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仪器应用验证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平台中心副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
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研设施与仪器专家组委员
张丽娜
科学仪器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诺贝尔奖数据显示,11%的奖项因发明科学仪器获奖,72%的物理学奖、81%的化学奖、95%的生理学和医学奖均借助科学仪器完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科学仪器国产化,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作为我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国产仪器的自主创新。
近几年我国科学仪器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已有多款高端科学仪器实现量产。如武汉中科牛津推出了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国仪量子(合肥)生产了场发射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电子束双束显微镜,广州超视计推出超分辨显微镜、苏州安益谱生产了高分辨傅里叶静电阱质谱等。
高校院所是科学仪器的终端用户,仪器要在使用中暴露问题,在建议中迭代升级。通过使用仪器,企业才能在和用户的良性互动中找到下一步创新的方向,科研用户也可以给企业提出更多定制化要求。用户愿意信任和使用,是国产仪器走向科研舞台中央的关键一步。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国产仪器尚未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应用,在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市场,国产仪器应用率较低,科研人员对国产仪器认可度不高。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50万元(含)以上大型科学仪器中国产仪器占有率不足25%。
为解决上述问题,培育良性发展生态,2021年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支持下,率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立“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挂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该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专家形成动态专业技术团队,以国产仪器应用场景验证评价为核心,努力探索国产仪器验证评价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积极发挥“政产学研用”体系中应用示范、宣传推广的作用,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国产仪器企业的桥梁,促进国产仪器高质量创新发展。
国产仪器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我们将持续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助力国产仪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为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贡献力量。
(本文系专家在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之平行论坛国产科学仪器创新与发展交流沙龙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