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温高能激光防护涂层
本成果掌握了新型高温高能防护涂层原材料设计和制备、涂层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涂层寿命可靠预测等技术方法,突破了陶瓷涂层强韧化、涂层宏微结构控制、大尺寸薄壁异形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涂层质量均匀性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的新型涂层实现了kW/cm2量级高功率密度数十秒的激光有效防护。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针对重大装备对高能激光防护涂层材料提出的迫切需求,开展了高能激光防护涂层材料技术研究。掌握了新型高温高能防护涂层原材料设计和制备、涂层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涂层寿命可靠预测等技术方法,突破了陶瓷涂层强韧化、涂层宏微结构控制、大尺寸薄壁异形件的尺寸稳定性和涂层质量均匀性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的新型涂层实现了kW/cm2量级高功率密度数十秒的激光有效防护。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高空无人机等重要装备的高温高能防护。 图1:研制的喷涂粉体 图2:大尺寸薄壁异形件构件表面高能激光防护涂层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准各向高温超导导体
为了实现高载流、准各向同性的目标,对涂层导体临界电流各向异性、稳定性、机械特性、失超及恢复特性、过流特性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建立涂层导体临界电流各向异性模型。对涂层导体面外弯曲特性、扭绞特性进行了系统实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准各向同性涂层导体股线的概念,设计制作了铜包套、铝包套和不锈钢包套股线的圆截面和方形截面股线,对股线进行临界电流、交流损耗、拉伸和弯曲、扭绞特性、稳定性、失超及恢复特性、过流特性进行系统理论和试验研究。 分析和实验研究正常导体与涂层导体之间的电流转移长度,为超导股线与正常导体端部焊接提供了技术依据。对激光焊接不同金属材料功率进行实验探索,获得不同包套材料所需激光焊接功率;研制加工模具,在现有光缆生产线上,实现了10米长圆截面超导股线的加工。并对10米股线长样进行了临界电流实验。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6-15
耐高温粘合剂
本项目所生产的耐高温粘合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芳烷基树脂复合材料,是具有显著耐高温和热稳定性能的粘合剂。 本项目产品除具有通用型粘合剂的一般用途外,还特别适用于对耐热性要求和耐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及耐热性,难燃、低毒、低发烟,可与其他多聚物共混,耐腐蚀性能和高温下表现出较好的机械强度和保留率,可代替英国939p酚醛树脂等进口产品。
山东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KL展开的分布随机动载荷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KL展开的分布随机动载荷识别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S1.开展模态试验,获取结构的模态参数,包括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S2.将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利用模态振型展开,获取结构在模态空间的动响应;S3.利用KL展开由模态空间内的随机动响应求解模态空间内随机动载荷;S4.求解结构上随机动载荷的随空间分布的时变统计特征。本发明解决在时域内利用实测结构动响应样本识别结构上随机动载荷随空间分布的时变统计特征问题,为服役于分布随机动载荷环境下的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一种动载荷间接获取手段。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低轨卫星星载图谱关联探测方法与载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轨卫星星载图谱关联探测方法与载荷。该方法包括:(1)具有基于像素偏移补偿方法的检测并跟踪动目标和动态现象;(2)对动目标和动态现象的红外光谱进行多维度特性分析,以识别动目标和动态现象。该载荷包括二维伺服转台、红外反射镜、多谱段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成像单元、宽波段红外测谱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本发明实现了红外成像光路和短/中/长波红外测谱光路共光轴,能同时探测动目标和动态现象的红外图像信息及其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覆冰输电杆塔的风载荷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冰输电杆塔的风载荷计算方法,运用计算 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覆冰输电杆塔在不同覆冰厚度时的风载荷升力 系数、阻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然后乘以空气密度、风速和输电杆塔承 受风压的投影面积计算值,得到输电杆塔承受的分布风载荷。按照本 发明,可以考虑不同覆冰厚度的风载荷的计算,杆塔分段可以更细致, 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应用工况,提高输电杆塔的安全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耐高温防静电台垫 耐300度高温防静电台垫
产品详细介绍深圳市利盛泰静电科技有限公司0755-276705580755-2767064813510890109www.lst-esd.com产品简介:防静电台垫(地垫)主要用导静电材料、静电耗散材料及合成橡胶等通过多种 工艺制作而成。台垫使用时间持久,具有很好的防酸、防碱、防化学熔剂特性,并且耐磨,易清洗;铺设防静电台垫使人体及台面接触的ESDS镊子、工具、器具、仪表等达到均一的电位并释放静电,同时使静电敏感器件(SSD)不受摩擦起电等静电放电现象的干扰,从而达到静电防护的效果。产品一般为二层结构,表面层为静电耗散层,底层为导电层。表面层为约0.3-0.5mm厚的静电耗散层,底层为约1.5-1.7mm厚的导电层。● 面层电阻率:107-109Ω● 底层电阻率:103-105Ω● 磨耗率:<0.02g/cm2● 静电耗散时间:<0.1s 
深圳市利盛电子有限公司 2021-08-23
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团队基于电磁冶金领域二十余年的积累,掌握了铜合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长尺寸大卷重电磁连铸技术,开发出易偏析铜合金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连铸技术、高性能铜合金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关技术应用于高强高导高弹铜合金领域如铜铬锆合金、铜镍锡合金、铜钛合金、铜碲合金及超高纯无氧铜的规模化制备等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铜铬锆非真空熔炼-电磁连铸技术 由于铬、锆元素和氧的亲和力较大,所以合金元素的烧损是铜铬锆合金的熔炼必须解决的问题。本项目团队在铜合金熔炼,特别是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熔炼方面,开展了近20年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真空熔炼连铸技术、成分稳定控制技术、合金熔体洁净化技术等,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本团队已在完成中试级表面光滑、内部致密无裂纹、成分均匀的全等轴晶铜铬锆棒线材,铸态宏观晶粒度经上海材料研究所测定为M-9.0级。此外,本团队从前期研究中,从塑形变形工艺和热处理工艺角度,提出采用多道次连续挤压及热处理工艺优化铜铬锆合金想性能的方法,并成功将铜铬锆棒材性能的抗拉强度提高到654MPa,断后延伸率为13.5%,且电导率还能保持在79.3%IACS;这远远高于2017年电车线用铜铬锆合金线材国家标准的性能要求:抗拉强度>570MPa,塑性>3%,电导率>75%IACS。相关技术已与世界五百强新兴际华集团下属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1800万元专利转让。 2)高均质超细晶电磁连铸技术 传统连铸制备过程中多元铜合金如铜铬锆合金等常存在组织粗大、成分偏析等问题,这将会严重影响后续的材料加工过程,导致在后续的轧制,挤压等工艺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轧制裂纹等缺陷。本团队开发的电磁场连铸过程易偏析合金超细化与均质化调控技术,能在连铸过程中,充分搅拌熔体,均匀化凝固前沿温度,实现易偏析合金的超细化与均质化。该技术已被应用于铜镍锡合金的连铸中,实现了该合金连铸制备的超细化和均质化,所制备全等轴晶铜镍锡合金铸态组织宏观晶粒度达到M-10.0级。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中试级百米长度的连续电磁铸造,且已与宁波博威、上海中船重工711研究所、铜陵金威、温州元鼎等开展合作。进一步将该技术推广于铜碲、铜铁、铜钛的连铸,均取得了极为优异的细晶、表面光洁、成分均匀的连铸效果。 3)超高纯无氧铜电磁连铸技术 金属材料纯净度是提高其力学和电学等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是制备高品质金属材料的关键环节。高端金属材料中夹杂物和气泡对材料性能影响巨大,许多高端金属材料的开发都取决于这类缺陷的控制水平。本团队参与开发的金属连铸多模式定制磁场净化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高纯高导无氧铜材料的制备,可将铜中氧含量中降低3ppm以下,达到目前世界无氧铜的最高标准——美国ASTM≤3ppm。与此同时,该高纯无氧铜的电导率高达100.1%IACS,目前已全面取代进口并用于我国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美国Michigan大学FRIB装置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该项技术已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奖项。目前该技术已与福建紫金铜业、上海上大众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兴业、宁波金田等开展深入合作。
上海大学 2022-08-16
固相离子迁移的原位可视化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邬剑波教授以及中科大工程学院倪勇教授等开展多方合作,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利用原位ChemTEM方法定量研究共组装纳米线之间的固相离子迁移过程的新策略(图1)。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杂志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1-12
玉米茎杆原位刺穿和弯折力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茎杆原位刺穿和弯折力测量装置,包括压力测量器、穿刺测量头和弯折力测量头,它还包括C型架和移动横梁,在所述C型架两端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横梁的两端位于所述滑槽内,且移动横梁的至少一端与位于所述滑槽内的齿条连接,在C型架上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C型架的前端设置有固定卡扣;压力测量器的测量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螺纹孔,在所述穿刺测量头和弯折力测量头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端。本实用新型设计小巧,操作方便,可以拿到田地里直接在玉米株上测量。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