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 RFID 天线检测设备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线检测设备,用于对 RFID 天线进行检测,包括:开卷装置、收卷装置和依次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静夹持组件、真空吸附组件、外观检测装置、电阻检测装置和动夹持组件,开卷装置开卷的天线基板通过动夹持组件输送到检测处,动夹持组件松开,静夹持组件将天线基板夹紧,真空吸附组件天线基板吸附在检测支撑面板上,外观检测装置和电阻检测装置分别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收卷装置将检测完成的天线基板成卷回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设备进行 RFID 天线检测的步骤。本发明可以实现对 RFID 天线外形尺寸和包括粘连、毛刺、断连、沙眼等在内的多种缺陷的检测,精度高、效率快,而且适应性强,针对不同种类和大小的 RFID 天线,均可实现检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基于RFID技术的密品密件监管系统
军工企业作为军队武器装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其安全监管,不仅关系到军工企业的自身 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安全。因此,亟需解决军工企业的涉密信息与涉密物品的安全监管问 题。该成果可应用于基于 RFID 技术的军工或其他密品密件监管中。 RFID 密品密件监管系统旨在实现一个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对阅读器提 供部署方案,能够对军区的密品密件进行有效监控、报警和管理并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系统包含 服务端、读写器部署端、办公管理端、中间件监管端等四个子系统。 RFID 密品密件监管系统工作环境由监控中心、仓库和数据中心组成。办公系统-监控端(系 统管理员、办公管理员)工作在监控中心,中间件与办公系统-出入库端(入库员)工作在仓库, 服务器及数据库安置在数据中心。监控中心、仓库和数据中心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互相可以网络 访问。 在监控中心,办公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及办公处理;系统管理员可以进行系统维护的 相关操作。在仓库,中间件分区管理阅读器的工作并处理报警数据;入库员可以对密品进行初始 化和脱密、借、还操作。在数据中心,服务器实时响应中间件、办公管理端的请求,并检测客户 端的异常。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 CDMA 的大规模 RFID 防碰撞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 CDMA 的 RFID 防碰撞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所有的标签进行调整分组,然后 以递归的方式将碰撞的标签分组,为标碰撞标签选择码片,然后将标签数据用正交码扩频后发送出去, 并在阅读器端用相同码片进行解扩,最后对读取标签进行重复和遗漏的核查,该方法可以同时识别多个 标签,解决了现有的基于 ALOHA 算法和二进制算法方案的不足。
武汉大学 2021-04-13
基于GPS和RFID的智能巡检仪
该巡检仪属专利技术,属于线路维护与巡检系统,主要适用铁路、电力、通信线路巡检装备。 该巡检仪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户外点多线长、环境恶劣、设备分散、独立作业等情况下,辅助巡检人员进行铁路、电力、通信等设施的线路巡检工作。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各种线路巡检,实现巡检过程记录、巡检监督管理、巡检智能引导、巡检设备诊断等功能,为重要的、安全相关的设施提供可靠的维护保障。 该巡检系统主要包括:硬件部分采用微型GPS模块、RFID模块、大容量的Secure Digital存储卡,由32位ARM处理器为嵌入式控制器来控制整个系统,实现巡检数据的处理、储存、传输以及路径引导、远程诊断等。嵌入式控制器还与LCD模块、键盘相连,共同协调完成状态显示以及命令输入等工作。 技术特点: ●采用了13.56MHz非接触射频识别(RFID)读写模块读取电子标签上的巡检数据,操作方便。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比起现有接触式系统具有防水、防电、不易无损等优点。 ●采用嵌入式GPS模块生成巡检路径数据和巡检时间数据,考察了巡检的路径和巡检时间间隔,相比以往方案,结果更加具体。LEA-4H是芯片级的GPS模块,体积小,功耗低。 ●采用Secure Digital(SD)卡,采用FAT16/32文件系统。Secure Digital卡支持即插即用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完整性,读写速率高,最大容量可以达到2G Byte。Secure Digital(SD)卡小而且符合工业现场的要求,更适合用于便携式巡检设备。 ●读取巡检数据方便。既可以从即插即用的USB通信端口读取,也可以从Secure Digital卡直接读取。 ●采用基于LCD显示和键盘的人机交互界面,把当前的GPS信息、路径引导信息和记录仪的工作状态实时显示在液晶上。巡检员可以根据路径引导信息寻找巡检点并且修正巡检路线,可以利用键盘和菜单对巡检仪进行灵活的操作。 ●采用GSM/GPRS模块发送设备诊断数据,实现远程诊断,有利于快速解决现场故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物联网RFID超高频手持机
产品详细介绍FR1103超高频手持机超高频RFID手持式读写器,可读写符合EPC Class 1 Gen 2协议的电子标签,该型产品具有GSM/GPRS通信模块,支持多语言操作系统,现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车辆管理、生产线管理等领域。技术参数频率902-928MHz最大射频输出功率20-30dBm协议EPC Class 1 Gen 2天线接口数量1个电源要求3.7V 2800mAh/3200mAh锂离子电池通信接口RS232;蓝牙Class2 V1.1;无线网符合IEEE802.11b/g标准; GSM/GPRS通信模块操作系统Windows CE 5.0 操作系统(多语言)微处理器SAMNSUNG 400 MHz CPU存储器Flash 64/128MB; RAM 64/128MBSD插槽最大支持1GB FLASH RAM显示屏3.5in QVGA (240*320像素)64K色键盘25+1子母数字背光键盘/支持手写输入配件USB数据线;车载充电线;皮革背包;屏幕保护膜读卡速度>20 张/秒读卡距离与天线有关(读距离:>1.5m;写距离:>0.5m)外型尺寸190(长)*80(宽)*25(厚)mmQQ:1095047818 T:13965501553操作温度-10℃~+50℃重量400g提供RFID教学实验系统、RFID科研实验箱、RFID开发套件、RFID综合实训箱、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RFID天线、RFID智能超市、RFID物联网图书馆管理系统、RFID物流仓储管理系统QQ:1095047818  T:13965501553
泰格瑞德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用于监控产品储存期限的智能标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控产品储存期限的智能标签,属于温 度监控领域,其包括金属电极、对电极以及位于金属电极和对电极间 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用于在金属电极和对电极之间传递离子,所述 对电极的电位高于所述金属电极的电位。所述对电极的容量大于所述 金属电极的容量,所述对电极的容量是指对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对应 的电量,所述对电极中包括活性成分,所述活性成分选自二氧化锰、 氢氧化氧镍或水合钒酸锌。本发明的智能标签结构简单、制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防伪与商品追溯系统
我国快消品生产企业一般都采用人工管理方式,无法及时跟踪、监控产品的流通情况,因此窜货现象较为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市场价格体系,降低了企业品牌信誉。本项目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品包装多维信息防伪理论与实现方法,将商品原始信息通过矩阵编解码方式映射到商品外包装三维模型的局部区域并隐藏于图案中。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来对矩阵编码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完成对快消品的溯源。同时做到了防破坏、低成本与易于实现。
同济大学 2021-02-01
基于RFID的信息溯源与智能服务平台系统
本信息溯源与智能服务平台系 统可供商品生产厂家、商家、消费 者、防伪企业、政府部门、金融银 行、教育主管部门等使用
中山大学 2021-04-10
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防伪与商品追溯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产品防伪溯源系统是经过对行业的深入分析研究推出的,采用先进的RFID自动识别技术,以REID电子标签作为防伪溯源信息载体,是集成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大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应用于高档酒类、烟草、护肤品、药品、茶叶等商品的防伪溯源,也可用于高附加值的贵重物品,如珠宝等的防伪溯源。该系统不仅可以对假冒伪劣现象进行有效抵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生产、物流的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产品品牌。利用RFID技术防伪溯源,与传统防伪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码,号码直接写入芯片,无法修改、难以仿造;无机械磨损,防污损。
复旦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 RFID 技术的人员登记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 RFID 技术的人员登记系统。包括 CC2530 单片机、输出模块、射频模块、 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微处理器与输出模块、射频模块分别连接,射频模块与非接触式 IC 卡数据通信,输出模块与 PC 终端数据通信;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分别与 CC2530 单片机连 接。本系统具有集成度高、电路简单、工作稳定和信息传输准确度高等优点。
武汉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95 9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