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一亿元,是一家生产高端医用防护、个人卫生护理用吹膜法透气膜的生产企业。坐落于资源丰富、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山东半岛黄蓝经济区主战场,孙武故里,全国百强县——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 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有着非常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将在三年内投资9亿元,规划投产6条吹膜法透气膜生产线,12台卫星式柔版印刷机,产量达到36000吨,届时,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透气膜供应商。第一期项目,全套设备引进德国W&H公司高端吹膜法透气膜生产线和卫星式柔版印刷机,同时还引进了SOMA公司高速分切机,总投资逾3亿元。
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2021-08-31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大连工业大学按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学校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500余人。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大连市教育系统“青蓝工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地处素有“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的辽宁省大连市,新校区位于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大连市庄河,这里山青水绿,钟灵毓秀;这里碧海蓝天、风光旎丽;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校园环境宜学宜居。新校区占地面积770余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人文校园、文明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处处得到彰显,校园规划现代别致,文化气息浓厚。教学楼、图书馆等楼群端宁恢弘,井然有致,学生公寓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让学子拥有“家”的感觉。学校是一所宜学宜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 教育教学特色鲜明。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大连工业大学学科专业优势,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办学定位,以“学生为本、教学为重、特色为先、就业为上”作为办学思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了2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管、经、艺、文等5大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3人,其中硕士以上教师242人,副教授以上96人,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还定期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社会知名学者等人士到校讲学。 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学校始终坚持构建知识与能力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践、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学校开展部分专业大类招生,入学后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学习相得益彰。近三年,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4项、市级奖项12项。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建校以来,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合格人才,先后与省内外知名的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和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学习就业打造更多空间和机会。学校开设辅导课程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学习深造,先后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鲁迅美术学院等知名学府攻读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国际交流广泛多元。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10余所知名大学建立校际友好关系,联合开展交换生、游学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校针对有意愿出国留学的学生,开设英语辅导课程,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始终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培养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努力营造健康高雅、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0余个,青年志愿者、社会义工1000余人。每年都举办“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及各类文体活动,彰显青年学子风采。 站在新时代,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以“科教兴国”为已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密AP设备采购及服务竞争性磋商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5-2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是1999年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由教育部确认的第一批独立学院。学院地处杭州市临安区美丽的青山湖畔,学院一期占地500亩,二期占地200亩。 学院秉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团结、自强、求实、创新”的学院精神,本着“立足区域、贴近行业、服务浙江”的服务宗旨,确立“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综合性职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成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为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 学院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学科布局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五类,建设与形成机械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经济管理类、外语、艺术设计五大类专业群,建设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含专升本)、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学(含专升本)、财务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英语2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 学院面向15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200余人,学生在学院规定的修读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的,颁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士学位证书。 学院遵循“结构优化、重点建设、持续推进”原则,重点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路与系统省一流学科和重点学科;重点建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个省新型特色专业;培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等院级重点专业。近几年,获省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0余项,获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近20项,获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JavaEE Web应用实践基地、网中网产学合作财会实践基地。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近5年,学院共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623项,涵盖电子设计、多媒体、服务外包、案例分析、财会信息化等40余个项目及类别,参与学科竞赛学生达8300人次,累计获奖人数达2164人次。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学院在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本科组中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三。2015-2017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学院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三。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港澳台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重点开展新西兰林肯大学3+2本硕连读项目、Passages赴美调研游学项目、中外服青年师生赴美调研项目、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交流学习项目、美国西俄勒冈大学交流项目、英国BPP大学“ACCA”交流项目等六大精选项目。 学院不断加强教师培养与能力提升,加强引进与聘请高层次教师,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30%以上,86%以上教师具有硕博学位,其中引进博士学位教师40余人。学院教师科研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学院教师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纵向课题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企业政府横向课题近80项,成果转化项目5项,高质量论文80余篇,其中一级权威期刊收录3篇、一级期刊收录12篇、SCI收录21篇、EI收录38篇、CSSCI收录3篇,出版专著近20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4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21-02-01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警察学院是重庆市唯一的公安院校,是一所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受重庆市公安局管理和重庆市教委指导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公安学校,当时主要任务是从事在职民警培训。1982年,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成立,开始举办中专学历教育。2001年,人民警察学校与公安学校合并组建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开始举办专科学历教育。2005年起,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公安专业(方向)本科生。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重庆警官职业学院升格为公安本科院校,主要承担本科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校名更改为重庆警察学院。2015年6月,学院顺利获得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重庆公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突破。建校67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崇法、精业、忠勇、笃行”的校训,始终突出忠诚警魂培育,始终强化纪律作风养成,坚持依托公安行业、立足公安实践、服务公安需要、培养公安人才的办学传统,为重庆公安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被誉为“巴渝警察的摇篮”。 学院作为重庆公安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公安理论与实务研究基地,办学定位是应用型公安院校。学院坚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构建了以公安学和公安技术学科为主体,具有比较优势、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时,构建了包括领导干部培训、警衔晋升培训、专业警种培训在内的在职民警培训体系。目前开设治安学、侦查学、禁毒学、经济犯罪侦查、警务指挥与战术、刑事科学技术、交通管理工程等7个公安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交通管理工程为市级特色专业,警务指挥与战术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另开设侦查学、治安学等2个成人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2门。学院设有办公室、政治部、纪检监察室、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计划财务处等8个党政管理机构;有侦查系、治安系、警务战术系、刑事科学技术系、公安情报学系、信息安全系、交通管理工程系、法学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教研部、培训部等11个教学机构;有图书馆和网络管理中心2个教辅机构。全日制在校生2000人左右,年培训民警3000人次左右。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竭力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训练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紧扣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与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紧密对接的人才选拔、培养、入警机制。以培养“政治可靠、专业精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建立课堂教学与警务实践有机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地处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占地总面积616亩,建筑面积11208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84.35万元,警务战术训练馆、警务驾驶训练场、多功能靶场、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设施完备。学院接入公安网和教育网,与公安情报资源库互联互通,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图书馆公安业务类藏书种类齐全,馆藏纸质图书71.81万册,电子图书10.32万册,中外文期刊740种。学院建有视频侦查、情报导侦、比对显微镜网络实验室、犯罪模拟画像实验室、心理行为训练场等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40个。同时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有55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建校以来,为重庆公安队伍培养了万余名毕业生,培训民警6万余人次。近年来,学生入警率达到90%以上。目前,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约1/4的警员为学院毕业生,大批校友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学院毕业生涌现出了公安部“一级英模”周鑫,“二级英模”戴晓煜、甘在华、孙斌,50余名一等功臣,500余名二等功臣,6000余名三等功臣,为重庆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各项建设和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始终把师德风范建设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全员育人体制机制,强化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坚持党管人才、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计划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努力推出在国内公安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96名(其中民警294名,专任教师166名),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名(其中教授19名,研究员1名),有副高级职称教师54名(其中副教授38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0名。学院刘开吉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名单,这是截止目前全国公安院校的唯一入选者,同时,他还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学院现有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名,重庆市教学名师2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有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专家1名,全国公安模范教育训练工作者1名,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4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3个。聘任客座教授30余人,兼职教官100余人。 学院大力实施校局深度共建,坚持开放办学,多层次、多举措推进校局、校企、校校合作及国际合作交流。学院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理论创新优势和调研咨询优势,围绕公安战略部署和公安实战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建有反恐处突协同创新中心、警务情报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中心,有民安众创空间、公共安全研究所、道路交通事故对策研究所、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研究中心等10个学术研究机构,有重庆市溯源司法鉴定所等专业服务机构。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9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主办《警察论丛》、《重庆警察学院学报》等刊物。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不断深化与拓展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机关及其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先后聘请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刑事司法终身教授王政博士、公安部首席特邀刑侦专家乌国庆,我国著名刑事相貌学专家赵成文教授,香港警察学院枪械训练科警司李杨志、我国著名反恐专家李伟研究员等全国知名的公安教育教学专家及一线业务领导担任学院特聘或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院大量举办公安类学术论坛,邀请公安实战部门、公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警务热点、难点和社会安全领域焦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积极提出预防和处置相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有力促进了学院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学院改革与发展走过了近70年不平凡的历程,饱含了几代重庆警院人的光荣与梦想,映照着几代重庆警院人艰辛的奋进求索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党委着眼国家公安教育改革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在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公安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坚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实施向应用型公安院校转型发展和校局深度共建战略,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公安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不断彰显“政治性、职业性、行业性、区域性”的特色,努力建设西部地区一流公安院校,更好为重庆公安事业发展和重庆社会安全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庆警察学院 2021-02-01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加强有组织科研,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3月3日,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京举行部区会商会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邑飞,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张雨浦出席会议并讲话。
微言教育 2025-03-04
中山大学陈小舒、杨建荣、田国宝合作团队在抗生素耐药进化领域取得进展
在进化历程中,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每个核苷酸位点都可能发生突变,有些突变使细菌对抗生素更敏感,有些会导致更耐药。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更耐药的突变类型会更容易被筛选出来,并引起逐步扩散和传播。
中山大学 2022-05-30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前身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长沙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举办现代师范教育,1912年更名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49年改名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格为本科,2019年列为湖南省本科第一批招生高校,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源地之一。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培养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张国基等一批国家栋梁,涌现了段德昌、刘畴西、袁国平、郭亮、罗学瓒、方维夏等280余名革命烈士。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学校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学校历史上汇聚了徐特立、杨昌济、谢觉哉、李达、易培基、周谷城、田汉、黎锦熙、杨树达、辛树帜等一批教育名师大家,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张百熙、陈天华、黄兴等湖湘英才也曾在此求学。目前学校师范生占比79.8%,其中公费师范生11629人,是全国最大规模的小学教师教育和公费定向乡村小学教师培养高校。学校现有城南书院和东方红两个校区,占地1346亩。教职工1200人,在校生19556人,31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十分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称赞“一师是个好学校”,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 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徐特立6次来校视察,并题词“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作为校风。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栗战书、陈希、杨洁篪等来校视察。学校建校117年来,坚持“培养小学教师,培训小学教师,研究小学教育,服务地方发展”不动摇,坚守师范教育净土,构建了培养乡村优秀小学教师的“一师模式”,形成了师范教育特色突出、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两项优秀乡村小学教师培养改革创新成果分别于2018年荣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019年荣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艺术学四个一级学科入选湖南省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小学教育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湖南省首批师范类试点认证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国家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承担单位、湖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2021-02-01
ANYJOO艾灸胶囊: 小巧智慧的随身理疗师
  【核心专利】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减肥药物中的应用 -CN202010811699.5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在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CN202010811981.3  【发明人】祁兴华  【技术领域】生物医药  【摘要】 灸疗是一种传统有效的绿色疗法,除了防病治病外,还常用来养生保健、美容美体。然而手持艾柱明火艾灸存在操作不便、容易烫伤,市面艾灸盒形式单一、设计丑陋、结构雷同,存在体积大重量大携带不便、有烟不环保、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 ANYJOO艾灸胶囊传承创新,结合艾灸与穴位敷贴两种中医外治法,进行现代消费升级,把科技融入中医。产品分为艾灸弹版和艾柱版两种,艾灸胶囊与不同疗效药物胶囊贴片配合使用。艾柱燃烧热量经球形反射汇聚后作用于人体,专利技术实现无烟艾灸与灸疗温度调节;艾灸弹版替换操作便捷;药物贴片使热能传导到穴位的同时,贴片中有益成份透皮吸收,大幅提升疗效。ANYJOO艾灸胶囊使用便捷,突破艾灸在中医馆和居家场景使用的限制,可在办公室、户外、旅行使用,实现随时随地的健康体验。我们研发智艾益生APP、搭建健康会员系统为客户提供辅助找穴、养生资讯推送、艾灸专家连线咨询等服务。本发明设计美观,小巧便携,多种用途,用户体验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双师互动录播音频解决方案
恩平市雅克音响器材厂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311 3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