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小柴胡颗粒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小柴胡颗粒 【成份】 柴胡、黄芩、姜半夏、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 【功能主治】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规格】 每袋装10克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1-10-29
板青颗粒
商品说明书 板青颗粒说明书 兽用非处方药 【兽药名称】 通用名称:板青颗粒 商品名称: 汉语拼音:BanqingKeli 【主要成分】板蓝根、大青叶。 【性状】本品为浅黄色或黄褐色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热病发斑等温热性疾病。 风热感冒证见发热,咽喉肿痛,口干喜饮,苔薄白,脉浮数。 咽喉肿痛证见伸头直项,吞咽不利,口中流涎。 热病发斑证见发热,神昏,皮肤黏膜发斑,或有便血、尿血。舌红绛,脉数。 【用法与用量】马、牛50g;鸡0.5g。 【不良反应】按规定剂量使用,暂未见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暂无规定。 【规格】 【包装】100g/袋 【贮藏】密封,防潮。 【有效期】二年
德州京信药业有限公司 2021-09-10
复合菌种发酵大豆皮饲料技术
本技术采用复合微生物法发酵大豆皮,并经过单因素试验的筛 选,确定出复配微生物法发酵大豆皮饲料的最佳氮源、无机盐及最佳添加比例。 其方法包括大豆皮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菌种扩增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菌种 扩增、接种四个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粗蛋白提高 52.83%,粗纤维降低 40.13%,脲酶为零;大大提高了粗蛋白含量,增加了发酵效率、提高了生产效 益,降低了饲料成本。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我国每年大豆加工能力为 6500~7800 万吨/年 左右,预计产生 500~576 万吨/年的大豆皮。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粮食和饲 料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因此,大豆皮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 要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低磷排放的后备奶牛饲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磷排放的后备奶牛饲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青贮玉米25~26份,羊草39~40份,玉米13.5~14.5份,大麦6.0~6.5份,豆粕1.5~2份,菜籽粕4.5~5份,DDGS4.5~5份,蛋白多肽0.5~1份,无磷预混料2.3~2.8份。每千克无磷预混料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锌、硒、碘、钴、锰、铜、烟酰胺,其余为沸石粉。本发明的饲料在证明不影响后备奶牛生长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日粮磷浓度,减少其粪、尿磷的排放,从而减少磷元素对环境的污染。
浙江大学 2021-04-13
鳜鱼人工饲料可控养殖新技术
该项目运用实验生物学方法揭示鳜鱼专吃活饵料鱼而拒食死饵及人工饵料这种奇特食性的感觉神经机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利用微卫星与SNP分子标记进行了鳜鱼饲料利用与生长等优良性状的基因辅助选育,通过表型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法,从易驯食翘嘴鳜与易驯食斑鳜后代进行了筛选,已建立易驯食翘嘴鳜与斑鳜养殖种群;研究开发鳜鱼人工饲料,通过鳜鱼营养需求和诱食剂的研究,完善鳜鱼饲料配方。同时优选偏爱摄食人工饲料的鳜鱼配套品系,提高人工饲料的摄入量和摄食状态的持久性,并保种扩繁,使群体进一步扩大且稳定。在人工饲料和配套品系开发的基础上,通过从养殖环境与设施、水质、苗种培育、投喂方式、养殖密度及肠道菌群控制等方面进行控制,建立了鳜鱼人工饲料可控养殖技术体系。已通过进一步筛选、扩繁,建立了鳜鱼人工饲料可控养殖新技术及其示范基地。将推动鳜鱼产业的集约化与规模化,同时减少配套饵料鱼苗种作为鳜鱼商品鱼养殖饵料,从而带动水产饲料及水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目前已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安徽等省累计推广养殖面积18000亩,新增产值和新增利润来源于3家合作单位新增产值12800万元,新增利润6200万元。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轻、重颗粒(飘浮、悬浮颗粒)同时分离技术
废水、污水及海水处理中经常存在同时分离重质颗粒和轻质颗粒的问题。液固分离的主要方法是离心和过滤,一般情况下,能靠离心分离解决,不采用过滤分离方式。这是因为采 用过滤方式的系统复杂、运行阻力大,特别是处理细小颗粒时,返清洗频率高,降低生产率。传统的离心分离技术一般情况下仅是靠颗粒和水的密度不同、产生的离心力不同,而将 密度大于水的重质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密度与水接近或密度小于水的轻质颗粒,只能依靠 过滤方式分离。基于本项目研发成功的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所制造的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 充分利用了离心力场的特点,能将密度大于水和密度小于水的颗粒同时分离出来。不仅如此, 同时还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技术,使该颗粒分离器的压力损失明显小于水力漩流器等同类 产品。另外,采取空间交错布置形式,使该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清华大学 2021-04-11
轻、重颗粒(飘浮、悬浮颗粒)同时分离技术
1 成果简介废水、污水及海水处理中经常存在同时分离重质颗粒和轻质颗粒的问题。液固分离的主要方法是离心和过滤,一般情况下,能靠离心分离解决,不采用过滤分离方式。这是因为采用过滤方式的系统复杂、运行阻力大,特别是处理细小颗粒时,返清洗频率高、降低生产率。 传统的离心分离技术一般情况下仅是靠颗粒和水的密度不同、产生的离心力不同,而将密度大于水的重质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密度与水接近或密度小于水的轻质颗粒,只能依靠过滤方式分离。基于本项目研发成功的轻重颗粒同时分离技术所制造的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充分利用了离心力场的特点,能将密度大于水和密度小于水的颗粒同时分离出来。不仅如此,同时还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技术,使该颗粒分离器的压力损失明显小于水力漩流器等同类产品。另外,采取空间交错布置形式,使该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 小。2 应用说明与传统离心分离技术(如水力漩流器相比)在分离重质颗粒效率相当(如 85%)的同时,还具有不低于 50%分离轻质颗粒的能力。同时因利用了旋风分离器减阻杆减阻技术,该设备阻力比传统水力漩流器降低约 30%、节电约 30%。另外,采用双排高低错落布置形式,设备结构紧凑,处理能力每小时 1000 吨时,设备最大外形尺寸仅为2×1.45×1.68 米。 图 1 采用双排高低错落布置形式的设备3 效益分析在化工、食品、建材、海水净化等多行业都存在轻重颗粒同时分离的问题,即使采用了水力漩流器,因轻质颗粒难于去除,致使过滤分离环节压力很大,成为限制生产率提高的瓶颈。采用广谱密度颗粒分离器,即使还需要配合过滤环节以进一步提高细微颗粒的净化能力,过滤环节的清洗频率及流动阻力都将大大降低,因而降低功率消耗,提高处理能力。
清华大学 2021-04-13
粮食或饲料中呕吐毒素的降解
已有样品/n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如稀释法:容易二次污染;吸附法:吸附剂没有选择性)和化学方法(酸碱处理,污染大),生物法降解DON在将其全部降解或转化为无毒化合物的同时,还能保持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节省原料,成本显著降低。且物理或化学法去除DON不完全。本项目采用生物学方法筛选获得了几株能够降解呕吐毒素的菌株,获得的菌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通过对菌株进一步改造,其对呕吐毒素的降解率大幅提高,对饲料或粮食中的呕吐毒素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对粮食或饲料中的呕吐毒素进行降解,能够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牛羊蛋白质饲料高效利用技术
该成果获 2012 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本项目立足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低和粪便中含氮物质排放污染环境等现实问题,依据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营养生理原理,开展了以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减少粪尿氮排放等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研究取得了提高牛、羊饲料蛋白质饲料利用和控制粪尿中氮排放的原创性的技术成果和产品。
扬州大学 2021-04-14
痹痛灵颗粒
【项目来源】江苏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痹痛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编号:BK2001126;江苏省中医药局项目“痹痛灵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证的研究”,编号:97011。 【成果鉴定】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类    别】中药新药六(2)类。 【剂    型】颗粒剂。 【处方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资深专家在全国著名中医风湿病专家汪履秋教授临床有效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临床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显著。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宣痹通络。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要技术指标】 1.药效学研究:(1)对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病理模型-佐剂性关节炎影响。本品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关节炎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具有良好的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2)对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本品能够显著抑制SRBC-DTH,对二甲苯诱导的耳肿胀、角叉菜胶诱导的足肿胀及大鼠腹腔白细胞游走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的淋巴细胞存活没有影响。(3)对黏附功能的影响:当给小鼠灌服痹痛灵颗粒时,观察到PC1攻击6h后分离得到的脾细胞对胶原的黏附功能明显降低,痹痛灵颗粒在体外与细胞共孵表现了同样的作用,另外也能在体外抑制ConA体内激活的脾细胞与胶原的黏附。进一步考察痹痛灵颗粒对MMP-2、9及NO的影响,发现其能在体外抑制PC1攻击6h及ConA活体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MMP-2、9的活性以及NO的产生。因此,在痹痛灵颗粒对淋巴细胞跨基膜迁移的影响中,参与黏附及抑制MMPs及NO产生环节可能是其主要的靶点。 2.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最大给药量(MTD)为340g(生药)/kg。 3.临床试验:痹痛灵颗粒能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具有抑制体液免疫和调节细胞免疫的双重作用,是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推广应用前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增生和纤维化,有明显的T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滑液也有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胶原酶增加,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原因不完全明了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痹痛灵颗粒在名老中医经验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临床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疗效显著。【进展情况】已完成临床前主要研究工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27 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