冲刚好在摄像机选通开启时间内到达摄像机并成像。利用激光距离选通夜视成像技术,研制水下考察勘探成像观察仪,实现对海洋、湖泊、水库等的水下观察、勘探和救援等。实现水下图像的对比度增强,适合深水或夜间使用,其观察距离较裸眼远5-7倍,较传统摄像装置远2-4倍。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n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工业危险气体泄漏的非制冷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与装备
本项目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危险气体泄漏是当前工业重大安全隐患之一,迫切需要能够及时发现泄漏隐患,定点预防重大工业危险气体泄漏事故的先进检测技术与装备。基于气体特征吸收峰的红外光谱检测是泄漏气体非接触遥测的有效途径, 采用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FPA)已被证明是工业气体泄露遥测的有效手段,但高昂的价格,且工作寿命也难以适应石油天然气与化工行业昼夜连续工作的要求。近年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性能的迅速提高,使其用于工业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成为可能。 本项目提出基于非制冷IRFPA 的工业气体泄漏成像检测技术思想,并2011 年起陆续获得北京市自然基金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培育项目的支持,针对非制冷 IRFPA 灵敏度偏低,长波红外波段偏窄等问题, 研究突破了宽波段非制冷IRFPA、检测波段优选、宽波段红外物镜、微弱气体图像滤波增强、检测系统性能评价等理论和关键技术,实现了对典型工业危险气体(烷烃、烯烃,氨气、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泄漏的远距离成像检测和定位,经过专业检测基地和工业现场检测验证,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在完成工程样机基础上,近期与北京智慧共享合作研制完成在线式产品样机,现场应用示范效果明显,具备批量生产的基本转化条件。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基于红外多波段融合的化学品泄漏成像遥测系统
Ø  成果简介:利用多波段成像融合技术,实现对常见化学品泄露的遥测报警。Ø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Ø  技术领域:电子信息Ø  应用范围:本项目的产品化在军事、公安和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ü  军事领域可用于毒剂或危险品侵害ü  公安、反恐领域可用于毒剂施放、次生工业品的泄漏检测;ü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超高速流式成像分析仪
超高速流式成像分析仪是数字显微技术、微流体力学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用于自动分析颗粒或液体中的悬浮细胞。当样品流过检测区时,仪器会捕捉样品的影像,影像中的每个颗粒将被分析,生成关于颗粒的数量、尺寸、透明度、形态等方面的数据。也能用于实时分析颗粒的动态过程。形态分析软件还可用于分析特殊形态的颗粒,或者用于分离一些亚颗粒群体。该成像仪器利用高速重复频率的激光脉冲作为主动照明光源,利用时空频映射对成像区域进行频分扫描,该扫描完全利用光源本身的光谱特性实现,没有使用机械或电子的扫描装置,因此可以大大提升扫描成像的速度。目前实现了超高速成像仪的帧率可以达到1 百万帧/秒至 20 亿帧/秒的帧率,可以连续记录 10 万帧以上的影像数据,成像分辨率小于1 微米,可以连续观察非周期性的无规律的偶发事件。在应用方面,已经进行了超高速无标记流式细胞成像实验,可以实现对血液细胞当中的早期癌细胞(CTC)进行高精度高通量的筛查,成像通量超过 100 万细胞/秒,是目前常用的流式细胞仪的 1000 倍。另外,在高速气溶胶(PM2.5、PM10)成像机制上也进行了应用,可以实现气溶胶喷口速度在 10 米/秒的情况下进行颗粒成像,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类似的仪器出现。因此,超高速激光扫描显微成像仪拥有传统检测仪器不具备的特殊功能,通过高速成像,获取传统仪器无法得到的信息,解决多个交叉领域的关键问题。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25 22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