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制备技术
我们开发成功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可见光响应型太阳能电池,其发电原理完全不同于现在使用的硅太阳电池,以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作为原理,也区别于现在研究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材料费仅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十分之一,因此也叫做“光合成模拟型太阳能电池”。成功合成了在可见光领域动作的氧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从根本上解决了可见光响应型光电极材料。这一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并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光催化剂,在更宽的可见光领域(至600nm)有反应,已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该成果可解决偏远地区人民的照
南京大学 2021-04-14
InN材料及其太阳能电池应用
南京大学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已经掌握InN材料以及高In组分InGaN材料的生长技术,研制的InN材料电子迁移率达到935cm2/v*s,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取得了InGaN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技术。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该太阳能电池采用In0.3Ga0.7N的薄膜材料,电极采用MSM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外加偏压的增大,电流响应率也随之逐渐增大。该电池的光电响应率达到2100A/W(450nm,3V)。
南京大学 2021-04-14
低/中介低损耗LTCC材料及流延技术
我们研发的低/中介LTCC材料主要性能满足: 材料1: 介电常数:10±10% Qf:≥50000 烧结温度:900度 材料2:介电常数:20±10% Qf::≥50000 烧结温度:900度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1-14
一种磁性球形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 本成果磁性球形填料以常温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磁性产物铁氧体、锯 木屑及粉煤灰等为原料进行制备。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球形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挂 膜效果好等优点。当填料用于生物反应器时,由于其磁催化作用增强了反应器内污泥的 活性,使污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生物反应器的降解效率。该成果在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同时,还可节约原料成本。 性能指标
江苏大学 2021-04-14
智能感温材料及火灾报警传感器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和报警精确度高的可恢复式缆式线型火灾探测传感器。此传感器大大拓宽了线型火灾探测器的应用领域,对保卫重要的工业企业及国防设施的正常运转,及早预报和发现初期火灾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该项目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线型火灾探测器的用量约为每年4000-6000公里,此部分市场均被国外产品占领。该种新型探测器投入应用后,已经全面取代国内外现有及进口产品。
复旦大学 2021-01-12
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制备技术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猴头菇的培养料及制备方法,它由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其步骤:A、基质的预处理,麻骨晒干后粉碎,称取苎麻麻骨中相对应的含量装袋封口,于水池中浸泡,空置,备用,棉籽壳、麸皮栽培料均被晒干,分装,备用;B、按比例称取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对苎麻麻骨、棉籽壳、麸皮、石膏充分混匀,搅拌,直至用手握紧拌好的栽培料,其水分结成水滴,备用,得到了培养料。效果是:1、苎麻麻骨为苎麻生产中的废弃物,资源充裕,代料栽培猴头菇可以实现麻骨变废为宝,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2、苎麻麻骨可以替代原有培养料中的部分主料,降低了成本,而且方法易行,操作简便。 市场预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生产价值,适合广泛种植苎麻的地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转化条件:场地:适合居住在麻园密集区的菇农进行栽培种植。 成果完成时间:2015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GJ-JZ-II型间歇送料及冲压装置
电动机通过蜗杆减速器驱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同步带使间歇送料的圆柱凸轮旋转,通过分布在分度盘上的销轴使分度盘做间歇运动,从而带动与分度盘固结的转盘也做间歇运动,在转盘间歇时凸轮机构实施对工件送料及气缸对工件进行冲压。 JZ-I型转位及输送装置获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技术参数如下: ①电动机:功率P=120W,转速n=1400rpm; ②电源:380V,50Hz; ③蜗杆减速器:传动比i=50,中心距a=30mm; ④同步带传动:型号1200-5M-20; ⑤间歇送料:28次/min; ⑥气源压力:0.3~0.6MPa ⑦工作台尺寸:φ340㎜; ⑧外形尺寸:长x 宽x 高=975㎜x 480㎜x 635㎜; ⑨重量:220kg。
哈尔滨工江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23-01-16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1-11
表达杂合抗菌肽的乳酸菌的研制及在饲料中的应用
成果描述:本课题采用理性设计的策略,通过基因重组的手段构建杂合抗菌肽LfcinB-P-CB,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强、无毒等优点。通过对抗菌肽工程菌发酵优化,及抗菌肽纯化、制剂工艺研究,建立中试规模的抗菌肽制剂的制备体系。抗菌效果达到杂合肽LPCB与Amp(50 μg/mL)抑菌直径之比大于1.0;耐热性强,在100 ℃条件下维持3 h活性无明显降低;有一定的耐酸碱性,在pH 2~10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安全性高,对真核细胞几乎无溶血性;实现杂合抗菌肽LfcinB-P-CB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解决抗生素等化学抗菌材料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降低某些物质会以原型或代谢物形式排泄造成环境污染使环境中出现耐菌株的可能性,从而给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危害。市场前景分析:据国外报道,欧洲各国的养牛业、养猪业及养禽场无一例外普遍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了上述兽用抗生素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泰洛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头号兽用抗菌剂,去年泰洛星的销售额高达2.75亿美元。我国当前的动物养殖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疫病困扰,因此抗菌肽产品在动物保健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需求巨大。2010年全国动物用抗菌肽类产品年销售额接近一亿元,但抗菌肽的总市场容量至少超过100亿。因此本项目开发的抗菌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抗菌效果达到杂合肽LPCB与Amp(50 μg/mL)抑菌直径之比大于1.0;耐热性强,在100 ℃条件下维持3 h活性无明显降低;有一定的耐酸碱性,在pH 2~10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安全性高,对真核细胞几乎无溶血性;
四川大学 2021-04-11
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周转规律和利用机制的研究
本研究成果是立足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畜禽对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低以及动物粪便中含氮物质排放污染环境等现实问题,开展的以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减少粪尿氮排放,和提高饲料蛋白质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的系列研究,获 2012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该成果提高反刍动物生产率 5-10%、 N 素减排 5-7%。
扬州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9 30 31
  • ...
  • 218 21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