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接纳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的接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马尔科夫模型的系统参数,根据马尔科夫模型求出带有接纳控制概率的稳态概率; (2)由带有接纳控制概率的稳态概率,在满足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前提下,使吞吐率最大; (3)根据最佳信道感知长度,随机选择感知信道集,确定感知到的信道个数; (4)SUs 将感知到的信道个数发给基站,基站根据当前的状态和最佳接纳控制概率,决定 SUs 是否接入信道; (5)如果新到的 PUs挤占 SUs 占用的信道,则返回(3),如果新到的 PUs 占用空闲信道,则过程结束。 该方法能在 SUs 的掉线率和 PUs 的碰撞率小于预先给定的门限值的情况下,使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吞吐率达到最大值。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迭代学习的多机械臂变批次协同阻抗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迭代学习的多机械臂变批次协同阻抗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多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机械臂的性质和假设将多机械臂变批次协同阻抗控制问题描述为期望轨迹、期望相对配置和交互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到目标阻抗模型;步骤2,基于所述目标阻抗模型得到多机械臂变批次协同阻抗控制目标;步骤3,针对所述阻抗控制目标设计分布式的迭代学习阻抗控制律,使每个机械臂仅通过邻域的阻抗信息来获得期望的阻抗。本发明使得每个机械臂能够通过与邻居的交互来调整阻抗参数,从而在不确定的动态环境中实现更好的协作和性能提升。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的自动控制与性能优化技术
1.项目背景 化学反应器与精馏装置是石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也是最主要的耗能单元,反应器与精馏塔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石油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反应与分离强化过程通常由多个单元耦合联接而成,其不仅涉及反应与分离能力的协同机制、多单元组合与系统整体运行效能的关系,而且强化过程具有强非线性、大滞后和多变量耦合特性,以及经济、环境与安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都对强化过程的平稳操作、协同调控与分级优化带来诸多的挑战。 采用反应与精馏强化技术,通过传质与传热的强化、物质流与能量流相互耦合,使强化过程具有大幅度提高反应转化率或选择性,降低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优越性。然而这种集成优势只有在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动态协同作用条件下才能被充分发挥,而且强化过程具有多稳态、强非线性和多变量强耦合特性,这些都对强化过程的自动控制与优化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采用传统控制模式,当系统受到干扰时,很容易引起反应与分离能力动态失调和工况发生大范围波动与偏移,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和能耗增加等控制难题。因此,在传统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的动态协同调控方法与动态优化理论,对解决集成装置的平稳操作与自动控制难题,切实提高系统运行品质,有效降低装置生产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技术原理 南京工业大学绿色化工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可根据不同体系的特殊要求,实现不同工况反应与精馏的最佳匹配,解决了反应与蒸馏操作条件必须一致等问题。本项目在对强化过程机理模型、经济稳态优化和动态特性分析的前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反应能力与精馏能力的动态协同调控新方法和强化过程的分级优化理论,提出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一体化设计思想,对传统多单元生产过程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项目针对反应与精馏过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优化调节方面主要开展以下技术: (1)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多变量自动控制方案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在对反应与精馏过程机理建模、经济稳态优化设计和动态特性分析基础上,采用稳态增益矩阵和奇异值分析方法,合理选择过程被控变量和操作变量配对模式,运用传统控制策略设计反应精馏强化过程多变量自动控制方案,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和ASPEN DYNAMIC模块进行控制方案的动态模拟测试,并根据实际工艺扰动情况,通过在动态流程模拟系统上分别加入不同幅度和方向的多种扰动和改变系统设定值,评价传统控制模式闭环系统性能,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动控制方案设计,确保设计的自动控制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维持平稳有效运行。 (2)生产负荷自动调节和优化技术原理 反应与精馏过程的生产负荷经常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负荷的变化将可能引起系统工况的波动,产品质量下降,能耗增加等问题,甚至造成系统不稳定而被迫停机。本项目采用设定值多步长滚动优化、偏差区域容忍动态矩阵控制与传统控制相融合方法,实现反应与分离能力动态协同调控;本项目在多变量基础控制系统上,在关键控制回路增加设定值智能调节模块和多变量协调预测控制模块,分别采用设定值多步长滚动优化、偏差区域容忍动态矩阵控制(Error tolerant DMC)与传统控制相融合方法,实现反应能力与分离能力动态协同调控,使系统获得了良好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解决传统控制模式下扰动引起反应与分离动态失调,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增加等控制问题。在多变量协调预测控制模块设计中,对于反应器出口成分和产品质量等不可在线测量的关键变量,采用机理模型和经验模型建立产品成分软测量模型,实现对产品成分、反应转化率等不可测被控变量的在线估计。 (3)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的系统性能优化技术 在经济稳态优化设计前期研究基础上,开展多目标多约束动态优化与多变量跟踪控制相结合的分级优化理论研究。在上层多目标多约束的动态优化设计中,是以能耗和操作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质量、尾气/废液排放和过程动态模型等为约束条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强化过程的关键操作参数进行动态优化计算,给出工况最优调节方案。根据多目标动态优化给出的关键参数设定值最优调节方案,采用设定值多步长滚动优化给出多变量预测控制的参考轨迹,通过多变量协调预测控制和基础控制回路的跟踪调节,使系统输出快速跟踪设定值的最佳操作值,实现工况优化与平滑调节,确保系统维持高品质运行特性,从源头降低工况大范围波动和事故发生的概率。 3.关键技术路线 项目针对反应与精馏过程,融合了化学工程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智能学习算法与计算机模拟技术,采取理论研究、模拟实验和工业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项目分别开展反应精馏过程的多变量基础控制系统设计、反应与分离能力动态协同调控新方法、强化过程分级优化理论研究,并将项目成果融合,开展不同工况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的一体化工程设计,研制一套流程模拟综合实验平台,进行模拟验证和工程应用研究。 4.项目技术特色和创新性 (1)针对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在传统控制模式下扰动引起反应与分离动态失调和工况偏移,导致集成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工程问题,项目提出将设定值多步长滚动优化、偏差区域容忍动态矩阵控制、多目标多约束动态优化与传统基础控制相融合的动态协同调控新方法与分级优化理论,在反应与分离动态协同作用下实现工况的优化与平滑调节,确保系统维持高品质运行特性。 (2)项目沿着学科交叉与融合方向,将化学工程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智能学习算法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提出不同工况反应与精馏强化过程流程模拟、控制系统设计与集成优化理论相结合的一体化工程设计思想,并在常压反应与减压精馏集成的甲苯氯化反应精馏工业装置上进行工程应用研究,解决装置自动控制与平稳操作等实际控制问题,发挥强化过程高转化率/高选择性、低能耗的集成优势。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1000KN/100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
       1000KN/100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机械结构原理 本设备主体部分由高度可调的支撑架[由机座、丝杆及移动横梁(下钳口座)组成]和工作框架[由工作油缸、活塞、台板、支架及上横梁(上钳口座)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由高压油泵向工作油缸供油,通过活塞运动,推动台板和上横梁(上钳口座)向上运动,进行试样的拉伸或压缩试验。拉伸试验在主机的上横梁与移动横梁之间进行,压缩试验在主机的台板与移动横梁之间进行。试验空间的调整通过驱动机构(升降电机、链轮、链条等)驱动双丝杆同步旋转使移动横梁升降达到。 1000KN/100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电气原理 本设备采用三相380V、两相220V 50Hz交流供电。主回路包括油泵电机和升降电机,在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中分别接有熔断器以防止过大的电流,在油泵电机和升降电机前还串联了热继电器以防止电机过载。   1000KN/100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开箱验收 当您开箱后,请根据定货合同和装箱单对设备及附件的数量进行核对并检查是否完整,如发现短缺或损坏请尽快通知本公司以便及时处理。
河北建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5-06-27
采用低压脉冲电流改善含铌钢铸坯角部裂纹和热送裂纹的方法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低压脉冲电流改善含铌钢铸坯角部裂纹和热送裂纹的方法,属于改善铸坯角部裂纹和热送裂纹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当含铌钢铸坯在进入矫直区前或者铸坯出连铸机被切割后,对上述的含铌钢铸坯施加一脉冲电流,所述的脉冲电流参数为:脉冲电压2~20V,脉冲电流30~120A,脉冲频率15~40Hz;所述的含铌钢为ω[C]<0.25%的含铌低碳钢,其中0.01%≤ω[Nb]≤0.40%。本发明通过施加低压脉冲电流,改变了含铌低碳钢铸坯的微观组织,提高了铸坯高温力学性能,从而有效减少了铸坯的角部裂纹和热送(红送)裂纹,且本发明的方法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且不需要改变现有生产工艺,不需要添加合金元素,对铸坯及设备无污染,对人员无危害,是一项环保安全的减少铸坯缺陷的新技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直流接触器节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节能控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模块:用于控制电压和电流采集模块、驱动模块、低压保护模块、外部存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模块的工作;电压和电流采集模块:用于将电源电压和线圈电流转换为微处理器模块的A/D口所允许的电压值;驱动模块:包括两个与线圈串联的开关管和一个与线圈并联的续流二极管;低压保护模块:用于防止线圈电压过低造成不可靠合闸;外部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直流接触器的状态信息;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控制装置供电。本发明有效地减小了保持阶段的线圈电流,降低了线圈温升,节约了能源。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红绿灯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摄像头、图像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红绿 灯控制模块、太阳能电池模块。摄像头采集车辆过红绿灯的图像;图像处理模块对摄像头收集的图像进 行及时的处理;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数字无线通信手段传输到与之相关的路口;接收到数据的 路口根据车流量通过控制模块来调整红绿灯的时间,以达到减缓红绿灯时间不合理分配导致路口拥堵的 情况;太阳能电池模块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与电路系统一起为整个系统供电。该系统在现有基础上通过 视觉注意机制以及摄像头的分布,使车流量统计的可靠
武汉大学 2021-04-14
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器|Y450A
产品详细介绍“海仕杰”Y450A详细参数:1、同时具备“一卡通+一键通”设备与电子锁联动控制管理功能,实现刷卡开锁开设备,再刷卡关锁关设备,电子锁在上课时始终处于通电状态;相关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如专利证书、软件权证书等,保证设备使用的合法性。2、标准1.5U高度机箱,适合任何标准机柜。3、内置4x3路VGA信号矩阵切换器,带400MHz长线驱动器。4、内置4x2路视频矩阵切换器,并带预览功能,视频频宽高达100MHZ。5、内置4x2路音频矩阵切换器。6、内置2路话筒输入带卡拉OK混响功能。7、内置3路可编程控制强电控制器,可编程控制任意控制电动屏幕、投影机延时电源、设备电源的开关时序;内置2路可编程控制弱电控制器,可任意编程控制12V、5V弱电电源输出。8、内置投影机灯泡检测延时电路,实现电动屏幕连动和完全保护投影机。9、3路独立可编程RS-232接口,可RS-232控制投影机及第三方通讯设备。10、3路独立可编程红外发射接口。11、内置智能电子锁控制器,保证电子锁长期通电不烧锁。(选配)12、内置3路数字I/O接口,可连接射频IC卡读卡器、电脑开关信号输出、无源开关量输出。13、控制面板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一次注塑成型,有效防止静电、漏电;14、电源盒采用高强度工程塑料一次注塑成型,有效防止静电、漏电,宽电压设计,100V-260V 交流电均能正常工作。15、面板、主机、电源分离式结构,符合GB 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安全标准,已经取得国家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合格报告。16、环保无铅贴片工艺生产,低功耗设计,待机功率小于1W,能7*24小时工作。17、电源通过CQC认证。18、面板开孔尺寸:148mm*90mm。
广州市恒昌数码网络科技公司 2021-08-23
基于内电势响应的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的惯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电势响应的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的惯量 控制方法及装置,当全功率风力发电机系统突加或突减负荷时,通过 减小锁相环带宽并改变锁相环的阻尼比,使得锁相环不能立即锁准电 网相位和频率,从而使得直流母线电容电压因电网的突变而发生相应 的变化;通过减小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环的带宽,并调节直流母线电压 环阻尼比,使得直流母线电压不会太快地调节到其参考值,利用直流 母线电压的快速响应来对电网表现惯性;将直流母线测量值与直流母 线电压指令值作差,将此差值乘以比例系数获得附加指令,并将附加 指令加入转速环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带漂移干扰的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建模质量监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漂移干扰的模型预测控制器的建模质量监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模型;根据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以及给定的控制目标,设计过程的动态模型 MPC 控制器;采用干扰模型及 MPC 控制器控制闭环控制系统,并采集闭环控制系统运行所得的过程数据;根据闭环控制系统结构,对过程输出及过程输入数据进行正交投影,获得过程估计干扰更新;根据闭环控制系统既定参考信号和过程实际输出,获取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5 46 47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