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建筑测温仪
产品详细介绍850元/台苏州博飞建筑仪器公司850元/台13776016511JDC-2 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是根据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特点和有关技术规范研制的专业化测温仪器,可直观、准确、快捷地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可靠性好、使用范围广、宽温操作环境、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合工地及野外作业;主要用于建筑、建材、水利、电力、冶金、石化、港口、道桥、市政等基本建设工程。       二、适用范围        本仪器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测温,与测温探头配合可测材料和熟料温度,如:气体、液体、流体、拌合物和颗粒状材料;与预埋式测温线配合可测冬期施工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       三、仪器的构成和功能         主机可分别与测温探头或测温线连接构成测温系统,可根据现场需要和测温点数量灵活配置。(见示意图)       1、主机         主机为便携式仪表,设有电源开关、照明开关、插座和液晶显示屏,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并有夜间测温读数照明功能。为防尘防潮防磕碰,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薄膜轻触开关和背带式仪器套,也可打开主机后面的支架,置于桌面上使用。       2、测温探头         测温探头由插头、导线、手柄和外径为φ5mmX220mm的金属管制成,管内前端封装温度传感器,适宜测量材料和熟料温度。       3、测温线         预埋式测温线由插头、导线和温度传感器制成,适宜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每支测温线可测一点温度,在施工中可任意布置测温点。为便于分层测温,每支测温线的插头都贴有相应长度规格的标签。       四、主要技术指标       1 测温范围:-30℃~+130℃       2 测温误差:≤ 0.5℃(与测温探头配合);≤1.0°C(与测温线配合)       3 分辨率:0.1℃       4 操作环境温度:-20℃~+50℃       5 显示方式:三位半宽温型液晶显示屏       6 电源,9V积层电池一枚       7 重量:200g       8 主机体积:135mmX72mmX32mm    
苏州博飞建筑仪器公司 2021-08-23
专家报告荟萃㉘ | 重庆大学副校长卢义玉:重庆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大学,自1929年成立以来,历经沧桑,始终站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我们是中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自建校以来没有更换过校址和校名的大学,这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坚守。近年来,重庆大学在“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始终保持在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8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学校地处国家西南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市,坐落在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区——沙坪坝区。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成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马寅初、李四光、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大批著名学者曾在学校执教。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使得一直以机电、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经管等学科优势而著称的重庆大学,在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方面也处于全国较高水平。 重庆大学现设有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程学部、建筑学部、信息学部,共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设有本科专业96个,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教育、艺术10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9000余人,本科生25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800余人。在职教职工52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2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余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国家“四个一批”人才3人,部、市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4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100余人,博士生导师700余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22个。 重庆大学现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另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授权19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9个(含培育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共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5个。 重庆大学校园占地面积5200余亩,有A、B、C、虎溪四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近16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底蕴深厚,“寅初亭”、“工学院”(A区二教)、“理学院”(A区一教)、“文字斋”、“中央大学七七抗战大礼堂”等近代建筑群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学校拥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书馆,累计藏书467万余册、中外期刊6500余种,其中电子图书363万余册、电子期刊近90000种;各类权威文献数据库198个。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重庆节点和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重庆核心节点单位。拥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重点出版社、全国公开发行专业刊物的期刊社以及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大学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防科研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900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6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0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网络教育)2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网络)11门;市级教学成果奖121项,市级精品课程47门,市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 重庆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英、法、德、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7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国罗克韦尔、微软、利宝集团,德国西门子,日本东京财团,香港美视电力集团,以及韩国电子部品研究院等多家国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是“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俄‘两河流域’高校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波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家政要、知名人士、国际知名大学校长先后来校访问,诺贝尔奖获得者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George F.Smoot、Albert Fert、Danielle Shechtman、Kenneth J.Arrow、James Mirrlees及Akira Suzuki等国际知名学者多次来访讲学。学校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院校和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已接收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比利时、俄罗斯、英国、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越南、坦桑尼亚等五大洲144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设有泰国勿洞孔子学院、意大利比萨孔子学院、澳大利亚乐卓博大学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 重庆大学长期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科学研究中心,为国家和地方培养和输送了40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40余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庆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江泽民、李鹏、李岚清、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贺国强、张德江、方毅、杨汝岱、陈至立、刘延东、李源潮等领导同志曾到学校视察,指导和关心学校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同志也多次来校考察指导工作。 重庆大学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和“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精神,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求知、求精、求实、求新”的优良学风,坚持“扎根重庆、立足西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思路,坚持“树西南风声,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进。(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年3月)
重庆大学 2021-02-01
红色建筑盲盒——让红色建筑与红色文化燃起来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郭简豪 上海美术学院 2021 彭琳 管理学院 2021 孙思语 上海美术学院 2019 贺泽楷 经济学院 2021 李昱洁 微电子学院 2021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魏秦 上海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学院副系主任、支部书记/副教授 建筑学 陆耀峰 社区学院 研发中心主任/讲师 科技哲学 高琪 社区学院 社区学院团委副书记/助教 新闻学 四、项目简介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国家一直强调要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红色旅游。长三角地区正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鼓励红色文创产品研发经营,红色旅游市场也呈现了年轻化趋向。 上海是中国红色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的革命遗址。如何以红色建筑为载体,吸引更多青年人的目光,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经过调研发现,当代青年人更喜欢通过以网络平台拍照、打卡的方式旅游;他们更希望拥有体验感、设计美观、新颖有趣、实用性与系列性的文创产品。 盲盒引领消费市场新潮流,深受广大青年人喜爱。项目组以“中共一大会址”等上海黄浦区一批红色建筑为载体,深入挖掘其红色元素,设计一套文化旅游产品——“红色建筑盲盒”,制作了以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原型的建筑模型收纳盒、以上海孙中山故居为原型的建筑模型多功能笔筒,以上海周公馆故居为原型的建筑模型首饰盒及其3D打印模型,并设计了“趣味答题奖励”和微信公众号平台来提高用户的体验感,以吸引更多青年人关注和参观红色纪念地,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让红色建筑与红色文化在青年人中“燃”起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青年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上海大学 2022-08-12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市白龟湖畔,是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单位。 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原煤炭工业部创建于1956年的平顶山煤矿学校。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办学以来,先后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辐射全国各地,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大多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技术比武冠军、道德模范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逐步形成了“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实现梦想”的办学理念;培养“员工型、学习型、全面发展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高职教育为本,以中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四进”、“五个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企业社会认可的创新办学之路和特色育人之路。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858人,其中,专任教师655名,副高级以上职称155人,双师素质教师30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01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 学院设机械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资源开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工学院、艺术学院、国际合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文化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部,技工学校、安全培训中心、实习实训中心、信息中心。开设汽车类、建筑类、医学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管理类、煤矿类等51个专业及方向。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 学院校区占地面积1454亩,建筑面积4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8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4亿,图书馆藏书107.04万册。学校建有现代化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拥有与专业配套的、具有真实场景或高度仿真的实验实训基地(车间)103个,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集团、中兴通讯等大型企业共同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117个。其中,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矿山机电实训中心综合楼、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河南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瓦斯防治实验室、数控加工实训工厂、服装加工实训工厂、煤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均处全国、全行业领先水平。 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百强、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等荣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三五”期间,学院将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潮,秉承“两个面向、四个服务”的办学理念,以 “三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四进”、“五个一”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为实现“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战略目标夯实基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水库路 3 号院 网址:www.pzxy.edu.cn 电话:0375-2066473 传真:0375-2066471 电子信箱: office@pzxy.edu.cn 邮编:467001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建于1974年,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发展建设,综合办学实力稳步增强,人才培养水平逐年提升,现在是全国交通类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自治区首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自治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师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被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是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培养了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职业技能和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基本办学情况 学院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实训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现占地面积6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有18个设施完备的教学实训中心和50多个实训实验室,在全国各地建有59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实践教学、校内仿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拥有一支结构优化、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专、兼职教师627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26%,研究生学历教师占18%,“双师型”教师占72%,培养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4人,多人分别获评“全国技术能手”、“自治区草原英才”、“全区高级技师突出贡献奖”、“赤峰市玉龙人才及人才培带人”,在全国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优异成绩30余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育人能力突出。学院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全区高等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全区各大技能竞赛中先后获奖达60余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特色专业建设凸显品牌竞争力 学院围绕“大交通”——道路、水运、航空、轨道拓展专业,围绕“新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调整专业,逐步形成融合区域经济、对接交通运输、彰显品牌特色、结构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主要开设汽车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等八大类33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个、自治区品牌专业4个,学院专业建设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院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课程体系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积极实施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断健全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创新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过程,持续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和开发,坚持实施精品课程战略,以专业群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目前共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改革立项12项,校本教材15本,建成微课视频40余节,启动示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7个,课程体系持续优化。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学院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协同育人,陆续组建了“中德合作汽车机电项目实验班”、“博世汽车工程师班”、“一汽大众工程师班”、“奇瑞公司物流班”等订单式项目班;开展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一汽大众、奇瑞汽车、庞大集团、中铁集团、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等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开展紧密型校企合作;与赤峰市人民政府、各行业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四方联席会”,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职业教育四方联席制度。同时,学院积极探索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合作方式、多元主体的办学机制与格局,与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民航特种车辆培训学院”,与大连明洋船员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船员培训基地”,与金融物流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现代金融物流职业学院”,与自治区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合作共建“地勘实训中心”,与市交通运输局、河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内蒙古交科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与赤峰市邮政管理局合作共建“快递业培训中心”等校企合作机构,充分利用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质要求和学院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上的经验,搭建起一体化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平台,推动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办学活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积极拓展和践行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 学院积极发挥职教资源平台优势,面向社会开展交通、电监、建筑、邮政、消防、内河船员、职业核心能力等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均培训达15000人次以上;学院现阶段正全面实施交通运输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可承担大型车驾驶人职业教育、桥隧公路试验、工程及农业机械实训等任务,将成为自治区东部集教学、试验、科研、驾驶人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null)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省政府领导的正厅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与陕西省行政学院为一套机构。院长由省政府秘书长兼任。 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最早为1949年9月成立的西北党校二部,建校已60余年。学院主要以培养应用型现代经济管理,特别是财经类专门人才为主,面向全国10多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3600人,已累计培养毕业生2万余人。与香港公开大学联办的研究生(MBA)教育在册人数100多人。学院设有基础理论教研部、公共管理系、工商管理系、经济系、财务管理系、计算机应用系、外语教研部、电子设备与信息管理处、图书馆、对外合作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陕西经济研究所等32个处级建制部门。学院学科涵盖经济管理、电子政务、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并有财务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23个专业。学院主办的《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已在许多领域培养出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符合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30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副高级职称以上近100人,“双师型”教师71人,并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聘有一批相对稳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兼职指导教师。 学院秉持“敬人敬业,求是求新”的校训,坚持“以职业为根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设有国家级、校级等多种奖、助学金,并对特困生提供多种助学保障,为学生成才创造有利条件。学院发挥与省行政学院两校一体的优势,大力推行与行业、企业合作,院内学习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育人模式,采用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课业考核与岗位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方式,建立了24个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较高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职业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5%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业的主要领导、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 学院坐落于13朝古都西安,共有校本部、北校区和南区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180亩,校舍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校园内教学楼功能完备,学生公寓温馨舒适。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近25万册,各种期刊资料1000余种,外文刊物24种。建有设备先进、覆盖全面的校园网络和计算机实验中心、各种专业实验室、多媒体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园环境优雅,是一个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正在努力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专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科学,院企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广阔,社会声誉良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为陕西建设西部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简称IVT)是为满足园区开发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区内外资企业,在新加坡原总理吴作栋的提议下,于1997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独墅湖新校园于2010年9月正式启用,地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若水路1号。 学院是苏州地区18所高职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先后五次被省教育厅授予“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办学实力位于省域前列。 二十年来,学院通过积极借鉴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形成了以股份制办学体制、深度校企合作、国际化办学视野为特色的办学风格。 学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份制办学,组建了由政府主管部门、中外著名跨国公司、国内外知名高校组成的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董事单位成员中来自美国、德国、荷兰、芬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企业董事21家,占董事成员的70%,跨国企业董事单位16人,占董事的53%。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组成结构及运作机制,融合了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资源,从政策、经费、专业等方面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支持,对学院优化发展战略起到了建设性作用。董事单位对学院的发展起着参政议政的职能,并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选拔、实训室建设、奖教金设置、学生顶岗实习等工作环节,此外,还为学院教师提供访问工程师的场所和机会,极大地推进了学院“企业+学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学院坚持亲商理念和共赢原则,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在办学过程中导入了新加坡公共管理领域的“亲商理念”,并将其明确为“亲企理念”。学院发展二十年来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为学院与企业共同成长,探索出了“BOSCH模式——订单培养”、“CHARMILLES模式——使用权共享”、“SAMSUNG模式——企业大学”、“同程模式——教学工厂”、“PHILIPS模式——联合实验室” 、“AMD模式——访问工程师”六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这些合作,学院与11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30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做到了目标一致、标准一致和全程合作,并逐步形成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迄今,学院工科专业毕业生中有约40%的同学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80%的毕业生在外资企业就业,近80%的同学担任企业生产线长、班组长、技术员、新员工培训师等。 学院坚持“三化”实践,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访问工程师”培训、“全员海外项目制”培训、“海外招聘”、 “校企讲师工程师互聘”等计划,造就了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的具有“工程化、职业化、国际化”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学院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总数达到156人,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157名,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333”第三层次人才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名,苏州市金鸡湖“双百”人才—苏州市高技能领军人才16人。学院还充分利用自己作为苏州博士联谊会、园区博士联谊会理事长单位的有利条件,聘请了140多位在企业中担任高层管理人员的海归、本土博士担任学院的“一美元教授”,他们既是学生了解前沿技术、企业文化的引导者,又是学院教师的“导师”,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进程。 学院秉承“国际职教理念、本土创新实践、区域成果分享”的办学思路,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与作交流,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彰显学院国际职教理念的时代气息及不断探索创新的勃勃生机。多年来,学院与各国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模式有:合作办学、国际专接本、国际顶岗实习、选派培训、考察团互访及承办国际技能比赛, 学院现有专业(含专业方向)44个,各类在校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400余人。学院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4个,共计20个(不重复),占学院专业总数的47.6%;省级品牌专业1个,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占学院专业总数的17.5%。共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占开设课程总数的3.03%。2011-2015学年,学院共申请受理专利643项,其中发明专利385项、实用新型专利254项,另已有104项发明专利、133项新型实用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重点建设单位●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福建水电人才的摇篮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福建省首批公办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重点建设院校。学院创办于1929年,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建筑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在90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院占地总面积1066亩(含厦门4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教职工近50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80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6.25%。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5个专业教学系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10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6个。学院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院学生累计在全国性、行业及福建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比赛中获得532个省部级奖项,其中有128人次获得83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 学院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办“金砖班”,同时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与福州安博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软件学院,与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拇哥学院”。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进一步拓展办学途径和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92%,初次就业率96.40%,学院还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3 134 135
  • ...
  • 511 5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