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顾正彪
顾正彪,男,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江南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学科办主任、人事处处长、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校长助理等职。2014年10月起任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粮食发酵与食品智能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2项(分别排一、二),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牵头制(修)订国家标准42项。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009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15年入选农业部科技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负责人,并获国家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20年获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粮食行业领军人才”称号,2021年获评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中国淀粉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现兼任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及其所属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变性淀粉分会会长,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及其所属的玉米深加工分会会长,全国食用淀粉及淀粉衍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顾正彪 2023-03-06
顾蔚坤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多所院校客座教授、创业导师,辅导众多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多个国家级、省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评审和创业指导工作。
云上高博会 2022-03-24
顾潮琪
资深专利代理人,技术经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代理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主持国家级知识产权研究课题3项,省市知识产权研究课题8项,被聘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专员、上海技术交易所智库专家、广东财经大学实践导师、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外审专家。 创新机制,贯通链路,推动成果转化。制定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 11 项制度,参与学校科技奖实施细则等制度的修订,推动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十三五”以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 687件,合同金额8.79 亿元,2家企业科创板上市,6 家企业启动IPO;2018 年成果转化金额位居全国高校第十;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陕西省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西安市首批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加强专利保护。开设知识产权课程 2门,编写专利申请指导手册,开展宣贯培训逾百场;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开展专利分级分类管理;组织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等展会并获得多项大奖。组织申请专利14373件,授权 7548 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 90%:学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九部委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单位,荣获陕西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西安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称号。 建设平台,开展研究,提升服务水平。主持开发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检索分析2个软件平台;主持完成十余个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引入知识产权推进、专利资助奖励、成果转化培育等资金 2500 万元;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顾潮琪 2023-03-14
吴仁彪
吴仁彪,男,1966年出生,湖北黄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在国际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被国际著名的检索工具SCI和EI收录90余篇,10多次荣获全国性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在“优秀学者”栏目中为其建立了个人学术专栏。 论文情况 论文标题为:《气象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的匹配追踪算法》,风电场作为一种高大运动障碍物会导致气象雷达产生探测盲区,并影响气象目标参数估计算法的稳健性,风电场杂波抑制对于提高气象雷达气象预报准确性,降低风电场选址要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将传统匹配追踪算法应用于扫描模式的气象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中,同时针对传统匹配追踪算法运算效率较低问题,利用雷达与风轮机位置等先验信息,基于白塞尔大地主题反解估计雷达与目标方位角等相关参数,只对雷达扫描到目标区域的数据进行... 论文标题为:《满足高精度测量的GNSS自适干扰抑制算法》,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严重干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正常有效运行.多天线空域自适应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电磁干扰,但是空域自适应处理算法可能会引入卫星信号载波相位误差.此外,多天线组成的阵列本身存在各种不理想因素也会引入误差,这些对高精度测量系统来说是不可容忍的.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GNSS中常用的空域自适应处理算法在抑制干扰的... 论文标题为:《基于空间相关的ADS-B欺骗干扰检测方法》,随着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高度关注。针对ADS-B系统容易受到的欺骗式干扰,提出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报文内容计算坐标空间中的一组变量,其反映目标相对于接收机的方向变化趋势;其次,根据阵列天线接收的信号计算信号空间中一组同样表征此方向变化趋势的变量;最后,通过两组变量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判别真实目标和欺骗干扰。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信源一致性检测方法,以降... 论文标题为:《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针对航班延误预测数据量大、特征提取困难而传统算法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将航班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应用DCNN进行自动特征提取,采用批归一化(BN)和Padding策略优化,提升到港延误等级的分类预测性能;然后,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基础上加入直通通道,以保证特征矩阵的无损传输,增强深度网络的畅通性;同时引入卷积衰减因子对... 论文标题为:《利用矢量跟踪环路的欺骗干扰检测与抑制方法》,欺骗干扰的信号模型与真实卫星信号相似,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近年来欺骗干扰不断威胁GPS系统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成式欺骗干扰的延迟和功率具有可控性和变化性,因此隐蔽性和危害性更强。针对该问题,本文在欺骗干扰来向与真实卫星信号来向未知的前提下,结合阵列天线技术与矢量跟踪环路,提出一种基于矢量跟踪环路的欺骗干扰检测和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矢量跟踪环路的预测参数重构基于远滞后码的参考信号;其... 论文标题为:《基于概率假设密度滤波的多目标雷达空间误差配准算法》,针对数据关联关系不确定的多目标场景下的雷达空间误差配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假设密度(PHD)滤波的雷达空间误差估计方法.该方法在地心地固(ECEF)坐标系下建立雷达空间误差及其观测的随机有限集合(RFS)描述形式,结合PHD滤波算法避免多个雷达观测的数据关联问题,利用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GM-PHD)滤波器实现多目标场景下的雷达系统误差递推融合估计.Monte Carlo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 项目情况 项目标题为:《空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抗干扰测试平台研制》,项目类型为:省部级项目;科学技术部;2012年度中国民用航空科学技术奖 项目标题为:《高动态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项目标题为:《基于探地雷达的机场场道监测技术研究》,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标题为:《稳健的卫星导航系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 863计划;“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 项目标题为:《自适应信号处理》,项目类型为:海外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项目标题为:《探地雷达中粗糙地表反射回波的自适应抑制技术》,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项目标题为:《地面运动目标检测、成像与识别中的关键技术》,项目类型为: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标题为:《阵列方向图的自适应综合与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类型为:面上项目
吴仁彪 2021-06-23
杨清彪
个人简介 辽宁阜新人,现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超细纤维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在有机合成与功能材料领域,1995年9月进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04年6月毕业,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06年11月,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6月留校任教,2011年9月被聘为教授,2012年12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13039100528;Email: yangqb@jlu.edu.cn 研究方向 [1] 有机荧光探针及生物成像:合成基于金属离子、阴离子、生物分子检测的特定结构的有机荧光探针和造影剂,研究其在细胞成像、生物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2] 功能性纳米纤维:基于静电纺丝技术,研究纳米纤维在环境、传感等领域的应用。 [3] 有机硅及碳纤维油剂:特定结构有机硅油的合成及在T300、T700碳纤维油剂中的应用。
杨清彪 2021-06-23
孟永彪
姓         名:孟永彪 职称/职务: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专         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化工装备自动化与网络集成技术 出生年月:1967.11 联系方式: 邮  箱:meyoba@163.com 办公室:5#楼329
孟永彪 2021-12-31
徐振彪
徐振彪: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生命与医药学院教师,一直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社会任职:淄博清华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行业智库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理事;淄博市绿色产业协会专家组成员;淄博市企业家协会农村农业部特聘顾问。 专业特长: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 研究范围:细胞增殖发育调控的分子机制,农作物提质增产技术。
徐振彪 2023-03-10
谷正
谷正,男,1982年11月生,山东寿光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委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绝热材料标委会委员、山东省东都新材料院士工作站进站专家。现任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大学产业运营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阻燃剂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改性、高分子材料的配方剖析等方面的研究。团队总体开发目标定位于新型高分子材料及新型阻燃剂等的产业化,为山东半岛地区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与支持。
谷正 2023-03-08
陈克正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毕业,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科技大学校长,兼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科协副主席主要从事科学研究领域为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先后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陈克正 2023-03-08
正脾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正脾片治疗糖尿病胃肠并发症的研究”,编号:9916。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资深专家结合了近年对糖尿病胃肠并发症机理现代研究的成果,以及在对糖尿病胃肠并发症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例糖尿病胃肠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研制而成。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化瘀利湿。主治Ⅱ型糖尿病胃肠并发症。 【主要技术指标】 1.临床研究:正脾颗粒不仅明显改善糖尿病胃肠并发症出现的各种症状,尤其是腹泻、便秘、上腹部不适及食欲减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改善多食、多饮、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其总有效率为83.4%,疗效和联合使用参芪降糖颗粒及吗丁啉相当,在某些症状上优于对照组疗效。 2.药效学研究:对于糖尿病胃肠并发症大鼠,该制剂(1)能明显降低血糖;(2)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3)能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分泌;(4)能提高血清胰岛素的水平,并对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可降低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6)可影响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坏死因子的水平。 3.小鼠LD50的测定及最大给药量(MTD)测定:该制剂的毒性甚小,口服安全,为治疗糖尿病胃肠并发症较理想的中药制剂。 【推广应用前景】糖尿病的胃肠并发症目前尚无特异性防治方法,多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控制原发病,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症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其副作用大,如造成继发性低血糖等而难以推广应用。治疗糖尿病并发胃肠道病变有关的药物研究甚少,更未见有中成药。本项目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一种特色药物——在治疗糖尿病原发病的同时,又兼顾胃肠并发症的治疗。中药正脾颗粒结合了降糖药物和胃肠道药物双重药效,而且使用安全,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创新性及科学性。 【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