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SF6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
1、产品背景 智慧电网(Smart Grid),就是电网的智能化的升级,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4G、5G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中国电力部门对SF6开关设备中,气体的水分含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关标准如《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国家标准《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验导则(GB/T 8905-1996)》以及IEEE 标准《IEEE Guide for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n SF6 Gas-Insulated Equipment(IEEE Std 1125-1993)》, 《DL/T506-2007(代替DL/T506-1992)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DL/T618-199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实验规程》等。 2、系统概述 SF6 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应用于变电站内应用SF6 气体绝缘的高压电气设备的在线监测,该SF6 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在线监测高压电气设备中的SF6 气体密度、微水及温度,并提供SF6 气体泄漏报警与闭锁功能、SF6 气体水分超标报警功能。数据处理服务器自动采集、就地显示,存储监测数据。SF6 微水密度在线监测系统通过网络接入单元接入到局域网,在客户端实现远程在线监视电气设备的SF6 气体密度水分状态,从而实现对SF6 电气设备微水与密度在线检测、监控,满足电力配网自动化和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对提高系统的安全运行和运行管理水平,开展预期诊断和趋势分析,减少无计划停电检修具有现实意义。
青岛民邦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2021-09-09
ZL-019A大小鼠饮食饮水监测系统
简单介绍: 大小鼠饮食饮水监测系统是一套特别用于定期测量单个实验室饲养大小鼠的随意的饮食饮水摄入行为的系统。测量的时间是由用户定义的,比如每小时,每天或者每周。通过定期的测量,研究者不需要再记录单个膳食的结构,或者与饮食饮水相关的行为。小鼠饮食饮水监测系统软件记录每个活动笼的饮水和饮水量,小鼠饮食饮水监测系统可中途添加食物,数据可以自动累计食槽量。独特的数据看板可监测饮水量(ml)、饮食量(克)、活动量(cm)站立、食槽剩余量、水瓶剩余量等数据。 详情介绍: 产品特点:1、多通道:实验笼数量不受限制,可实现多通道同时实验2、软件可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状态和数据:设备可长时间工作,用户无需长期看守,可在办公室实验数据提取等工作。3、设备软件免维护:软件可部署在云计算机上,也可部署本地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无需烦恼电脑升级以及故障带来的烦恼。4、设备硬件免连线:设备采用可自动组网连接,免除用户连接线路的烦恼,开机即用。5、实验看板:食槽剩余量、水槽剩余量、食物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活动图,站立行为,并导出到excel6、数据可任意时段展示以及生成折线图。7、折线图可随意显示某个参数。6、动物管理:可任意添加动物编号及组别7、项目管理:可任意添加实验项目,实验时可选择实验归属。8、实验数据:可查询所有动物数据或个别动物数据,也可以查询项目组别的全部数据9、软件提供折线图,活动量和站立脉冲图10、实验数据可导出到计算机,excel格式,折线图导出JPG。技术参数:1、活动笼外形尺寸:350*350*350mm2、活动笼材质:铝合金框架+透明亚克力3、活动笼底部带排泄物托盘4、活动笼支架材质:不锈钢5、水瓶容积:250ml6、食槽容积:100克7、活动量检测方式:XY红外热感传感器(8X8)8、通道数:4~32通道可选9、站立检测方式:5mm红外对管,高度调节范围0~200mm10、重量传感器量程:1000克11、食物检测精度:0.01克12、饮水消耗量精度:0.01ml13、软件提供数据:食物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活动轨迹图,站立行为,并导出到excel 14、图表有:食物消耗波形图,饮水消耗饮水消耗,活动量直方图,活动量轨迹图,并导出保存JPG
安徽耀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2-05-26
基于电纺芯鞘纳米纤维的药物两级控释给药系统
同轴静电纺丝通过采用一个具有套筒结构的纺丝头为模板,控制两股工作流体以内外关系在高压电场下拉伸,通过溶剂的快速挥发,在纤维接收板可以获得具有芯鞘结构特征的纳米纤维膜。 选用合适的药用聚合物辅料为芯鞘结构纳米纤维的基材,通过同轴高压静电纺丝可以有效调节药物在纳米纤维芯部或鞘部的分布与含量,进而调控药物的两级缓控释给药特征,并通过同轴电纺过程中芯鞘流量的调控,调节药物在两级的相对释放量。 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多种药物的两级控释给药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可降解高分子载药纤维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瘢痕修复的可降解高分子载药纤维膜,净重0.01-5份的瘢痕修复药物溶液分散于100份重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得到混合体系,将混合溶液转移到喷射储液器中,通过改变静电纺丝参数制备无规或者定向排布的目标纤维膜。本发明所制备静电纺丝膜具有高的孔隙率,透气性好,可以解决由于封闭性贴膜不透气所引起的副作用。膜基体材料为可降解高分子,一方面将药物包封到纤维内部可保护药物结构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控制药物缓慢释放,可起到比传统的瘢痕修复制剂或者药膏更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并可根据瘢痕处尺寸大小修剪成需要的形状,具有很好的定制性和易用性。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1
帕立骨化醇原料药合成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
项目背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 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血液透析时最 主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激素(PTH) 水平升高和甲状旁腺增生,可导致严重的骨骼损害、难治性皮肤 瘙痒、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血管疾病等。帕立骨化醇是一种 高选择性第三代维生素 D 受体激活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与慢性肾 病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帕立骨化醇原料药采用 CD 环氧化、上保护、A 环和 CD 环经 wittig 偶联、脱保护、纯化 得到符合 EP 标准的原料药。目前制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CD 环中存在一种 24R 杂质,该杂质与 A 环结合后,原料药需要 经过多次重结晶才能将该杂质降低至质量标准要求的0.1%以下, 严重降低了产品的收率,增加了原料药的成本。因此本项目的关 键技术就是采取措施降低 CD 环 24R 杂质对生产工艺、产品收率 以及原料药成本的影响。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优化 CD 环合成工艺,以及提高 制备 CD 环原料的质量控制。CD 环的 24R 杂质是由其制备原料引 入,因此需要开发原料的控制方法,在源头控制杂质的引入。同时优化 CD 环的合成工艺,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有效去除 CD 环中的 24R杂质,确保CD 环24R杂质不超过0.1%,其它单杂不超过0.2%。 2、优化帕立骨化醇原料药的纯化工艺,提高对原料药中 24R 杂 质的去除能力,达到 1 次重结晶即可得到符合标准原料药的目 标,确保 CD 环成品纯度达到 99.5%以上。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技术上具要有创新性、能满足企业在 帕立骨化醇原料药方面的技术需求。 
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 2021-09-02
治疗肺纤维化 1.6 类化药盐酸多西环素的临床研究
该项目通过建立四种不同致病因素(包括博来霉素、百草枯、二氧化硅和脂多糖加香烟提取物)诱导的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多西环素可明显降低肺纤维化模型动物的肺系数,改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降低肺纤维化病理评分及肺组织中胶原的含量,降低慢性炎症介导的肺纤维化模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 TNF-α、TGF-β1、IL-4 的含量,增加 IFN-γ的含量。除此之外,多西环素还可以增加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体重,改善模型小鼠的生存状态,显示出多西环素对肺纤维化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毒性和副作用均较低。 课题组研究发现多西环素可通过抑制气道和肺上皮细胞转录因子 Twist1, Snail, Slug 和间质细胞标记物 Vimentin 的表达,并增加E-cadherin 的表达,从而使上皮细胞维持其原有极性和紧密连接,抑制细胞骨架重塑,从而抑制其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变和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及其在肺间质的过度沉积,进而抑制肺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本项目药理机制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已申请了专利(专利号201410514986.4)并完成临床前实验,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2017L01323) 技术创新点: 1)目前肺纤维化上市药物疗效不甚理想,急需开发新型有效药物, 多西环素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肺纤维化效果,开发潜力很大。 2)多西环素本身即为抗生素,可达到抗感染、抗炎与抗组织纤维化的多重功效。 3)与其他治疗肺纤维化药物相比,多西环素毒副作用低,患者依从性好。 4)该类化合物合成方便,生产工艺成熟,可快速的投入生产并获得高效制剂。 市场应用前景: 近年来肺纤维化的发病率不高(8/10 万人),但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肺纤维化患者从出现呼吸道症状到呼吸窘迫死亡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 28.2 个月,从诊断建立到死亡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3.2~5 年,肺纤维化 5 年病死率超过 40%,其自然缓解相当罕见(<1%),甚至比某些恶性肿瘤死亡率还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肺纤维化已经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治疗肺纤维化的上市药物仅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两种,吡非尼酮 2015 年全球销售额为5.63 亿美元,2016 年第一季度该药销售额为 1.78 亿美元。尼达尼布于 2015 年被纳入 ATS/ERS/JRS/ALAT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国际循证指南的推荐用药,当年销售额达 3 亿欧元,2016 年尼达尼布的销售额翻倍达到 6.13 亿欧元,2017 年上半年达到 4.29 亿欧元。这两种药物都是由国外研发销售,目前国内临床上需要开发疗效佳、安全性较好、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因此盐酸多西环素市场前景良好。 合作方式及条件: 希望进行专利转让,或者与投资者共同开发,申报临床试验批件,并进行临床研究。 已获得的知识产权: 多西环素的应用(治疗肺纤维化)(专利号:201410514986.4 ) 本项目已获得新药临床批件,批件号码为 2017L01323。
南开大学 2021-04-13
基于靶向分子探针的肿瘤精准给药筛查技术的产业化
本项目属于肿瘤靶向药物的体外药敏检测,是基于化学靶向药与其靶蛋白在细胞死亡时也可结合的特性,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发光基团与靶向药连接,得到一系列候选探针,经细胞筛选、裸鼠荷瘤切片共定位、人源病理样本孵育验证,筛选获得靶向药探针。将探针与患者活检样本共孵育后,通过检测其荧光分布及强度即可直接得知患者对该靶向药的敏感程度,从而给予患者更加精准的给药建议。该技术检测耗时短、结果准确、方法便捷、易于推广,能够与基于大数据的基因检测技术形成很好的互补融合,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出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技术创新点: 该探针能够实现将靶向药与患者活检样本的结合情况进行原位显色并相对定量,其荧光的分布及强度直接提示患者对该靶向药的敏感程度,目前国内尚无其他技术能够实现。该技术能够弥补基因检测只能从基因水平间接预测药物敏感度的不足,给出的结果更为准确和个性化。目前我们已合成并检测了包括 3 种肺癌靶向药探针在内的 6种探针,项目一期预计合成国内已上市的 6 种肺癌化学靶向药的全部探针。 市场应用前景: 近年来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愈发蓬勃,2016 年其国内市场估值已达百亿。精准医疗大致分为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大板块,目前精准诊断一般依靠间接法或直接法。间接法主要通过基因及表观遗传学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对同一亚型的患者给出相同的诊疗方案,其准确性强烈依赖于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及大数据库的完善程度。一代 Sanger测序虽成本较低易于普及,但只能检测单基因突变,且灵敏度较低、检测耗时长、工作量大,无法满足庞大的测序需求;二代测序 NGS 具有通量高、敏感度强、能够获得未知突变信息等优势,但其仪器和试剂要求极高价格昂贵,且能够准确解读数据的科研人员十分稀缺。同时,基因检测不能检出基因表达过程中旁路对于待测基因表达的影响,将直接导致给药建议有误差。直接法主要是肿瘤药敏技术,如 MTT比色法、ATP 荧光检测法等,需要依托原代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该技术由于巨大的个体化差异,成功率很不稳定,使得该类技术普及困难。 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更加精准敏锐且操作便捷、易于推广的肿瘤精准给药筛查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该技术能够与现有的精准诊断技术形成强有力的互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争取更大的生存机会,为国内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合作方式: 融资共同开发,优先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合作。鉴于技术保密性,暂未申请专利。
南开大学 2021-04-13
全水深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监测潜标
项目成果/简介: 潜标可实现全海深海洋环境的定点、长期、连续、多层次、多要素同步观测,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等优点,是开展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最有效的手段。 自主研发系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08年以来,团队突破了深海潜标系列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海洋动力环境多尺度同步观测潜标”、“定时卫星通讯潜标”等系列高可靠性深海潜标,实现了海洋动力环境长期连续准实时观测。相关研发成果已获4项国际发明专利及8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研发的潜标,在南海、西太平洋、东印度洋累计布放潜标400余套次,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潜标布放回收作业流程,作业成功率达到100%,解决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技术瓶颈,大幅提升了我国海洋环境长期连续观测水平。 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自2009年以来,在南海开展潜标布放回收航次22次,累计布放各类潜标350套次,目前同时在位观测潜标42套,观测海域横跨吕宋海峡、南海深海盆、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陆坡陆架区,最长工作时间已接1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于2017年完成潜标观测站位在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实现了南海复杂环境的长期连续观测。上述成果入选2017年度“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构建了横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的全水深潜标观测阵:2015年以来,在西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布放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60余套次,构建了横跨热带、副热带(0-22°N)的西太平洋潜标观测阵,实现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时空特征、中尺度/亚中尺度过程及混合的长期连续观测,有力支撑了西太平洋海洋动力环境研究工作的开展。 成功布放回收国际上首套万米综合观测潜标:基于自主研发的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2016年1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布放国际上首套万米多学科综合观测潜标,并于2016年9月成功回收。目前以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渊海域构建了由6套潜标构成的海沟观测阵,实现了深远海域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体现了我国深远海长期连续调查的技术水平。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 该系统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的长期连续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最基本的设备和手段,可为海洋动力过程科学研究、海洋数值预报模式同化验证、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等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社会和军事意义。随着当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上经济贸易、海上军事活动等方面的迅速发展,对海洋动力环境的观测和认知的需求日益迫切,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潜标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前景。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US 9,372,082 B1 US 9,423,251 B2 US 9,593,947 B2 US 9,557,171 B2 201410252441.0 201410252601.1 201410821320.3 201510243938.0 201510244120.0 201510244469.4 201510244144.6 201410820855.9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核辐射综合监测信息处理系统
为了生态环境安全,满足某些区域特殊环境核辐射的监测需要,沈阳理工大学与沈阳某研究所联合开发了核辐射综合检测信息处理系统。该成果利用3G无线网络实现区域环境核辐射的实时监测,实现测量数据和信息无线网络传输与处理,对核辐射参数及相应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综合测量。该系统可以用于涉核区域环境核辐射剂量的无线远程监测,能够将实时数据和辐射剂量的分布情况形象地显示在上位机图形界面上,具有数据无线传输与控制、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节点的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该项目已经于2012年底通过部级鉴定并申报科技进步奖。
沈阳理工大学 2021-05-04
区块链实时分阶段性能监测平台
本项目通过创新数据获取方法、创新区块 链性能分阶段评估指标,建立了耦合度较低的 后端数据获取、云端数据处理、前端数据可视 化的性能评估平台原型
中山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316 3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