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疫苗与快速诊断试剂盒
研发阶段/n研究开发了猪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及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盒两项新产品,为我国预防与控制猪伪狂犬病填补了空白。猪伪狂犬病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一类)新兽药证书。开发出新工艺3项,即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的制备工艺、高质量酶标记兔抗猪IgG的制备工艺。其中猪伪狂犬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生产工艺及兔抗猪IgG酶标抗体制备工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除乳胶凝集试验诊断试剂外还开发伪狂犬病诊断方法5种,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血凝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伪狂犬病TK-/gE-/gI-基因缺失标志活疫苗
研发阶段/n该发明属于动物病毒学技术领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和DNA重组方法将PrV的主要毒力基因TK和糖蛋白基因gI、gE编码区删除,导致PrV毒力下降,公开了一种三基因缺失的重组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毒株的构建、用该毒株制备的疫苗、构建该毒株的方法以及制备该疫苗方法说的重组伪狂犬病毒株缺失了TK、gE、gI基因,且不含外源基因。所说的疫苗属于含有该发明的病毒液和明胶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发明的重组-突变株遗传稳定,不会返强。该发明还包括将所说的活疫苗接种于仔猪、育肥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用于mRNA疫苗递送的新型可离子化脂质纳米颗粒平台
本工作成果构建了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分子库,可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数十个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已掌握脂质纳米颗粒构建的核心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相对传统疫苗(如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mRNA 疫苗具有应变能力快、制备简单、免疫效力强等特点,在控制病毒传染性疾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脂质纳米颗粒(LNP)是介导mRNA在人体内发挥功能的最优解。Pfizer和Moderna公司构建的LNP依然被认为是“best-in-class”的mRNA疫苗递送技术。其中关键组分双亲性可离子化脂质的合理设计可达到mRNA有效递送和释放。但脂质纳米颗粒核心技术专利集中于少数国外公司如Arbutus、Moderna、CureVac和BioNtech,专利壁垒高。目前,我国没有自主研发的高效并安全的用于人体的mRNA递送系统,致使欧美可随时限制我国的mRNA疫苗生产。 本工作成果构建了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分子库,可通过排列组合形成数十个新型可离子化脂质,已掌握脂质纳米颗粒构建的核心技术。目前已成功合成并进行活性验证的新型可离子化脂质4个。其中,脂质A1-D1-5的活性最佳,基于其制备的LNP不但成功地载荷小干扰RNA在小鼠体内有效地治疗了代谢疾病,还实现了高效的mRNA负载和体内递送。代谢疾病的治疗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mRNA负载系统已经与多家公司开展合作进行临床前开发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8
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鸭坦布苏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即采用生物技术对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进行抗原表位分析、拼接,获得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新型融合蛋白DE,并以该融合蛋白作为抗原来制备鸭坦布苏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本发明中鸭坦布苏病毒新型融合蛋白DE,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其中一种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本发明利用pET28a(+)表达性载体构建了能表达鸭坦布苏病毒新型融合蛋白DE的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将重组表达的蛋白纯化后制备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可使免疫后鸭群获得免疫保护。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人类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及培养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类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及培养添加剂。人类多能干细胞包括人类胚胎干细胞和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为人体内各种组织,可以用来制作疾病模型、进行药物毒性检验,并可通过细胞移植,取代损伤病变的细胞,促进机体创伤修复和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终身存在于人体,能够分化为血液系统的各类细胞,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小胶质细胞、树突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等,在临床治疗血液类疾病、癌症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目前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途径主要有:拟胚体分化法和基质细胞共培养法。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拟胚体法一般需要消耗大量多能干细胞,其分化阶段的不一致导致其分化效率普遍较低且耗时较长;基质细胞共培养法效率不稳定,会引入动物源成分。例如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细胞共培养,会引入鼠源性成分,为诱导分化的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带来安全隐患。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类多能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方法及培养添加剂。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造血干细胞的试剂盒,包括培养液II、培养液III、培养液IV和培养液V;
清华大学 2021-04-10
一种多能干细胞形成必需蛋白CREPT的在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领域中,一种多能干细胞形成必需蛋白CREPT的在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制备多能干细胞及不能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下述X1)或X2)的方法:X1)多能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包括:增加名称为动物细胞1的出发动物细胞中CREPT蛋白质的含量和/或活性,得到重组动物细胞,利用所述重组动物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所述动物细胞1非干细胞;X2)不能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降低名称为动物细胞2的出发动物细胞中所述CREPT蛋白质的含量和/或活性,得到不能诱导为多能干细胞的细胞模型;所述动物细胞2非干细胞且表达所述CREPT蛋白质。所述动物细胞1和所述动物细胞2均为离体的动物细胞。利用所述重组动物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可利用Yamanaka因子进行。Yamanaka因子为Oct4、Sox2、Klf4和c-Myc。
南开大学 2021-04-10
国科大毕业生合作在体外人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方面取得研究新进展
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非转基因、快速且可控的重编程方法,首次真正将人多能干细胞(PSC)诱导为全能性的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8CLC)。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软骨细胞仿生培养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关节软骨损伤及其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大的劳动力损失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骨软骨生物医学研究日益深入,但另一方面,减少动物的使用又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因应这一挑战,体外模型,包括多种类器官,被开发出来并用于体外生物医学研究,有效减少了实验动物使用数量,并提升了研究的准确性。本项目通过制备仿生模型,为骨软骨的缺损和再生研究提供了体外、准确的研究手段。
北京大学 2021-02-01
鉴定和定量低频体细胞突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鉴定和定量低频体细胞突变的方法,特别涉及鉴定转座子基因组定位、方向和拷贝数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不同转座子家族的特异位点,通过构建文库灵敏、特异地富集转座子插入序列;利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准确地鉴定样本中转座子的基因组定位、方向、拷贝数和类型。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经济地、精准地鉴定生殖系和体细胞转座子插入事件。此外,本方法可应用于检测任何序列已知区域内的低频遗传变异。在临床诊断应用方面,本方法在检测由转座子插入导致的遗传疾病上有重大潜力,并在理解体细胞嵌合突变的产生及其潜在致病性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2-01
细胞死亡化学生物学研究综述
 细胞死亡是最重要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之一。目前我们所认知的细胞死亡的两种主要方式是:细胞坏死(necrosis)和细胞凋亡(apoptosis)。长期以来,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不被调控的,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某些细胞坏死也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受到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坏死参与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并与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肿瘤、急性胰腺炎、缺血性心脑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因此,深入研究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和与之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然而,由于许多和细胞死亡相关的调控基因都存在“致命性”,而且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非常复杂,目前经典生物学研究方法遇到了很大瓶颈。因此,开发出通过运用小分子探针,且具有高效、可视、可控、和定量化的化学方法来研究细胞死亡的生物作用机制和调控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62 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