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重磅!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出炉!

2022-07-01 19:51:53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 https://heec.cahe.edu.cn

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以及合同金额均有增长。合同项数为466882项,比上年增长6.5%;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6%。其中,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清华大学以321470.56万元位列第一位;浙江大学以268828.15万元,位列第二位;北京理工大学以262630.54万元位列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学以203937.63万元位列第四位。这四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都超过了20亿,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领跑全国。

合同金额在10亿以上的高校还有四川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梯队。此外,江苏大学表现突出,以超9亿的合同金额位居全国第14位,超越不少“双一流”高校。

在2020年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排行中,清华大学以104078.56万元位列第一位;四川大学以84367.07万元位列第二位;上海交通大学以82308.63万元位列第三位;上海科技大学以63439.05万元位列第四位;复旦大学以58220.50万元位列第五位;湘潭大学以50608.00万元位列第六位。这六所高校合同金额超过5亿,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其次,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合同金额均超过2亿,其中齐鲁工业大学表现抢眼,领跑非“双一流”高校。

此外,《报告》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数据变化

1、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当年到账金额为811.7亿元。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2、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均呈上升趋势

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为20977项,合同总金额为202.6亿元。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超过40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项数、合同金额略有增长,合同项数为445905项,合同金额为1053.5亿元。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的高校院所共12家。

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基本情况。

3、转化、许可、作价形式成果转化大幅增长

一是高校院所以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明显增长,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显著增长,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分别为69.8亿元、65.0亿元、67.8亿元。

二是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96.6万元,其中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达1335.4万元为最高。

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平均合同金额情况。

三是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显,超四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超六成转化至中小微其他企业。

四是各地方科技成果产出与承接能力分布特点显著:山东、广东对其他地方产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强,承接金额最高;江苏、浙江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强,承接和输出能力较为匹配;北京、上海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强,输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额远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对其他地方的辐射能力强。

五是奖励个人金额比例占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50%,奖励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金额占奖励个人金额的比重超过90%。

4、高校院所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略有下降,创设和参股新公司的数量显著增长

在外兼职从事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043人,下降3.0%;创设和参股新公司数量为2808家,增长28.9%。

创设和参股新公司情况。

5、技术转移机构快速增加

802家高校院所自建技术转移机构,比上一年增长16.4%。1106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比上一年增长5.5%。

二、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协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立涉及科技、财政、人才等多个方面,部分高校院所解读不到位且缺乏可借鉴经验;适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相关资产管理改革制度有待深化探索;目前,在专利申请前评估、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等政策中均有尽职免责的规定,但依法依规免责的具体细则还不明确。

二是复合型转移转化人才欠缺。技术转移转化工作需要具备知识产权、法律、管理、行业等复合型背景的专业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受制于自身体制机制,很少能吸引到此类专业人才,因此缺少专业的转移转化队伍,不能适应过程复杂、风险较高、周期较长的技术转移工作。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负责转移转化管理的人员较少且多为兼职,高校院所及相关管理部门也普遍缺少对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经理人的激励机制,薪酬、工资评定、职位晋升等制度不明确,有关政策体系和分配机制亟待健全。

三是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具有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特征。私募偏向投成长期企业,种子期、初创期科技转化项目存在融资难的突出问题。同时知识产权自身的不确定性也较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出现风险之后,质押标的难以处置,导致质押融资工作推进困难。

三、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落实。《报告》指出要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落实,以及完善成果披露、国有资产管理、尽职免责等方面的实施细则,切实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

二是培养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报告》建议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经理人职称制度建设,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生专业培养方向,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薪酬、工资评定、职位晋升等制度体系,从而培养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三是丰富金融支持模式,强化财政金融资源引导作用。《报告》指出,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改革,鼓励地方设立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投资引导基金,提升子基金投早投小的比例,重点支持转化应用科技成果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此外,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创新适应成果转化特点的金融产品,支持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