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马陆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
中国高教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教育家起于和成于教育实践,探索和积淀教育思想,受益和滋养教育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表明教育家并非遥不可及。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先努力成为优秀教师,再倾心在实践中、思想上向教育家境界迈进。
教育家的实践观
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涌现,通过实干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不凡成就,经过实践在教育思想上产生广泛影响,有行动追随者、思想传播者和事业继承者。由个体上升到群体层面看,教育家精神孕育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伟大实践,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汇聚着教育发展的时代经验和历史财富。教育家精神源于实践,并进一步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未来实践。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于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成长,不断探索创新,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凡的育人业绩。
教育家的思想观
教育家在实践中产生,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其探索、实验、呈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脚踏实地的实干中和有效思想的伟力下做出了感人的教育成就。实践是教育家成长的前提条件,但光有实践没有思想也成就不出教育家,二者缺一不可。教育家是用心做教育,教育家能产生广泛影响就在于其实践创造力和思想感染力。实践是教育家成长之源,思想是教育家成就之魂。教育家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教师群体所蕴含品质内涵和精神特质的概括,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内容。加强理论自觉是加速人才成长的有效方式。广大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修养,注重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创新,有所体会不断升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其实就是教育家的成长过程,是教育者积累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办学思想而不断前行的过程。
教育家精神对教师成长的浸润
人才是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实绩是每位教师朴素的本分,国之大者、理想信念、业务水平、责任心、仁爱心、气质修养是每位教师要注重的职业修为。教育家具有大胸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胸怀天下、以文化人”,体现高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致力深耕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勤学笃行、求是创新”。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切实践行教育家精神,帮助广大教师在大胸怀、高情操、深耕种上修行善为,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增强思想内涵,不断深入教育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致力贡献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伟大事业。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国1891万名教师,支撑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肩负着新时代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场全局性变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剧发生,国际战略格局深度调整,数字时代加速降临。要发展高质量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是高水平和创新型的。对国家而言强国必先强教,对教育而言教师是强教之基,对学校而言教师的水平决定着育人和办学的质量,对教师自身而言有着理想信念、师德师风、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绩的内在统一性。以教育家精神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是未来教师工作的方向和教师成长的方位。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同期活动“素质教育通识课程教学创新学术活动”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