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专业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整车控制 V2G 电池系统技术
专家简介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济南汽车制造总产品处工作,
1989年~1995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
2004~2005年在法国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参加了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电动汽车科研项目,负责了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北京示范运行项目。以参数匹配和整车控制为核心,在新能源汽车中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汽车上完成了多项国内领先的工作,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商业化示范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期开始在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上展开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混合能源系统及车辆的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技术和参数匹配技术。国内最先建立了基于PC机群的硬实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平台,集成了控制器在环、电池在环和司机在环,形成了有效的整车仿真和控制开发环境。
2, 整车控制及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算法研究。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系统;应用了基于全局动态规划和最佳工作点统计特征的能量管理规则。
3, 电机主动同步换挡的电机-机械式变速器一体化的新型电驱动系统研究。
4, 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及其系统研究。
从事专业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整车控制 V2G 电池系统技术
专家简介
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济南汽车制造总产品处工作,
1989年~1995年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任教至今。期间
2004~2005年在法国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参加了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电动汽车科研项目,负责了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北京示范运行项目。以参数匹配和整车控制为核心,在新能源汽车中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汽车上完成了多项国内领先的工作,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商业化示范运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期开始在电机和电池等关键部件上展开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混合能源系统及车辆的硬件在环实时仿真技术和参数匹配技术。国内最先建立了基于PC机群的硬实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仿真平台,集成了控制器在环、电池在环和司机在环,形成了有效的整车仿真和控制开发环境。
2, 整车控制及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管理算法研究。国内首次实现了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系统;应用了基于全局动态规划和最佳工作点统计特征的能量管理规则。
3, 电机主动同步换挡的电机-机械式变速器一体化的新型电驱动系统研究。
4, 车用磷酸铁锂电池及其系统研究。
代表论著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1余篇,其中SCI/EI 检索 8余篇,SAE 4篇,部分论文如下:
[1] Diagnosis methods dedicated to the localisation of failed cells within PEMFC stack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Aug. 1, 2008, 182(2): 449-461
[2] Response time analysis of FlexRay communication in fuel cell hybrid vehicle,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2008, Sep. 3, 3008
[3] 利用V型开发模式研制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客车的整车控制器,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2月,第41卷第12期,30~36页
[4] Sliding mode-based DTC-SVM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 for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The 5th International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2009, Sep. 7~11, 2009
[5] Identification of failed cells inside PEMFC stacks in two cases: anode/cathode crossover and anode/cooling compartment lea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May 2009, (2009)I-5, doi: 10.1016/j.ijhydene.2009.05.015
[6] FlexRay网络通信延迟时间分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7卷第8期,1343 ~1346页
[7] CAN与TTCAN通信延迟时间的分析,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46卷第2期,261~265页
[8] 燃料电池客车整车控制系统的研究,汽车工程,2005年,第27卷第2期,136~140页
[9] Development of a virtual fuel cell hybrid vehicle test bed based on Battery-in-the-loop, 2004 SAE World Congress, Mar. 8-11, 2004
[10] Optimal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2004 SAE World Congress, Mar. 8-11, 2004
[11] 行星齿轮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效率,汽车工程,2004年,第26卷第3期,260~265页
[12] 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的四步骤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学报,2004年8月,第40卷第8期,127~133页
专利
获得国家专利3项
1.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专利号:ZL 200310103253.3
2. 一种实时估计镍氢动力电池内外温差的方法, 专利号:ZL 200710063061.2
3. 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动车电池放电终止状态的判定方法, 专利号:ZL 20041000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