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药物创新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学科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1995 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导师戴立信院士。2000 年至 2003 年先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Rochester 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3 年底加入新加坡新药研发公司--S*BI0,进行靶向小分子抗癌药物的研发工作。2005 年 8 月受聘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药物科学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曾任上海宝山区科委副主任(挂职,2011-2012),上海奉贤区政协常委(2012-2021)。2021 年9月作为校聘杰出教授加盟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化学专委会委员,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 和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编委等职。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手性)药物的绿色制备技术的开发、结构多样性导向的手性杂环骨架的构建及相应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活性研究。
邓卫平教授长期致力于催化不对称和手性药物合成领域研究,基于金属催化、有机小分子催化、协同催化(双金属协同、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三种策略发展了一系列高效、高立体选择性的催化不对称反应体系,实现了各种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手性杂环骨架的构建以及相关类型药物及其关键中间体的高效合成。其中以偶极环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托品烷类、叱咯烷螺咧噪酮类优势骨架的高效不对称合成,并且以缺电子烯烃与甘氨酸醋希夫碱的[3+2]环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实现了罗氏公司的临床三期研发药物 RG7388的高效不对称合成:以钱催化芳基硼酸盐与酮或酮亚胺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为关键步骤分别实现了艾司西酞普兰以及西帕加明的三步高效不对称合成,通过金/依双金属接力催化策略,实现了 Paccilospirone 核心骨架的高效不对称构建,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 项)、上海市生物医药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 20 余项研究项目,并先后与浙江海正药业、浙江花园生物、上海微境生物等制药公司开展新药开发和药物合成工艺优化方面合科研作,项目经费达 1000 余万元。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核心刊物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 Sci. Chin.Chem.; Chem. Commun.; 0rg. Lett.;等上发表 120 余篇 SCI 论文,授权专利10 项。
邓卫平
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