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判会在京举行

2025-05-19 16:08:30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https://heec.cahe.edu.cn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5月17日在北京召开。当天下午,“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研判会顺利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研判。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副会长管培俊、严纯华、张大良、邬大光,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炜、谢维和、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等近40位委员,副会长、秘书长李楠,副秘书长郝清杰出席会议。张炜、谢维和分别主持会议。

会上,邬大光、高洪、马陆亭、叶齐炼、牟延林、眭依凡、赵继、谢树华、储常连、石中英、刘海峰、卢晓中、蒋凯、阎光才、陈廷柱、雷庆、苏德、卢彩晨、赵婷婷、陆一等20位专家围绕主题作重点发言,其他与会代表作交流发言。

关于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问题,专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研究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相统一。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等方面,亟需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推动资源配置方式、绩效评估机制和科研组织模式的变革。要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推动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辨识度的评价坐标,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制度动力和结构活力。

关于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问题,专家学者表示,要推动一流大学向中西部、高教资源缺乏的地区拓展,强化学科动态调整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要推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激发青年群体的创新潜力。要加强顶层设计,激发高校自主改革的活力,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师范院校分层分类发展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要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和社会价值为核心的高校绩效评价机制,鼓励高校在各自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

关于学科专业设置调整问题,专家学者提出,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鼓励高校面向未来产业需求设置新专业,注重前沿科技、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学科布局,真正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与国家需求、社会变革之间的动态联动与供需适配。要推动理工结合、工工贯通、医工融合、农工交叉,特别是加大对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要深化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强化导师团队协同培养博士生。专家学者还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分享真知灼见,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出新思路、新方案。

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教育学部(研究院、高教所)的负责同志、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学会秘书处学术与交流部主任高晓杰,《中国高教研究》副主编王者鹤,人民网教育频道主编孙竞参会。

专家交流观点将在人民网“教育思享汇”和《中国高教研究》等相关栏目陆续刊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