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浅色导电纳米晶须及白色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技术
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浅色导电晶须,用晶须替代纳米颗粒作为基体制备导电填料加入纤维基体中,具有比导电超细颗粒更好的分散性,而且由于晶须是棒状结构,分散在纤维中可以通过搭接的方式首尾相接,更利于纤维导电。浅色导电晶须的开发研究对白色导电纤维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葛明桥教授团队开发的白色导电纤维经检测达到 109Ώ(熔融纺丝)和 106Ώ(湿法纺丝)达到导电纤维要求,是国内导电纤维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可提高白色导电纤维自产率,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技术 (1)将高速搅拌与化学共沉积法结合,制备出的浅色导电二氧化钛纳米晶须的电阻率达到了 103 Ώ•cm。 (2)将纳米晶须添加入纺丝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方法制备出复合导电纤维,该种纤维的电阻达到了 106Ώ。 (3)与企业合作制备导电母粒,进而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制备出各种复合结构的导电纤维,该种纤维的电阻达到了 109Ώ。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9 篇;申请专利 6 项 项目成熟度 建立了 50L 的纳米晶须合成反应釜,实现产业化生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目前已与部分企业合作,成功制备该导电材料并应用于化纤、纤维素等。
江南大学 2021-04-13
稻米糊粉(白糠)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集成
稻米糊粉是大米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主要包含稻米糊粉层和亚稻米糊粉层,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素含量是精白米的数倍到几十倍不等,是十分优良的食品原料及配料。稳定化加工后价格 0.6-1 万元/吨,开发成产品则利润更高,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稻米糊粉层中的脂肪酶和过氧化物酶在碾米过程中极易激活,产生脂肪酸败现象,这是限制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绝大多数富含糊粉层的米糠未被有效分离,与米糠一起以 0.2 万元/吨左右的低价出售用作饲料,未充分发挥其附加值,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本项目针对传统稳定化方法处理稻米糊粉层得到产品货架期短、食味品质差、成本高等缺点,通过差异化分级、梯度瞬时灭酶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成功解决了稻米糊粉的稳定化问题,并成功挖掘其高值化商业卖点,将其作为功能性配料开发了代餐食品、固体饮料、烘焙以及面制品等系列产品。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稻米附加值,促进大米加工企业创利增收,延伸稻米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江南大学 2021-04-11
蛋白质纯化用新型生化分离色谱介质生产技术
生化分离介质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产品的生产过程。本成果开发应用“gel in a shell”复合结构设计,形成陶瓷/琼脂糖复合刚性生化分离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操作流速高,密度高,易装柱,配基密度高等特性。此外,在蛋白质纯化功能基团的开发方面,本成果能提供包括 rProtein A 等亲和配基、疏水类配基、离子交换类配基等主要层析产品,能够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效生物催化合成烟酸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烟酸又称维生素 PP 或维生素 B3,是人体必需的 13 种维生素之一,作为药物中间体及饲料或食品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全球烟酸市场在 8 万吨以上,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法生产。 本项目打通了生物转化 3-氰基吡啶制备烟酸的工艺路线,建成了国际上首条烟酸生物法生产线,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项目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菌种、建立了腈水解酶的高效表达和系统改造技术、构建了固定化和高浓度转化体系;腈水解酶发酵酶活及烟酸转化产量均为目前国际报道的最高水平。已建成年产2000 吨烟酸生物法生产线,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工艺节约能耗 30%以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70%以上。在 Catal Sci Tech,ChemCatChem,Crit Rev Biotechnol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1 篇入选BioMed 数据库 Highly accessed 论文;213受邀合编英文专著 1 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已授权 9项。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物可降解聚酯工业化生产及改性关键技术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在生物可降解聚酯方面获得如下技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T)连续化工业生产技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SA)中式间歇生产技术。同时针对以上聚酯开发出一系列商业化改性制品:PBAT(PBST)与淀粉改性膜制品(可堆肥降解垃圾袋、包装袋、泡沫塑料)、PBAT(PBST)与 PLA 改性膜制品(可降解地膜、保鲜膜、包装膜)、PBST(PBSA)改性纺丝制品(无纺布、编织袋)、PBS 改性制品(一次性注塑制品)。
江南大学 2021-04-13
生鲜食品综合保鲜包装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获中国包装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包装联合会“2011 中国包装产学研合作精品项目”。 1、项目简介 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等项目的资助,开发了生鲜食品综合保鲜包装关键技术,集成产品预处理、产品生理特性调控、保鲜保质包装等多领域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集预处理、产品整理供送、气调包装于一体的高产能高精度气调包装生产线,并成功实施产业化。 2、创新要点 高产能高精度气调包装装备技术。研发高精度气体混合控制系统、高效气体置换系统技术、产品整理供送包装一体化技术等,气体混合精度≤2.0%,气体置换率≥99.5%,包装速度达 1500pcs/h。产品物流保鲜包装成套工程化技术。 3、效益分析 对具备 10 台机床的小型车间而言,每年净提高产值 80 万元以上,截至到2010 年底,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 亿多元。 4、推广情况 已经推广,古巴国家制糖工业部、烟台格润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航天测控基地“远望 3、6 号”、上海明珠湖生猪专业合作社等国内外 30 余家企业及机构。 授权专利: 1.全自动连续盒式气调包装机 200810156907.1 2.一种可食性多糖-蛋白复合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 200910183338.4378 3.基于脂肪酶反应扩散的时间温度指示器 201120018210.5
江南大学 2021-04-11
大丝束碳纤维展宽织物的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
以大丝束碳纤维(≥12K)为原料,通过自主碳纤维展宽、织造专利技术制备碳纤维展宽织物。该织物最大优势是轻薄(面密度≤80g/m2)、扁平(展宽纱宽度 8-20mm),该纤维低屈曲,具有低成本、高性能特性。该产品可替代传统 3K200g/m2 的碳纤维产品,用于无人机、高档装饰面板、体育休闲器材、高致密 C/C复合材料等领域。 关键技术 (1)创新要点 (2)产品性能/技术指标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一种用于宽幅扁平碳纤维丝束的连续定型工艺ZL201010519415.1 (2)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夹头 ZL201310303000.4 (3)一种适用于无弯曲织物织造的送经装置 ZL201310302349.6 (4)一种无弯曲织物织造的纬纱递进装置 ZL201310302920.4 项目成熟度 成熟度 5 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 
江南大学 2021-04-13
蚬类水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增效技术
蚬类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又因其有通乳、明 目、去湿毒等功效,可为中药药材。目前,除鲜食外,我国对蚬类产品的开发利用主要以鲜冻产品和干货产品为主,深加工领域并不很成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该技术是以蚬类水产品为资源,开发天然调味核心基料。基于生物酶解与热反应等系列技术,制备富含风味增强肽的高档湖鲜调味产品,在去腥的同时保留 鲜味,有效提升食品的湖鲜特征香气和醇厚感。 该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方便食品调料包、汤包、火腿肠、 罐头等多种产品。目前,湖鲜味调味食品主要以鱼、虾、蟹等为原料,蚬类风味较为少见。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有 10 万亩高邮湖野生水产品基 地,具有丰富的蚬类资源;拥有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万吨级冷链物流中心,为 实现天然湖鲜调味食品的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技术项目的实施是提升调味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重大突破,可提高水产副产 品的附加值,大大缩短我国调味品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江南大学 2021-04-11
针织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立足自主研发,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再回收纤维原料与色丝毛绒生产技术创新、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创新、零排放染色技术创新、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创新与定型热量回收利用创新等多种集成创新技术,并将科研成果快速实施产业化。项目针对绒类面料生产程序繁琐、提花花型变换困难、生产污染严重等多个核心问题进行攻关,形成了再回收化纤原料与色丝生产绒类面料技术、绒类面料数字化提花生产技术、零排放染色技术、碱减量聚酯回收技术与定型热量再利用技术等五大主要关键技术。通过再回收化纤原料应用生产更加环保的绒类面料、通过色丝的应用免除染色工序,减小环境污染;通过绒类提花与 CAD 设计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数字化提花生产,在丰富绒类面料提花图案同时,极大缩短提花变化与实现周期;通过轧染技术,实现绒类面料的连续化染色与零排放染色生产;通过超细纤维绒类面料在碱减量生产中溶解的聚酯回收再利用,在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聚酯的循环再利用;通过定型过程热量传到办公区的空调供热,实现能量的循环再利用。基于以上技术,在国内首次研发出绒类面料高效绿色生产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6 项,其中获授权 10 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 20 篇。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成果已形成成熟绒类面料高效提花生产与绿色生产的关键工艺及装备,均已实现了产业化。成果应用五年来,企业新增产值 9.4 亿元,新增利税达 1.8亿元。生产工艺与装备在相关绒类面料生产企业推广、其产品迅速在服装、家纺等生产企业推广使用,用户反映良好,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实施在提高绒类面料品质同时,还可减少传统绒类产品生产时的能源损耗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项目推动了绒类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江南大学 2021-04-13
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本项目主要研究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的关键技术,研制双针床双贾卡立体提花经编机和针织成形鞋面电脑横机,研究成果已在针织成形鞋材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 1. 主要科技内容: ①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提花技术; ②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编织技术; ③ 针织成形鞋材装备控制技术; ④ 针织成形鞋材 CAD 技术。 2、授权专利情况:围绕针织成形鞋材生产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共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13 件、软件著作权登记 2 件,发表学术论文 38 篇。 3、技术经济指标:双针床双贾卡立体提花经编机配有高动能大张力的贾卡系统,可编织双色、间隔效应的立体提花成形鞋材,机速 350 横列/min、最大花高 8000 横列以上;电脑横机具有三功位提花、可控沉降片和紧吊目技术,最高速度 1.2m/s;开发的成形鞋材 CAD 系统具有成形鞋材工艺设计、成形编织模拟等和快速 3D 仿真等功能。 4、应用推广及效益:2012 年以来,项目成果已在六安爱戈斯、晋江昱达、泉州炫龙、常州华誉和常州弘毅等 20 余家针织鞋材生产织造厂家进行了技术推广应用;2014-2016 年中累积新增利润 3.25 亿元、新增税收 5480 余万元。项目研究成果为针织成形鞋材生产企业提供了技术保证,提高了我国针织鞋材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了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51 552 553
  • ...
  • 688 6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