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二维材料的超短沟道非易失闪存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存储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二维材料的超短沟道非易失闪存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原子级薄层沟道和栅叠层设计降低特征长度,从而促进器件尺寸微缩;该器件通过能带设计和范德华堆叠高质量界面降低隧穿势垒,实现十纳秒级编程/擦除速度和非易失特性;器件的短沟道通过垂直沉积和倾斜沉积两步法工艺实现,且沟道长度能够通过改变电极厚度和沉积角度来调控。本发明能在不使用先进光刻技术前提下,实现亚10nm沟道长度,突破硅基闪存器件的沟道长度微缩瓶颈,为新型高速非易失存储器的高密度集成提供新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 2021-01-1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分布式设备智能运维云服务平台
“基于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的设备故障诊断及预测平台”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实现人与设备、人与人、设备与设备的实时互动,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软件产品以服务的方式向用户提供。减少企业的平台搭建费用、数据安全维护成本、服务器投资和维护成本、专业技术人员投入成本、软件升级维护成本等。所有云服务产品实现全移动化,支持IOS和Andriod系统的多个版本,并且与PC端数据实时同步。云平台配置了冗余容灾、异地备份以及通讯加密、防止暴力破解等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优势: 1.我们在围绕以大型建筑设备为主的智能运维平台中处于领先阶段目前该行业设备比较分散,信息化程度不高,我们从2014年开始研发该智能运维平台,目前处于国内领先阶段。 2.智能运维平台数据积累量巨大,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基础设备智能运维云平台经过近两年的研发,于2016年年底上线至今已得到行业内企业的认可。目前已接入上千台设备,每月新增数据条数达几十亿条,该运维平台将会是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需求、市场的直接来源。 3.产学研合作推进平台的技术发展 产学研合作将为该项目提供更多研究性成果,目前已申请发明型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7项。 应用概况: 该平台于2016年年底上线至今已得到行业内企业的认可。目前已接入上千台设备,每月新增数据条数达几十亿条。设备主要为建筑设备相关,如:大型中央空调主机、冷冻机、水泵等。接入设备主要分布于南京、上海、杭州、济南、贵州等地。目前平台接入企业50多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创想三维CR-10mini版3D打印机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立体易SCAN-P6入门消费级桌面三维扫描仪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市网能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2021-08-23
立体易SCAN-P6+入门消费级桌面三维扫描仪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市网能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2021-08-23
在大面积单层二硒化铌晶体中观测到伊辛超导和量子格里菲思奇异性的共存
伊辛超导是指超导库珀对的自旋被有效的塞曼磁场固定住,由此表现出极强的的面内临界磁场(远超其泡利顺磁极限)。通过分子束外延法在双层石墨烯终止的6H-SiC(0001)衬底上成功制备出大面积(毫米以上)原子级平整的高质量单层过渡族金属硫化物NbSe2薄膜(仅0.6 nm厚),在此基础上对其覆盖非晶态Se保护层,进而对非原位的电输运物性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单层NbSe2薄膜表现出超过6 K的起始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和高达2.40 K的零电阻温度,超过了早期机械剥离获得的单层NbSe2以及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单层NbSe2的超导转变温度。同时,强磁场和极低温下的输运测量结果直接证实了平行特征临界场Bc//(T = 0)是顺磁极限场的5倍以上,符合Zeeman保护的伊辛超导机制(前期NbSe2薄片中的伊辛超导证据需要实验数据的理论拟合在更低温更高磁场下的外推)。此外,极低温垂直磁场下的电输运测量表明,单层NbSe2薄膜在接近绝对零度时的量子临界点表现出量子格里菲斯奇异性。
北京大学 2021-04-11
关于发布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集成芯片前沿技术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3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07-31
北京大学黄如-叶乐课题组超低功耗芯片成果荣获ISSCC最佳演示奖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黄如院士-叶乐副教授团队研发的“硅基片上一体化集成的高能效电容型感知芯片及其验证原型机”成果,斩获“2021年度ISSCC最佳演示奖”(2021 ISSCC Demo Award),为该奖项的国内首次获奖。
北京大学 2022-03-24
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
针对我国污泥高含砂、高含固等特点,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尤其是高含固(TS>10%)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路线领域开展研究,从厌氧消化的可行性、物质流特征、微生物种群及强化调控、热/碱强化水解预处理技术、污泥/餐厨协同消化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加强在污泥厌氧消化体系中物质流转化机制的研究工作,突破针对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提升厌氧降解率与产气率的关键技术研究与机理研究,为我国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研究提供支撑。 提出适用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性的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突破高温水热对污泥强化水解的作用机制与最佳反应条件,技术成果形成成套化装备,并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突破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的物质强化转化关键技术,对含固率、温控、搅拌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开发,技术成果在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转化与运行优化。1.目标及意义 1)提出适应于我国低有机质污泥泥质特征的污泥高温水热强化预处理技术,并与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相耦合,形成基于高温水热强化的高含固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技术,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实现技术成果的在长沙污泥厌氧消化工程中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阐明在污泥厌氧消化新技术中有机质在固-液-气相变体系中的物质流特征,基于有机质的定向转化,进一步对污泥高级厌氧消化新技术进行优化开发,进一步提升甲烷产率和降解率,为污泥厌氧消化的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物质流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在技术层面,从“易降解物质定向转化”、“难降解单元分质活化”和“微生物分相调控”三方面入手,开发强化物质转化的水热、生物酸化等预处理新技术,确定关键技术单元组成、关键技术参数和条件;在工艺层面,从强化固相溶解-液相高速甲烷化入手,开发高效厌氧消化工艺流程,开发适用于我国高含固污泥物料特点的厌氧消化技术与装备,提出可靠的搅拌和保温方案以及反应器构造等关键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形成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集成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1)预期的经济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污泥产期效率,降低污泥处理处置能耗。工程效益可望达到1亿元以上。2)预期的社会效益  热水解预处理-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能力,增强对污泥的处理处置能力,有效缓解污泥处理处置压力,进一步提高污泥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的物质转化效率与资源化利用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便捷测定植株株高及侧枝长的简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捷测定植株株高及侧枝长的简易装置,包括卷尺,所述卷尺的一端与万向转动器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万向转动器与卷尺相垂直,且卷尺靠近万向转动器一端的刻度为零,所述万向转动器的底端固定设置在手持固定夹上,所述手持固定夹包括手持部分以及夹子部分,且夹子部分上设置有防滑纹。本实用新型能一次性解决农作物植株株高、有效枝长的测量问题,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快速、简便的测出植株株高、农作物主茎高、侧枝长。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8 129 130
  • ...
  • 168 16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