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上海知汇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知汇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专注于实验教学的科研、创新与实践。 2015年,全国首个实验操作考评系统在太原市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中得到应用,标志着中国实验教育进入“数字化过程评价”的新时代!2019年,知汇云考评系统在深圳市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信息化考核中得到应用,保障了实验操作考试阳光透明、公平公正、高效便捷,成为全国实验信息化考试的经典样本! 受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委托,知汇云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实验操作考评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该标准已于2021年5月正式发布。2020年知汇云和腾讯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强联合,加速推进AI智能赋分的应用落地。 知汇云前身是宁波GQY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代码 300076)。1993年起,GQY大屏连续八年亮相中央电视台春晚演播现场。2006年,GQY在激烈竞争中胜出,一举拿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大指挥中心大屏指挥系统项目。 知汇云,专注于中国实验操作考评解决方案!
上海知汇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1-01-15
福建大娱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大娱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先进的视音频产品及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同时也是一家在线教育技术和服务供应商。 福建大娱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4月,是中国广电行业知名的广播级虚拟演播室产品制造商。大娱号公司生产的广播级虚拟演播室产品的销售规模和销售量长期持续增长。通过自主研发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大娱号公司在广播级虚拟演播室产品技术的基础上,专门针对教育行业,应用,推出了“3D微课制作系统”和“英语情景互动教学系统”等教育视频产品,以及针对金融行业应用开发的“VTM远程视频客服系统”等视频产品。 2015年11月12日福建大娱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批准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4196),标志着大娱号公司迈向资本化运营,实现企业的市场化,社会化监督,对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产业结构、提升企业发展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娱号公司本着“科技服务教育,诚信铸就品质”的信念,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福建大娱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7
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科研团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近日,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安徽大学 2022-06-01
新型能效管理一体化采集与智慧用能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基于智能终端控制、大数据集群分析、数字网关以及智能云平台等技术构建智慧用能数据服务系统。 项目系统框架图 项目整体思路框架图 项目研究工作分解 针对项目不同负荷类型和典型应用场景,匹配相应的通讯控制模块,通过电力载波或无线等多元传输方式,将用户用能需求等相关电力数据集中在云平台,结合用户行为模型、能耗模型及能源管理控制模型对电力数据进行聚类整合及分析。达到提升用户的用能体验和节省用电成本的双重目标,同时对于电网侧能够利用削峰填谷等策略,增加电网参与辅助服务的力度,有效利用电网资源。 智慧用能平台系统图 目前市场存在的用户用能监测设备及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往往是单向的,难以达到人们对测量精度和实效性的要求。而本系统基于新型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电力信息的感知、采集、通信和控制技术,创建以智能电能表和智能终端为核心的双向互动体系,通过对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用户用电信息及温度等环境数据的自动采集,实现对电能的使用情况及各类关键供能用能设备进行的实时监控及能耗监测,对异常值做出预警,通过分析处理采集的数据生成各种用电行为曲线指导用户进行经济合理用电。 技术特点 1、实时性指标 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10s;90%界面切换响应时间≤3s,其余≤5s;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中实时数据传送时间<5s。 2、并发指标 支持300用户同时在线,并发要求达到100用户以上,并同时满足以下指标:常规数据查询响应时间≤15秒;主要节点CPU负载≤80%。 3、可用性指标 年可用率≥99.5%。负载率指标:在任意30分钟内,各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80%;在任意30分钟内,人机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80%;在任意30分钟内,主站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80%。 4、存储容量指标 数据在线存储容量满足12个月以上数据存储需求。
华北电力大学 2022-10-09
一种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一种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具体是将 g-C3N4 和 NiCo2S4 混合得到,该混合可以是固相混合,也可以是液相 混合,本发明得到的 g-C3N4/NiCo2S4 复合材料能极大的增加了提高材 料的稳定性,将复合电极作为超级电容器工作电极材料进行测试,在 大电流密度条件下仍能具有较高的比电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 稳定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富含鸟嘌呤的DNA序列可以形成非典型的G-四链体二级结构
合成了一个具有光敏性的三苯胺桥联的三脚架型铂配合物Pt-tripod,在体外和体内都表现出高潜力的DNA靶向光动力治疗抗肿瘤效果。机制研究表明,通过光照,Pt-tripod可以诱导细胞产生ROS并快速损伤DNA,也包括G-四链体DNA(Chem. Eur. J, 2017, 23: 16442–16446.)。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毛宗万教授研究团队在铂配合物Pt-tripod与G-四链体的NMR结构解析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研究发现,Pt-tripod能特异性靶向混合I型人体端粒G-四链体DNA,并能显著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利用NMR方法深入探索了Pt-tripod与人体端粒G-四链体DNA序列Tel26的动态结合。NMR实验表明,Pt-tripod可以逐渐诱导人体端粒G-四链体Tel26形成多个“Pt-tripod-Tel26”复合物,包括单体、二聚和多聚G-四链体与Pt-tripod的复合物。研究团队确定了其中两个复合物的NMR结构,分别是1:1和4:2 Pt-tripod-Tel26复合物结构。铂配合物与G-四链体复合物的结构信息为设计合成特异性靶向混合型人体端粒G-四链体的铂合物提供了结构基础,同时对研究G-四链体DNA与小分子的动态结合以及小分子诱导多聚体G-四链体高级结构的形成具有指导性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染料废水中的应用,属于光催化材料技术领域。该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氰胺和KI充分研磨后平铺于坩埚底部,将SBA‑15均匀的分散在三聚氰胺和KI混合物的上面,然后将坩埚加盖后置于马弗炉内进行煅烧,产物经处理后即得所述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该光催化材料比表面积大使得反应活性位点增加,钾掺杂后可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表现出更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本发明钾掺杂介孔g‑C3N4光催化材料可降解有机染料废水,在60min能降解80%以上的目标降解物,显示了优异的光催化活性。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g-氮化碳复合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钛酸酯和醇的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 g-氮化碳颗粒,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放置到高压釜中执行反应,接着自然冷却至室温并收集反应产物,由此制得负载有 g-氮化碳颗粒的二氧化钛颗粒;(c)将该复合二氧化钛颗粒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并配置乳浊液,然后将椰壳活性炭浸泡在该乳浊液中,摇荡烘干即得到具备可见光响应特性的二氧化钛光触媒活性炭产品。通过本发明,可制得拥有可见光响应特性、平均粒径为 5~7 纳米的二氧化钛颗粒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微波改性Ca-Zr/H-ZSM-5酸碱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改性Ca?Zr/H?ZSM?5酸碱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采用预热?微波辐射?煅烧三步法对HZSM?5分子筛预处理,并配置氢氧化钙溶液对其碱处理以得到等级孔前驱体。配置一定容积的分子筛悬浊液,加入锆的硝酸盐溶液用于离子交换并浸渍24小时,随后加入由碳酸钙,进行搅拌、烘干、三步法微波?热处理等操作。利用该方法设计并制备的酸碱催化剂具有特定的等积孔与骨架结构,能够有效促进CO2气体分子扩散与吸附、气化或热解过程中重油裂解,轻质油分的定向合成等多功能,煅烧后的催化剂,其活性组为CaO,可用于
东南大学 2021-04-14
化合物2‑羟基‑3‑氟‑5‑硝基‑1‑苯基丁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
公开了一种化合物2‑羟基‑3‑氟‑5‑硝基‑1‑苯基丁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农用生物活性。在反应器内加入硝酸、乙酐及甲醇,搅拌一段时间后将反应液降温至0到20℃,加入2‑羟基‑3‑氟‑1‑苯基丁酮,反应一段时间向反应混合物加入水,再加入乙酸乙酯萃取多次,从有机相获得目标化合物。该化合物对苹果腐烂、白菜灰霉、柑橘炭疽、棉花枯萎、小麦全蚀等植物病原菌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0 101 102
  • ...
  • 119 1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