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细晶高强钢
本项目经过多年研发,掌握了一种粉末冶金超细晶粒(均小于5微米)高强度钢(抗压强度达到2000MPa以上)的制备技术,该新型材料可用于高精度模具、精密齿轮、高强轴承等高精部件的制备。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1-26
高强经编土工格栅
高强经编土工格栅经编涤纶土工格栅采用国内大型原丝厂家生产的高强度聚酯工业长丝,经过德国卡尔迈耶高性能经编设备编制成网格坯布,经涂覆加工而成。特点:1、抗拉强度高2、与土壤碎石结合力强3、耐侵蚀、耐老化4、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用途: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水利、海洋、岛礁和市政道路等工程,对于软土地基处理和路基、堤坝等工程的加筋增强,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1
轻质高强全焊结构泡沫铝合金夹复合芯板
结构材料轻量化是目前国民经济、国家重大需求的重大挑战,材料结构功能一体是新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轻质高强泡沫铝合金复合夹芯板以超轻质的泡沫铝合金为芯层,与铝合金面板实现冶金结合,具有比重小,高刚度,高阻尼减振,高能量吸收的特点,同时实现与阻燃、电磁屏蔽功能兼容性,在先进交通、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可调控的芯层泡沫铝合金孔结构,复合夹芯板的实现了同等质量钢板6倍的高刚度,同时比重仅与水接近,该成果已经应用于我国重要装备制造。
北京科技大学 2025-05-21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
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 硬化后具有显著的应变硬化特征,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可产生多条细密裂缝,极限裂缝宽度小于0.1mm,极限拉应变可稳定地达到3%以上。该材料的极限拉应变是混凝土拉应变 (0.01%)的300倍以上,钢筋屈服应变 (0.15%) 的20倍以上。采用UHTCC永久性模板-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在模板设计过程中,使用模板的连接件和面板来分散混凝土主体结构上的裂缝,借助UHTCC材料的裂缝无害化分散能力将混凝土结构可能产生的裂缝分散成宽度小于0.1mm的无害裂缝,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裂缝,从而提升其耐久性
浙江大学 2021-04-10
钢-超高韧性混凝土(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
大跨径桥梁需采用轻质高强的钢桥,然而钢桥桥面疲劳开裂和铺装层频繁破损每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如武汉三桥“10年24修”等,属世界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邵旭东教授成功研发了专用于钢桥面的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材料,攻克了收缩、开裂、疲劳、薄层组合等一系列难题。钢—STC轻型组合桥面能将桥面局部刚度提高40倍以上,延长钢桥面抗疲劳寿命超3倍;钢桥面铺装的难题不复存在。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的使用寿命达100年,远超常规钢桥面铺装5~10年的寿命,初始成本略高,全寿命成本远低于传统铺装。该成果适用于各类新建或改建钢桥桥面。目前在国内桥梁界影响巨大,受到权威桥梁专家的高度评价,获得7项发明专利,颁布了相关地方标准,包括洞庭湖二大桥等20余座大型钢桥已采用此桥面方案。
湖南大学 2021-04-11
稀土高韧性高耐磨火车轮毂的研发
采用稀土高韧性车轮与传统车轮相比,可提高寿命 2 倍,同时与铁路轨道线路匹配,降低摩擦力和磨耗比,为国家节省大量车轮和钢轨材料,节能环保。 产品抗拉强度达到 800MPa, 布氏硬度大于 HB300,延伸率大于 6%,使用寿命达到传统车轮的 2 倍。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强宽厚板压力矫正机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石,宽厚板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国防等重点工程,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宽厚板的平直度是评价宽厚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在开发的“智能化高强宽厚板压力矫正机”在保证压平宽度、厚度的前提下,可实现压平前、后弯曲度自动识别和自动放置垫板功能,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安全高效的优点。目前,国内外压力矫正机均为人工垫板、凭经验判断所压平物料的平直度。新开发的智能化高强宽厚板压力矫正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高强度冶金机械链条
采用有限单元法、光测弹性力学法、极限载荷测试以及链条系列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先进技术,使产品的设计水平大为提高。通过链板应力场及位移场分布特征的研究,改善了危险断面的应力水平分布,提高了产品的极限破坏载荷。 通过对产品的材质和热处理研究,提出了满足高强度要求的新材质及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细化了晶粒,减少了表面脱碳和变形,提高了零件的高温强度和抗回火稳定性等性能。 该链条与传统产品相比,其强度提高了10—20%,使用寿命提高3—4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成果曾通过原冶金部技术鉴定,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得冶金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其产品先后被评为冶金部优质产品及国家科委和冶金部推荐推广使用的优质产品。已在生产中应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对作为驱动电机和微型电机铁芯材料的无取向硅钢的性能要求更高。作为高效率的驱动电机,需要满足高速旋转并获得高的转矩,同时还需要保证较高的磁感应强度以及较低的高频铁损。因此,实际生产与使用中要求驱动电机较传统无取向电工钢强度高 200MPa 以上,且在提高强度同时还需保证不能损害其优良的磁性能。本团队开发了两种新能源驱动电机用冷轧无取向硅钢,可以实现满足磁性能的同时,还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节能降耗。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高强耐磨锡白铜合金
本团队基于传统的“半连续熔炼铸造-塑性变形-热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工艺优化,研发了高强耐磨锡白铜合金材料,其具有高 强、高韧、耐磨、耐热、耐蚀等优异综合性能。与粉末冶金和真 空熔炼工艺相比,优化后的工艺具有流程短、制造成本低、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攻克了熔炼铸造过程中易成分偏析、热变形过程中材易开裂、热处理过程工艺敏感等技术难题,制备出的材料抗拉强度大于1100MPa、屈服强度大于1000MPa,伸长率大于 5%,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 腐蚀性能,弹性模量大于 140GPa,在高温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铍青铜合金,且克服了铍青铜的毒性,是铍青铜的理想替代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