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桩土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模拟上覆压力变化的桩土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模型箱、加载板、反力梁和伺服加载电机。圆形模型箱由圆形框架和底座组成,模型箱内部需填筑一定密实度的砂土,砂土内部放置土压力传感器测试竖向及水平土压力;加载板放置在砂土层上表面通过千斤顶施加上覆压力;伺服加载电机可以采用位移控制和荷载控制两种加载方式,通过伺服电机对模型箱中心处的模型桩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伺服电机所施加荷载及位移可自动采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用于研究不同上覆压力作用下桩土接触面的摩擦性能,为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浙江大学 2021-04-13
圆柱踏面独立车轮构架转向架
各国高速铁路都存在机车、车辆、线路损坏快,噪声大两大问题,使得高速铁路增加成本和运营费用。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中,日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赢利高速铁路之一。 机车、车辆、线路损坏快,噪声大的原因是轮轨作用力大。国内外现有的轮轨理论对高速列车的许多问题解释不清,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从分析国内外轮轨车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现象入手,发现圆锥或磨耗型踏面存在着一种尚未被认识的运动规律——磨擦振动,这种运动不仅从理论已导出,而且被现场踏面磨痕照片所证实。从这一理论出发设计了圆柱踏面独立车轮构架转向架。 德国、澳大利亚也在研究、实验,围绕踏面独立车轮构架转向架,从其结构图看,都存在原理问题,线路实验证明都脱轨。抓紧转化本成果能占领国内外市场。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农业面源污染水体生态治理技术体系
已有样品/n该成果主要由污水前端调节与基质处理技术、绿狐尾藻湿地生态治理技术、绿狐尾藻湿地和生物质利用技术及尾端潜流渗滤强化处理技术4项核心技术组成,可有效处理养殖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富营养化水体等不同以氮磷污染为主的污水。其对COD、氮磷去除率:养殖废水生态治理为97~99%,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为60~80%,富营养化水体为40~60%,治理效果与现行的工程治理模式相当。该成果创新性强,总体居于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规模化养殖废水、农田排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治理领域处于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隧道高温岩面陶粒双掺喷射混凝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高温岩面陶粒双掺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按每立方米计胶凝材料总量为485~500kg,胶凝材料分别含水泥65~75%、粉煤灰15~20%、矿渣粉10~15%;陶粒450~465kg;聚丙烯纤维0.9kg;混凝土配制时速凝剂按胶凝材料重量的3~5%加入;水胶比不大于0.5。本发明喷射混凝土在一定配量比物料协同作用下,具有比普通喷射混凝土低65~70%的导热系数,比相近抗压强度普通喷射混凝土低32~40%的弹性模量。另外,陶粒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聚丙烯纤维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增强增韧的同时,有效防止轻骨料上浮,增加陶粒混凝土的粘度,减小混凝土的分层离析,使混凝土材料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改善了陶粒混凝土的稳定性,尤其适合用于热害隧道施工使用。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基于全景影像的街景面片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景影像的街景面片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获取车载 LiDAR 点 云数据和全景影像,并将全景影像与车载 LiDAR 点云数据进行配准;步骤 2:将车载 LiDAR 点云数据 分割为多个面片,获得面片与全景影像站点的对应关系,将面片投影到全景影像上,得到面片对应的透 视平面影像;步骤 3:对透视平面影像进行分析,删除树木点,并进行面片拉伸。本发明基于全景影像 优化街景面片,在点云数据的结果上进一步提高面片的精度和准
武汉大学 2021-04-14
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
发明公开了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个拦截单元,包括如下步骤:1)将拦截单元与林地坡面固定:拦截单元包括多个竹桩,每个竹桩的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多个竹桩并排排列,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将多个竹桩连接成片状,将其中1个片状的拦截单元弯曲而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弧形后,将拦截单元通过尖端部敲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2)在每个拦截单元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3)采用如步骤1)和2)的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并且多个拦截单元形成为从上至下交错布置。通过设置竹制的屏障,从而能够缓冲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有效降低了雨水冲刷的径流流速,有效拦截雨水和泥沙,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1.一种林地坡面控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多个拦截单元(1),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拦截单元(1)与林地坡面固定:所述拦截单元(1)包括多个竹桩(11),将其中 一个竹桩(11)或间隔的几个竹桩(11)的最下一节竹筒(112)用于施肥,所述竹筒(112)中下 段的外表面打孔形成多排的第一出肥孔(113),所述竹筒(112)包括位于顶部的上竹节 (114)和位于底部的下竹节(115),所述上竹节(114)以及位于竹筒(112)上方的各竹节上开 设有过水孔(117),所述下竹节(115)上形成第二出肥孔(116),所述竹筒(112)的侧壁上位 于所述上竹节(114)和第一出肥孔(113)之间的位置开设有进肥口(118),每个竹桩(11)的 下端斜削从而形成尖端部(111),多个竹桩(11)并排排列,通过具有一定厚度的竹蔑片(12) 将多个竹桩(11)连接成片状,将其中1个片状的拦截单元(1)弯曲而形成为两端向上弯曲的 弧形后,将所述拦截单元(1)通过所述尖端部(111)敲入到林地坡面而固定;2)在每个拦截单元(1)形成的弧形空间内盛土;3)采用如步骤1)和2)的方式固定其他拦截单元(1),并且多个拦截单元(1)形成为从上 至下交错布置。
浙江大学 2021-04-13
钢制壁面爬壁作业机器人
钢制壁面压力容器、各种钢制结构、船舶表面长期在高温、高压、腐蚀等环境下工作,存在材料的断裂和失效等问题。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测,钢制容器及船舶表面制造过程经常需要表面除锈、打磨和喷漆作业。现行的定期检测和表面制作多由人工借助各种工具及手段完成,效率低,工作强度大。根据爬壁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设计了一种基于永磁轮行走吸附技术的新型爬壁机器人,解决了钢制壁面容器爬壁机器人的灵活性不足以及吸附力不足的问题。机器人底盘采用柔性自适应机构,使机器人自主适应不同直径的钢制壁面,提高了机器人的壁面适应能力以及吸附可靠性。机器人前端机械手的设计采用平行四杆机构扩大了作业空间,夹持端安装多种夹持工具完成对钢制壁面的检测和除锈等工作。对爬壁机器人样机进行了综合性能试验包括机器人的现场试验以及机械手的负载试验,验证了爬壁机器人性能的可靠性。 产品特点与技术参数 ①采用轮式永磁吸附方式,具有吸附可靠、灵活等优点; ②柔性自适应机构的底盘设计,实现了对不同直径钢制壁面的自主适应; ③能够实现对钢制容器壁面的除锈和检测等作业的远程自主控制,实现检测结果的远程处理; ④多功能机械手具有作业空间大,运动灵活等优点同时可夹持各种工具完成对壁面的维护等工作。 产品应用范围 爬壁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把地面移动机器人技术与吸附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在垂直及各种曲率不同钢制壁面上附着爬行,并能携带各种工具完成一定的作业任务,大大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目前,该爬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核工业、石化工业、造船业、消防部门及侦查活动等,如对高楼外壁面进行清洗,对石化企业中的储料罐外壁进行检测、清理和维护,对大面积钢板进行除锈、打磨和喷漆,以及在高楼事故中进行抢险救灾等。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光直线传播演示器(直线传播的光)
460mm×190mm×200mm,圆片尺寸φ120mm。光路中的遮光片可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带光源。在室内一般光照环境能使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分布式小型光伏电站系统设计仿真实训
本仿真实训要求学员根据常见60KW以下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需求书要求,到现场进行测量、采集项目所需数据,然后回到办公室使用设计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并且做出系统分析结果、施工图以及施工材料清单。 1.1. 场景设计 虚拟场景包括办公设计场景,楼顶建筑场景; 场景模型主要包括:办公室建筑模型、办公家具、办公设备、长度测量工具、方向测量工具、楼顶建筑模型等 设计软件模拟包括:阴影阵列分析软件、CAD制图软件、倾角分析软件、系统分析模拟软件 1.2. 互动设计 在办公室里使用电脑了解项目需求书,根据提供的信息收集项目所在位置的地理与环境信息 到现场使用长度与方向测量工具测量设计所需数据 回办公室使用各种专业设计软件对该项目进行系统设计。
广东顺德宙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5-06-02
全息光镊仪
成果创新点 研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光学测量系统,实现了对微观 粒子的三维追踪,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速度快的特点。 核心解决问题: 全息光镊光学系统:可以实现对生物粒子、纳米材料 的实时三维操纵。还加入特殊功能光阱如拉盖尔高斯光束、 贝塞尔光束。基于机器视觉的光学测量系统用于对被全息 光镊捕获的粒子的三维成像和三维位移跟踪测量。 核心优势: 将全息光镊光学系统与基于机器视觉的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44 14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