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池安全
欧阳明高院士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系统研究(包括电控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系统、多能源混合动力等),尤其是在面向排放控制的发动机新型电控高压喷油原理与系统研制、保障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与主动防控,优化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设计与控制方法等三方面开展了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到推广应用的系统性工作,建立了汽车动力系统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量发展的趋势,我们很快就会向300瓦时/公斤的所谓的高镍三元811电池很快就会进入市场,清华大学专门建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目前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跟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宝马、奔驰、日产等大公司。研究重点是在热失控的三个方面,一是热失控的诱因,包括热、电、机械的原因。二是热失控发生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从而在材料设计层面加以防护。三是热蔓延,一旦单体电池防止不了热失控,就得有二次防护手段,就是在系统层面要切断热失控的蔓延,只要切断蔓延就可以防止事故。我们对高比能量电池的热失控控制,不仅靠材料本身,还要从系统层面来进行。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内的产品的功能不足、精度不够,尤其是安全功能是不全,因此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积淀比较丰富,已经获得65项专利授权,这些专利在国内外著名公司合作中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专利也授权给了奔驰汽车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电池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我国也应该走类似的路径,即短期是液态电解质,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蔓延的抑制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类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续驶里程的要求。
清华大学 2021-04-13
水果电池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池原理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池盒
产品详细介绍
湖南新晃教学仪器厂 2021-08-23
电池柜
安全:在概念设计时进行拓扑优化和形貌优化,设计初期即进行尺寸优化、散热分析、防热失控管理,并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模态随机振动、冲击、挤压等测试验证。以确保最终产品的使用安全。 可靠:从部件级至电池系统级(部件级-电池级模组级电箱级电池包系统)把握每个零部件的安全可靠,以确保产品的整体安全可靠。 耐久:使用权威评估软件对电池包进行寿命预测,测试结果为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 轻量化:有效减轻重量,去掉多余材料,精确计算使用材料份量,并通过仿真计算进行确认,以提高能量密度。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3-01
微细碳酸钙増白技术
项目简介石灰石中含有铁、锰等有色金属,在碳酸钙钙生产过程中以Fe3+、Mn2+、Co3+、Ni2+离子及氧化物形式存在,带入产品中使白色碳酸钙着色因而产品白度降低。对于高档产品使用的碳酸钙的白度难以达到,影响产品质量,进而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本技术采用化学增白方法,根据原料不同,可以使其白度增加10度左右。对于使用低品位石灰石矿的厂家,结合降镁技术,可以生产高品质碳酸钙产品。二、技术路线加入强还原剂,配合还原反应进行,适当调节酸碱度。也可采用络合过程除去或隐蔽有色的离子等。另外,选择适宜增白工艺条件如温度、浓度、反应时间等,能够收到良好的增白效果。根据加入强还原剂等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消化时增白、碳化时增白、熟浆液中增白或产品増白。方法不同,添加助剂及工艺条件不同,效果各异,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因厂而异选择适宜的化学增白方法。三、规模与投资除产品増白外,其它三种增白方式均不需增加设备投资,只需改变操作条件,在适当位置加入增白剂即可,工艺简单,只增加增白药剂的投资即可。药剂价格便宜、性能稳定且用量小。四、合作方式技术转让。项目负责人: 胡琳娜联系电话:  022-60204744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田光宇
从事专业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整车控制 V2G 电池系统技术   专家简介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济南汽车制造总产品处工作, 1989年~1995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 2004~2005年在法国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参加了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电动汽车科研项目,负责了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北京示范运行项目。以参数匹配和整车控制为核心,在新能源汽车中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汽车上完成了多项国内领先的工作,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商业化示范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期开始在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上展开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混合能源系统及车辆的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技术和参数匹配技术。国内最先建立了基于PC机群的硬实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平台,集成了控制器在环、电池在环和司机在环,形成了有效的整车仿真和控制开发环境。  2, 整车控制及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算法研究。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系统;应用了基于全局动态规划和最佳工作点统计特征的能量管理规则。  3, 电机主动同步换挡的电机-机械式变速器一体化的新型电驱动系统研究。  4, 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及其系统研究。
田光宇 2021-06-23
孙守光
孙守光,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  1962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宁安,200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力学师资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分别于1988年7月、1992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历任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材料力学教研室教师,北方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师,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学校第九、十届党委委员、常委。现任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党委统战部部长。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标准化(机车车辆)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铁道学会轨道交通装备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孙守光 2022-01-12
管祖光
管祖光博士是泛测(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和现任CEO(2015年9月至今),他已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4)。 在创立泛测环境之前,他先后就读于中国浙江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2004-2010),并分别在这两所大学获得独立的博士学位。在隆德期间,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瑞典两院院士、前诺贝尔物理奖颁奖主席,主攻光电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的应用研究。 博士毕业后,他受聘于世界顶级的大气研究机构,挪威Andoya空间中心(2010-2012),主要研究激光雷达等探空技术对北极地区中高层大气的观测,并已在挪威获得终身科学家职位,担任研发项目负责人。他是"基于激光多波长多角度散射技术的颗粒物微型传感器"项目的首席科学家(PI)。 管祖光于2012年入选河北省"百人计划",作为省级特聘专家回国并全职加入某环保上市公司,任首席科学家,同时他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环境监测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管祖光 2023-03-15
X光机
360mm×220mm×240mm,包括暗箱、弯曲的光道。普通光能“穿过”障碍物,不可开启观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17 1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