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揭示促凋亡蛋白BAX寡聚成孔的结构基础

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Structural basis of BAX pore formation”。他们解析了BAX线状/环状聚合物所共享的基本重复单元结构,解答了“死神”BAX究竟是如何让细胞走上死亡命运的不归路。
[详细]
西湖大学 2025-06-27

东南大学李全团队在自适应性分子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创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化学化工学院李全团队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ean-Marie Lehn教授合作,在自适应性亚胺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6-27

东南大学张彤团队在微波光子雷达芯片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彤团队首次研制了采用光学真延时方案的薄膜铌酸锂基四通道4-bit集成微波光子波束形成芯片,完成了从结构设计到晶圆级芯片制备、再到功能验证的完整研究过程。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6-27

北大深研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陈语谦团队在高效等变模型的机器学习原子间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科学智能学院陈语谦课题组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高效等变模型的机器学习原子间势模型E2GNN,不同于传统等变模型依赖复杂的高阶张量表示,E2GNN采用“标量-向量”的简洁表示对等变特征进行编码,并结合全局消息传递机制,更精准地描述了长程原子间相互作用,实现高效且物理合理的势能预测。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6-26

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GROVE奖励函数提升AI技能学习效率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奖励自改进机制:通过融合大型语言模型(LLM)和视觉语言模型(VLM)的互补优势,实现了无需手工设定奖励函数也能学会“听指令、动得准”的通用物理技能学习框架。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6-26

中南大学周文课题组揭示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生新机制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基础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周文课题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血液》(Blood)在线发表最新成果“靶向肠道阴沟肠杆菌对铵的摄入改善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研究(Targeting Enterobacter cloacae attenuates osteolysis by reducing ammonium in multiple myeloma)”。
[详细]
中南大学 2025-06-25

全球首例!南开大学团队牵头!

近日,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试验在我国完成,成功帮助一名偏瘫患者实现运动功能修复。
[详细]
南开大学 2025-06-23

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揭示不同城市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机制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团队针对这一问题,用以前建立的方法采集了31个城市的汽车空调滤芯样本,然后利用人体疾病模式真核生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团队将50μg/mlPM浓度暴露于酵母细胞3小时,通过多组学技术系统解析PM诱导的酵母细胞响应差异。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6-18

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课题组及合作者在高分辨率触觉感知机器人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团队开发的F-TAC Hand(基于全手触觉的机器人仿生手,Full-hand Tactile-embedded Biomimetic Hand,简称F-TAC Hand)是国际首个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手系统。
[详细]
北京大学 2025-06-18

东南大学张志珺/罗雄剑/孔岩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张志珺教授、罗雄剑教授和孔岩副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理工大学以“The regulatory variant rs1950834 confers the risk of depressive disorder by reducing LRFN5 expression(调控变异rs1950834减低靶基因LRFN5表达增加抑郁发病风险)”为题在《BMC Medicine》(中科院1区Top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著。
[详细]
东南大学 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