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资源

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德宝:聚势谋远、勇担使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山大方案

2022-07-02 12:43:5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6月29日,由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科创中国·高等学校技术交易大会”在山东省淄博市举行。

会上,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兼山东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刘德宝做了“聚势谋远、勇担使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山大方案”主题报告。他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指示精神指引下,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材、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践行“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理念,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服务山东战略,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校地校企同频共振、合作共赢。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积极构建高校与政府、企业共建、共融、共享新机制,推动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山东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山东大学在十四次党代会之后,更是提出了践行服务山东战略就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发展就是服务国家发展,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旗帜鲜明地推出服务山东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七大战略之一。他指出,新旧动能转换是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来的重要发展战略。山东大学面向国家的大局,面向山东的发展,积极投身到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当中。

一是立足“新阶段”,不断夯实服务转换基础。山东是山大社会服务的主战场,山东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对接山东“七个走在前列”和“九个强省建设”需要,广泛凝聚“山大系”力量,全面推进服务山东战略实施,积极推动高质量校地校企合作,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夯实了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山大和山东省一起,一同迎接新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有机融入大格局、大战略、大变革中践行时代使命,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科技、人才和文化支撑。同时山大还和山东省一起一同面对新态势,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在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中,精准把握国家发展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

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山大坚持需求导向,先后制定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系列方案,明确了5大原则、6条路径、9大机制、10大抓手,强化了一校三地服务山东协调联动。制定《山东大学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谋划了10类35个项目,为十四五时期服务山东工作擘画了蓝图。

2、进一步强化校地合作。深挖“山大系”资源,与济南、青岛、威海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与济宁、东营、淄博、潍坊、泰安、德州、日照等地合作不断深化,成功孵化多家上市企业,形成了“三核引领、多点突破”的服务布局,打造了服务山东“山大系”品牌。

3、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与华为、中国中铁、山东高速、潍柴动力、青岛啤酒等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与国网、中广核、山东能源、威高、中车四方等合作,实现了校企人员交流、科研攻关、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4、进一步深化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山大和地方政府共建了苏州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充分借助粤港澳湾区和长三角区位优势,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深入对接国家中西部发展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黑龙江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重庆市合作,与西湖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二是聚焦“高质量”,切实拓宽服务转换模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大提出了九大服务,即服务科创山东、服务人才山东、服务教育山东、服务文化山东、服务健康山东、服务农业山东、服务智造山东、服务海洋山东、服务数字山东。针对每个服务,山大都结合各个地市的产业发展优势,结合学校的学科优势,制定了系统化、精细化的服务对接方案。

他表示,山大在自身上做文章,不断深化学校自身改革,在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打造上下功夫,激发教职医务员工服务新旧动能转化的内生动力。

模式一是建设新型高端智库,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十四五”时期,山东大学将积极以山东为社会服务主战场,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在山东交汇叠加的机遇,与各级政府、各个企业一道,积极构建服务山东九大布局,共同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山大还努力构建“全球治理-国家治理-服务山东”多层次智库体系,45篇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山东省主要领导批示或被中央有关部委、山东省委省政府采用。

模式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民生保障。参与和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学全球论坛等高规格文化盛会,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计划、“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等,助力实现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两创”。齐鲁医学、基础教育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民生保障。帮扶临沂郯城脱贫摘帽,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作出了山大贡献。

模式三是实行“订单式”研发,服务领军企业能力不断增强。近十年,山大与国网山东电力合作实到经费8300余万,与中铁集团合作实到经费近7500万,与山东高速合作实到经费4000余万,与潍柴合作实到经费近4000万元。2020年2月,岩土中心承担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煤炭开采地下水运移与保护综合智能实验平台研制项目”,合同成交额5600万,创近十年单项科技研发项目经费最高。

模式四是科技支撑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山大环境学院团队与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公司联合申报专利10余项,从清洁生产审核到技术服务再到全面参与企业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改进优化了HEDP等多项生产工艺,开发了TH-5000等多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聚合物系列产品,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技术支持下,公司在深交所A股上市。山大还推动山大地纬、蓝剑钧新等10余家企业上市。

模式五是重大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不断取得新突破,助力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尤其2017年12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管理办法》出台以来,山东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跨越,年均合同额超亿元,转化经费屡创新高,其中千万级十余项,实施转让与许可的专利数达300余件,助力地方企业高质量发展。

模式六是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十三五期间,山大校地校企共建平台水平显著提高,推动已签约平台150余个,合同经费超7亿元。重点推进“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院”、“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中心)”等近40个千万级平台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模式”,构建“科学研究-应用示范-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全链条、一体化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一院两基地多园区”建设模式。淄博高新区管委会、山东大学、新华制药三方共同设立集“新药研发-人才培养与引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打造“面向鲁中、服务山东、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医药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中心,每年为超500家医药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淄博医药企业实现全覆盖),培育了则正医药、五源本草、立博美华等42家医药企业。围绕高端化工与新材料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发挥胶体材料领域优势,与中国500强企业京博控股集团共建山东大学(京博)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研究院,提供不少于1亿元建设运行与科研经费支持。与齐鲁制药合作,在新一代小分子药物、生物大分子药物、细胞药物或新型递送系统、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制药创新药物研究院”,合作期内提供3000万经费支持。

模式七是强强联合,携手争取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如与海信集团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快速热循环绿色注塑成型新技术及其成套工艺与装备研究开发”,研发了6个系列、18种电视机前壳、150多万件产品,直接创造产值3亿多元,整机价值近百亿元,远销14个国家。

模式八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山大系”品牌。一方面,创新打造科技成果直通车品牌,效应逐步凸显。2019年6月至今举办30余场“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行动”,获得科技部门户网站报道,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与痛点,把成果推介进一步下沉到基层。另一方面,举办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会,引发广泛关注。2019年9月首次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合同额2.1亿余元;现已举办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场活动;2021年,举办“山东大学十大高价值应用科技成果”评选活动;引发媒体广泛报道。还有就是常态化开展重大科技推介活动,影响逐步扩大。“十三五”期间,组织参加深圳高交会、上海工博会、惠州科交会、德州京津冀技术交易大会等百余场重大展示活动,有效推介科技成果,为校地校企科技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锚定“新目标”着力打造服务转换生态。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山大愿与政府、企业携手并肩,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着力打造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生态。

一、谋划校地合作“大”体系。紧密对接强省会战略、青岛全方位“搞活一座城”部署、“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安排等,以济南、青岛、威海为重点,逐步实现与山东16地市合作服务的全覆盖;面向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推动“共建校地产业技术研究院计划”,提升学校科技文化成果与区域战略需求适切性。十四五期间,拟与地方政府共建100个左右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山大服务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努力把山东建成“山大硅谷”。

二、共建产教融合“大”平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重要指示;加强战略谋划,敏锐捕捉大型企业战略转型需求,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与更多山东省域内外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深入、全面的合作关系;强化学校与行业、产业等开展联合攻关协同性,推动形成“N院N企”学科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推动教师干部“大”挂职。增强学校人才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性,以推动学校敏锐捕捉重大战略需求,作出科学研判,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重点项目的精准对接和重大项目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干部到山东重点企业、地市挂技术副总、科技副市长等重要岗位体制机制,争取实现30名/年(十四五期间达到200人规模)教师干部在重点企业、地市挂职目标。

他强调,服务山东、服务国家,是山大的最高追求。迈入新甲子,学校将立足山东,放眼全国,紧盯世界,争创一流,以服务做贡献,以合作促发展,在融合发展中加快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努力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