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在二维材料柔性力学传感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22-04-18 16:56:07
西北工业大学 https://heec.cahe.edu.cn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团队王学文教授课题组在二维材料的制备、力学电学性能及柔性力学传感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二维(2D)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作为新兴的无机材料体系,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单层2DTMDs材料理论上具有最小的弯曲刚度,可以满足柔性器件对电子功能材料能带结构的调控,因此被认为是柔性电子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

图1 钒元素掺杂MoS2与层数无关的对称性破缺及MoS2柔性应变传感器

揭示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力-电耦合性能及结构与电学性能的构效关系,是设计与实现高性能柔性力学传感器的关键。为此,课题组从2D材料力学性能的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出发,系统分析了2D材料在应变诱导下的能带结构调控理论及力-电耦合效应,总结了基于2D材料的柔性压力与应变传感器研究进展(InfoMat.2020,2,1077–1094),概述了2DTMDs柔性晶体管、反相器、存储器、振荡器、气体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及压力和应变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NanoRes.2021,DOI:10.1007/s12274-021-3779-z)。

针对单层2DTMD材料在大面积可控制备、材料力电物理性能与机制明晰、柔性微器件加工与集成等方面挑战。课题组采用改进的CVD法制备了厘米级单层MoSe2薄膜(ACSAppl.Mater.Interfaces.2020,12,48161–48169);提出结合机器学习实现了低维材料的高效可控制备(J.Am.Chem.Soc.2021,143,43,18103–18113);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探针原位研究了单层MoS2力学性能及其在柔性衬底上界面相互作用,揭示了单层2D材料在柔性衬底上原子尺度的应变与恢复、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J.Phys.D:Appl.Phys.2021,54,504006);通过二次谐波证明了元素掺杂的MoS2与层数无关的对称性破缺(Nanoscale,2021,13,18103-18111)和Te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偏振相关的非线性光学性质(Adv.OpticalMater.2020,8,2001273),理论上证实了偶数层柔性压电传感器存在的可能性;提出了激光直写方式制备晶圆级图案化MoS2薄膜,实现了高性能柔性应力传感器,并验证了对人体脉搏波等健康信号的检测(iScience.2021,24,11,103313)。此外,课题组研制了可实现对人体血氧、血压、呼吸等重要健康信息实时、快速、精准监测的可穿戴柔性电子系统。该系列成果为二维柔性力学传感器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图2 原子级厚度2D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与柔性传感应用验证

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B2008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289)、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JQ-61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ZDLGY04-08、2020GXLH-Z-027)、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03N4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海外学者等经费的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