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该报警系统能够识别高压线这样的小目标,具有识别能力强、采用雷达系统回波检测测距、测距精度高的特点。 技术指标: ? 测距范围:1~10米,精度±1.5%(最大量程); ? 测试目标:高压线,直径30mm; ? 测试方位角:20度; ? 告警:距离达到报警距离(4、6、8米)时,用无线通信方式通知操作室,并以声光方式发出告警信号并同时通知操作员,操作员启动视频监控系统; ? 供电方式:锂电池; ? 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小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
通过“高压线施工安全报警雷达检测系统”项目的实施,研发出了一套能够对高电压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距离实时监测报警的系统。项目成果将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推广应用,为极大地避免高压现场施工机械(或者施工人员)过度靠近带电导线造成接地事故,而成为高压带电设备下施工的必备安全装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并提供设计制造依据。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安全检测报警系统
应用范围: 根据不同作业车型进行模块组合和功能拓展,实现对清筛机、配砟车、稳定车、捣鼓车作业安全防护设备。 市场前景: 可以大幅降低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车辆的维修费用,对于节支降耗、提高效率以及简化操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预期效果: 道旁设施距离测量范围:20米,距离误差:≤10%; 相邻车定位与距离计算:≤1000米,距离误差:≤5%;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肉食品中重要禁用兽药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
对肉食品中重要兽药残留的生物识别材料的制备、纯化及生化 修饰技术研究,制备针对重要禁用兽药β-兴奋剂类、硝基呋喃类、玉米赤霉醇 类和畜牧及水产养殖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磺胺类、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 类(青霉素和头孢类)的广谱识别性生物识别材料,主要包括受体蛋白、基因 重组抗体、核酸适配体和单克隆抗体等;建立靶标药物的识别体系,建立基于 广谱性生物识别材料的重要兽药多联检测技术(酶联吸附免疫分析、荧光偏振 免疫分析、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侧流免疫分析等),开展多种禁用兽药生物 识别材料制备、纯化及生化修饰技术研究,建立生物识别材料与靶标药物识别 体系。解决当前亟需的多残留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难题,开发出符合国际标准 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多联高通量检测技术。开发出工艺成熟、性能稳定、易于商 品化的快速高通量检测产品。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动物源食品中主要兽药残留高效检测关键技术
该项目2016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属兽医药理与毒理学研究领域。为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成果发明兽用抗菌药和违禁化合物残留高效检测核心试剂及产品、多组分残留物痕量加速溶剂萃取和恒温萃取技术,解决了兽药残留高效、快速、高通量检测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共获授权发明专利39件,制订国家标准19项,备案产品17个,保藏物种41种,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成果8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4项;获省部级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其他奖3项;培养博士生11人、硕士生59人,各类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 该项目在农业、卫生、质检和贸易系统使用面达40-50%,在全国500多家大中型养殖企业的使用率达60%-70%,全国兽药残留超标率由使用前5-10%下降到现在1%以内,为养殖业年均挽回经济损失159.23亿元(据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测算)。项目完善了国家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体系,提升了兽医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保障食品安全、应付重大突发事件、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等做出了贡献。 成果完成时间:2012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4-11
锅炉水循环安全在线监测仪
一种锅炉水循环安全在线监测仪,其特点是:包括锅炉汽包管路a上的高压阀门a,仪表阀门a与差压变送器a连接,锅炉汽包的下联箱的高压阀门b与并连的仪表阀门b,c连接,仪表阀门b与差压变送器a连接,仪表阀门c与压力变送器a连接,锅炉汽包水冷壁管上的测速管上的高压阀门c与并连的仪表阀门e,f连接,仪表阀门e与压力变送器b连接,仪表阀门f与差压变送器b连接,锅炉汽包管路a上的高压阀门a与仪表阀门g连接,仪表阀门g与差压变送器b连接,差压变送器a,b,压力变送器a,b与各自的测压电阻电连接,锅炉汽包上的热电偶与测温电阻电连接,测压电阻,测温电阻均与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电连接.具有自动监测,诊断故障准确等优点.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4-30
化学污染物快速检测及安全控制技术
一、成果简介 要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就需要从农田到餐桌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而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普遍建立在仪器分析的基础之上,不仅人力、物 力消耗大,时间成本高,而且信息发布滞后,导致监管部门很难对问题食品进行快速反应。因此,迫切需要大量能够满足现场、快速、准确、灵敏且成本低廉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试纸成为了 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检测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PMSI—新型管道应力安全检测技术领航者
一、项目进展 创意计划阶段 二、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何腾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三、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廖柯熹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教授 油气管道完整性 四、项目简介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役时间长,管道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益严峻。目前,全世界有近500万公里油气管道无法进行内检,而市场上管道无损检测技术只能检测管道宏观缺陷,无法检测微观缺陷,不能量化管道应力集中风险。针对这一市场痛点问题,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管道安全状态非接触式磁检测装置——PMSI-Sentinel 2.0 。该装置通过分析远程连续采集到的管道磁场数据,可直接精确定位管道的缺陷位置,并判断缺陷损伤等级,从而评估管道安全状态。该技术以其非接触检测、识别微观缺陷、量化应力集中程度的优势打破了市场垄断,填补了管道应力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缺,为无法进行内检的管道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目前,团队与校外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拥有核心发明专利技术10余项,其中包括美国发明专利2项,PMSI技术已成功在新疆、山东、贵州、云南成功应用,共计检测管道200余公里,直接经济效益约500余万元。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8
牵引供电关键设备安全运行检测技术
本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针对牵引供电关键设备特殊的负荷特性和运行环境,深入研究其绝缘破坏机理及表征方法,研制了离线和在线相结合的综合检测系统,开发了检测信息相融合的故障诊断与数据管理平台。可实现牵引变压器、GIS、断路器、避雷器、互感器、电缆、套管等关键设备的状态监测,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已在我国高速及重载铁路进行规模化示范应用,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校园安全与人格障碍检测系统心理软件
校园安全评估系统由PDQC、SCICP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等多种权威人格障碍诊断评估量表及相应的人格障碍干预建议及相关资源等内容组成。通过系统可对学生的人格进行评估筛查,提出干预及治疗建议,帮助专业人员全面掌握各种人格的发病及诊疗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 校园安全评估系统分为管理端和用户端两大功能端口。 管理端包括信息管理、心理评估、个人报告、数据统计、治疗方案、辅助资源和系统管理等核心功能模块。可实现如下功能: 1.信息管理与维护:支持通过个体导入或群体批量导入方式记录用户信息,支持通过不同类型的人群创建信息基本模板,支持根据需要随时维护用户信息及信息录入模板。 2.人格障碍评估筛查:包括PDQC、SCICP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量表,可直接进行用户评估。通过评估可筛查出对象是否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这八种人格障碍的条件。 3.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可呈现详细完整的评估报告,报告可由专业人士进行后续编辑修改。 4.全面数据统计筛查:系统支持根据因子进行数据筛查、全部评估原始数据导出以及大数据统计包括各种类型障碍人数及比例等。 5.专业治疗方案:针对八种人格障碍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干预意见及治疗方案。 6.内置辅助资源:系统内置了丰富的人格障碍的相关资源和素材,包括人格障碍的实际案例、视频影像等内容。支持对资源进行维护,可以根据使用情况随时丰富新添内容。 7.全面系统管理:支持管理系统用户、角色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数据备份。 用户端可供用户直接进行包括PDQC、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等评估内容进行人格障碍筛查评估。
北京中盛普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48 3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