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华南理工大学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2-18 10:07:28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导语

为落实教育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工作部署,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2020年8月启动了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推选工作,经资格审核、通讯推选、路演答辩、走访考察以及网上公示等环节,共有103项案例认定为2020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近期,“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微信号将陆续推出“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推介专栏,欢迎关注。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0年“校企合作 双百计划”推介典型案例之三

华南理工大学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

一、项目简介

“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属于联合办学类典型案例,是全面改革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育的模式。该项目建立了从招生选拔、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奖助体系和职业发展等全过程的校企社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方式,在教学模式创新、设计训练拓展和社会服务性学习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各种专业刊物或媒体报道了一大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校企社合作的活动,取得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水平和国内影响力持续提升的积极引领示范作用,在广东地区、华南地区乃至国内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2015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学团队联合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等珠三角地区知名企业的工程师为学生讲授实际的园林设计和项目管理知识经验。

2016年

在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校企社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的资助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了“校企社”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育人模式。

2017年    

华南理工大学联合7家设计机构、1所科研单位和2个大学成立广东省生态城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服务性学习”,将实践教学课堂设置在社区与乡村中,探索城乡环境改善的设计方案和技术途径。

2019年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接受的实践训练包括案例研讨、设计训练、实习实践等形式,项目团队以“校企社”协同的理念完善这些实践训练。这个人才培养模式于2019年荣获“华南理工大学第九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理念与模式

01、校企联合教学

1.共建课程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与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广东省精品在线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采用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积极聘请校外的有着丰富项目实践经验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和工程师作为课程的实践指导老师,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研究生教授实际的景观设计和项目管理知识经验,并参与设计评图。有效的补充了风景园林硕士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完善了相关实践课程的内容,优化了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图一

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图二

02、怡境-华工 乡村设计工作坊(2017—2019)

自2017年至2019年,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州怡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每年夏天都在粤北英德黄花镇举办乡村中国-设计工作坊。

通过招募全国高校拟申请就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和怡境公司的设计师一起,通过7天的设计训练,提出乡村环境的改造方案。

工作坊活动与黄花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地也成为了学校和企业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校企社”模式联系地方政府和单位,结合当下城镇更新与乡村振兴的趋势,将实践教学课堂设置在城镇与乡村中,立足空间再生的实际问题,设定与城乡环境改善的相关课题,以期为城乡发展提供真实的解决方案。

“校企社”模式丰富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形式,强化了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能力,积极应对了风景园林学科评估的社会服务要求,充分体现了风景园林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

这个系列活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比如在2018年的乡村中国设计工作坊的活动中,全国35家媒体持续报道,并予以好评,全国总浏览量约58万次。

03、华工-普邦“自然邦”研究生工作营(2018-2019)

自2018年起,华南理工大学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暑期学校资助下,在暑期中开展“自然邦”研究生工作营,这个工作营,旨在研究乡村振兴的途径,地点设在粤西新兴县。

2018年研究生暑期工作营,以“未来”为主题,就乡村振兴的话题展开研讨。

同时,工作营邀请乡村干部刚学生讲解乡村建设的政策、方法和难题。

2019年的研究生暑期工作营,招募了来自国内外19所高校36位学生深入云浮乡村,就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以及“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展开调研和设计,同时邀请了18位导师参与指导,为活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以及精彩充实的学术沙龙。

工作营的成果还以展览、讲座的形式,展示给大众,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工作营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置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以及社区服务教学基地,拓展了风景园林职业设计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

2019年的暑期工作营得到了32家媒体的联合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这种“校企社”合作的实践模式受到广泛好评,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被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示范性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三、创新点

“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具有式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01、协同育人的培育目标

社会服务是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风景园林硕士育人模式是促进风景园林学科与行业发展的教育创新。

02、全过程的教育体系

校企社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非只是课程教学,其强调“校企”“校社”“社企”多平台共育人才,强调在产学研的基本逻辑上拓展合作对象、充分考虑社会服务需求。

03、品牌化的合作模式

校企社的协同需要有效的机制维持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与知名企业定期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达成多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并且重视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形成特征鲜明的品牌。

04、资源共享的社会服务

校企社的协同的资源并不应该只是本校独享。我们认为这样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适当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和学校、企业共享教育资源,服务社会。

四、社会影响力

01、学生的风景园林设计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2020第27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学生设计竞赛金奖

2019年“新型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竞赛”一等奖

2019第二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二等奖

2017“棕榈杯”特色小镇设计创意邀请赛一等奖

通过各类校企联合教学、设计工作坊和暑期学校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交流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快速提高我校风景园林硕士生的设计能力,效果显著,甚至有些企业技术负责人在评图之后邀请学生到单位实习,并认为已经达到入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2015年3月以来,学生在各类国内外竞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02、内外合作学生受益面广

该项目秉承着资源共享的理念,开门办学,通过校企社多方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2018年8月,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生态城镇”风景园林研究生暑期学校以“未来·自然邦”为主题,以团队的方式调研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坝塘村的现状,然后提出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概念方案。省内7所高校的优秀老师与上市企业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省内外10所高校30位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夏令营。同时,将夏令营的成果在广州市红专厂的未来展进行了“自然及未来”专题展览,进一步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到了校企社的协同人才培育模式。

03、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媒体报道

该项目实施多年的成果在广东地区、华南地区乃至国内产生了良好的辐射作用,在教学模式创新、设计训练拓展和社会服务性学习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

近年来媒体关注和相关报道也不断增多,如《风景园林》学刊、《三联生活周刊》、羊城晚报金羊网、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大洋网,尤其是立足社区的教学模式得到中央网信办的推荐,实现全网转发。

在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论坛上,林广思教授以《校企社深度融合的风景园林硕士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从校外导师聘请、招生选拔、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奖助体系、职业发展交流等方面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硕士“校企社”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展示了在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华南地区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的关注,开展了相互交流,部分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效仿和推广,产生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