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标志性人物-顾诵芬(中国科学院院士、飞机空气动力学)

2021-08-17 14:02:38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一、人物概述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研究员,中国航空研究院名誉院长。

顾诵芬于1951年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之后进入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作;1952年至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1956年至1961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室高级工程师;1961年至1978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室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6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6年至1991年担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担任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担任中航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21年11月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22年3月3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

顾诵芬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

2022年5月10日,以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为原型的广播剧《逐梦长空》全媒体首发式,在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举行。

二、人物经历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35年,5岁时由于父亲顾廷龙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北平(现北京市)。

1947年—1951年,就读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1年—1952年,担任航空工业局生产处工程师。

1952年—1956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技术科工程师。

1956年—1961年,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室高级工程师。

1961年—1978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室高级工程师。

1978年—1984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1986年,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

1986年—1991年,担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88年,担任航空航天研究院副院长、名誉院长。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年,被聘任为ARJ支线客机设计工程技术专家组组长。

2010年,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三、科研成就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中国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中国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中国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顾诵芬主持歼八飞机的气动力设计,任歼八飞机型号总设计师,解决了大超音速飞行的飞机方向安定性问题和跨音速的飞机抖振问题;担任歼八Ⅱ飞机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法,把飞机的各项专业技术综合优化于一个机型中;主持了主动控制验证机的研制;与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合作研究远景飞机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