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磁流体高性能旋转轴密封器件
项目概况 针对目前密封存在有密封液蒸发快、稳定性差和不耐高温和腐蚀等缺点,本项目选择饱和磁化强度较高而抗氧化能力较高的Fe3O4作为磁流体的微粒磁性材料,使其溶于二辛酯基液形成性能稳定、蒸发慢和耐高温耐腐蚀的纳米磁流体。利用非接触式密封润滑技术,把优化配方的磁液体应用于高性能旋转轴密封器件中。在特殊设计密封闭合磁路系统中,使转轴与极靴极齿顶端的齿形间隙中产生强弱相间的非均匀 “O”型密封环,采用梯形极靴,多级并用,增加高导磁套筒来减小轴向泄漏,既达到密封目的,又起到润滑作用。本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主要特点 1. Fe3O4磁性微粒的制备采用了改性溶胶凝聚法相的工艺技术,这种工艺技术可使磁性微粒的粒度可调,抗氧化能力强和稳定性好。 2.利用非接触式密封润滑技术,使优化配方的磁液体应用于高性能旋转轴密封器件中。 3.不同的旋转轴设计不同的磁路结构,能防止轴向泄露和提高耐压能力。 4.旋转轴密封件的泄漏率为10-11 cm3/s,每级的耐压能力均大于或等于0.2 atm。 技术指标     应用磁流体密封旋转轴比普通的机械密封轴相比,平均寿命提高9倍,平均节约原材料总成本350%。与普通旋转轴相比,耐压能力高,密封性能好,寿命高,原材料及部件成本显著降低,而且稳定性好。市场前景 通过现场的工业化证明,该产品和他们原来使用的普通密封轴相比,密封效果的明显提高,寿命长,性能稳定,最重要的是原材料总成本降低了610元,使用安全方便,在生产过程中无污染,无三废排放。该项目可应用于密封性能要求高,工作环境恶劣(如碱性液、污水等)的高性能机械旋转轴,该磁流体密封旋转轴满足了工业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为国内多个企业所采用。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旋转器件型光谱椭偏仪系统参数校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器件型光谱椭偏仪系统参数的校准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一次测量中获取旋转器件型光谱椭偏仪中全光谱范围的系统参数,其方法是将任意厚度的标准样件作为待测样件,使用待校准光谱椭偏仪进行测量,对测量获得的光强谐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通过傅里叶系数序列计算获取第一个波长点的系统参数,以其作为初值,采用非线性回归算法,通过理论光谱拟合测量光谱,获得第一个波长点的系统参数。并依次以校准获得的第 i 个波长点的系统参数作为初值,拟合获得第 i+1 个波长点的系统参数,进而获得全光谱范围的系统参数。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闪存器件的软信息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存器件的软信息提取方法,包括离线训练 与在线运行两部分,在离线状态下,对目标闪存器件进行先验性实验, 实验测试内容包括对闪存器件内部物理块的存储单元进行大量重复的 擦除、写入以及读出操作,从而记录闪存器件在其测试周期内的外部 特征量;然后进行数据集训练,建立闪存内部存储单元物理状态与外 部特征量之间的关联;在线运行状态下,对正在在线运行的闪存物理 状态进行识别,并预估错误率,并计算软信息。本发明所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纳/微结构非线性光学、光调控与器件应用
本项目主要开展纳微结构体系光子带隙的设计、纳微结构体系的光学非线性效应、光波传播动力学以及光控光操作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发展在介观尺度下调控光子传输行为的新效应、新原理与新技术。已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和Optics Expres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关铁锆双掺铌酸锂晶体的相关成果被《Science Archived》收录,有关非传统偏压配置条件下各种非线性光子学晶格的制备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一种闪存器件的软信息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存器件的软信息提取方法,包括离线训练 与在线运行两部分,在离线状态下,对目标闪存器件进行先验性实验, 实验测试内容包括对闪存器件内部物理块的存储单元进行大量重复的 擦除、写入以及读出操作,从而记录闪存器件在其测试周期内的外部 特征量;然后进行数据集训练,建立闪存内部存储单元物理状态与外 部特征量之间的关联;在线运行状态下,对正在在线运行的闪存物理 状态进行识别,并预估错误率,并计算软信息。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 不仅不依赖于闪存内部的特殊命令,而且可以方便地集成进自主闪存 控制器中,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创新工艺有望实现常关型射频器件
AlGaN/GaN HMET射频器件有一原生的电子信道,为一常开器件,不利于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安全性。如果器件能够实现常关特性,则射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可因此简化。然而,目前常见实现器件常关特性工艺需要对半导体层进行刻蚀,而刻蚀工艺会对器件引入缺陷,降低器件特性,因此市面上的常关型AlGaN/GaN HMET射频器件非常少见。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多元共渗技术在地铁工务器件上应用
本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获得省、市、部科技进步奖及专利;大规模应用于广州地铁、铁路中弹条螺旋道钉挡板等工务配件操作中,可提高工务配件防腐蚀性能与疲劳性能;大幅度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8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导波结构及器件
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是近十几年来微波毫米波学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平面集成导波结构,它具有极低的电磁泄露和互扰,其品质因数和功率容量远高于传统平面传输线,国内外数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量研究,使之成为微波毫米波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分支之一。 学科洪伟教授课题组是国际上这一学术分支的主要倡导者和贡献者之一,在IEEE系列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在美、英、德、日、韩、波、葡等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20余次,论文被40多个国家的学者正面他引50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3
一种铌酸锂纳米器件的刻蚀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电器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铌酸锂材料的刻蚀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铌酸锂表面制备金属钝化层,用来提高纳米图形的保形性以及侧壁刻蚀倾斜角;沉积硬掩膜,并采用微电子光刻技术进行图形化处理;在待刻蚀的铌酸锂区域沉积活性金属薄膜,以提高刻蚀深度;将覆盖有活性金属层的铌酸锂晶体在还原气氛中进行退火;然后采用相应的酸溶液和碱溶液去掉铌酸锂表面的金属及其与铌酸锂的反应物,得到具有一定刻蚀深度的铌酸锂纳米图形。所制备的大规模铌酸锂纳米器件阵列尺寸可控,保形性和重复性好,侧壁倾斜角大于80°,图形凸块表面光滑。铌酸锂纳米器件制备步骤简单,难度低,可降低大规模生产成本。
复旦大学 2021-01-12
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报道黄维院士团队开发聚合物长余辉的新进展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带领团队在有机长余辉发光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聚合物长余辉材料,相关成果于19年9月18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 长余辉发光是指发光材料撤去激发光源后,仍能持续发光数秒至数小时的一种发光现象。长余辉发光材料俗称“夜明珠”,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发出夺目的光芒,被古代帝王奉为稀世珍宝。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夜间应急指示、仪表显示、光电子器件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凭借其长寿命、大的斯托克斯位移以及丰富的激发态性质被用于防伪、加密以及生物成像等一些前沿科学领域。与无机长余辉材料相比,室温有机长余辉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导电性,加之成本低廉、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近几年,有机长余辉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这类材料主要集中在晶体小分子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由于晶体小分子体系的结晶性和主客体掺杂体系的相分离等问题,限制了材料的实际应用。聚合物材料具有柔性、质轻、可旋涂、可拉伸等诸多优势,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如何实现聚合物材料的长余辉发光是该领域的挑战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南京工业大学安众福教授带领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出通过离子键锁定发光单元,在聚合物共价键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离子型聚合物的长余辉发光,发射寿命长达2.1 s。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表明该类聚合物材料具有室温长余辉的原因是离子键抑制了发光单元的非辐射跃迁。该设计理念不仅适用于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也是适用非芳香型的聚合物材料体系。此外,他们还首次报道了激发波长依赖的聚合物长余辉发光现象,实现余辉颜色从蓝到橙颜色可调。并且,该类材料在温度高达170 oC下,依然保持可视化长余辉发光。这一研究成果赋予传统的聚合物材料新的性能,加之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在柔性显示、照明、数据加密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作为国际上有机长余辉发光的开拓者,黄维院士团队一直致力于对有机长余辉发光新材料的开发、新机理的研究以及新应用的探索,继在单一组分有机半导体中实现长余辉发光、进而首次实现单一有机晶体材料下的多彩长余辉发光以来,此项研究成果再次实现了长余辉发光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工作以“Enabling long-lived organic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in polymers by subunit interlocking”为题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黄维院士、安众福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