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一周科创资讯|11月6日-11月12日

2023-11-13 13:25:45
云上高博会 https://heec.cahe.edu.cn

一、突出项目属性!杰青项目重大改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是科技界广受好评、备受关注的一类人才项目,自1994年设立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强化杰青的项目属性,积极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从2024年起,对上一年底资助期满的杰青项目开展分级评价,确定“优秀”“良好”“一般”的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同时择优遴选不超过2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不超过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通过十五年近3000万元的高强度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

二、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规,对知识产权领域有关工作作出部署。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围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有关情况。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41.5%,位居全球第二。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就此介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和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深圳等8省市展开试点,目前,各试点地方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已超过11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增长迅速,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27.3万件,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的71.3%,数字经济创新集群发展态势显著。此外,国外相关企业对我国数字经济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来华申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的国外企业,由2016年的6418家增长至2022年的7613家。

三、教育部等3部门印发《关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的意见》

近期,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标准设计、指标设计、制度设计、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五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一是完善统计标准。《意见》重点明确了教育经费统计对象,进一步完善资金、资产、资源全覆盖的统计调查内容,改进调查对象统计分类,从技术标准上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二是完善统计指标。《意见》明确设置了基础采集、监测分析两类教育经费统计指标,并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基础采集指标重在规范,强调要精简过时的、利用率低的指标,增加反映新形势、新变化的指标,全面反映教育经费统计调查内容;监测分析指标重在完善,强调要加强教育投入产出分析,及时反映教育投入政策落实情况。三是完善统计制度。《意见》重点对教育经费统计调查、分析、发布制度进行完善。四是提高统计质量。《意见》从教育经费统计责任主体、工作环节全过程出发,重点明确质量控制责任主体,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加强数据采集和审核,建立数据核查和质量评估制度,目的是全面提升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全面完整、真实可信。五是提升统计能力。《意见》提出要加强数字技术支撑,建设数据采集、信息查询、动态监测、决策分析一体化的全国教育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实现教育经费统计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变革。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华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的决议

11月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第42届大会9日通过了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所的决议,标志着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中国代表团团长、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决议通过后的发言中表示,教科文组织的这一决议体现了会员国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团结合作的崇高精神,新研究所的设立对于提升教科文组织在相关领域领导力、实现本组织宗旨使命、应对当前复杂挑战、推动全球教育变革将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将认真履行承诺,全力配合教科文组织秘书处落实好本次大会决议,支持秘书处做好研究所的各项筹备工作,推动研究所早日建成运行。

五、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揭晓

8日下午,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15个具有国际代表性的项目现场亮相。今年成果首次区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工程研发三种类型,共征集到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家的领先科技成果246项,申报成果涵盖人工智能、5G与6G、大数据、网络安全、高性能芯片、工业互联网等多个前沿领域。按照公平、公正、客观、权威的原则,40名海内外权威专家对入围成果进行评审,最终15项成果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关键技术组获奖项目有《全球首个5G Advanced-ready调制解调器及射频系统——高通公司》《知识增强大语言模型关键技术——百度》《4G/5G移动通信共建共享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9项成果。基础研究组获奖项目有《多层次多元知识融通的自然语言深度学习基础方法——清华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3项成果。工程研发组获奖项目有《ARGO:机车车辆的自主检查机器人——下一代机器人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3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