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⑥ |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孔杰:互为镜像 同构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合作办学的互动实践

2025-09-28 16:37:54
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互为镜像 同构创新——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合作办学的互动实践

孔杰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

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办学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国家战略与高校发展。

一、涉外办学动力机制

教育强国的实现不仅依赖“引进来”的优质教育资源,更需要“走出去”建设海外分校和科研平台,形成双向互动。世界一流大学普遍将海外办学作为塑造国际声誉、拓展资源和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高校也正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与境外分校建设,共同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境外办学的成功可归纳为“MOA模型”,即 Motivation(意愿)—Opportunity(机会)—Ability(能力)。意愿:立足国家战略与学校发展目标,主动服务“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机会:抓住中外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和区域教育合作的契机;能力:依托学科优势和国际化治理经验,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机制。三者形成合力,才能推动境外办学行稳致远。

二、涉外办学路径选择

西北工业大学近年来通过“中外合作+境外分校”双轮驱动,构建了互为镜像的创新模式。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典型,已培养五届毕业生,深造率超过80%,为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莫航学院:与莫斯科航空学院联合设立,聚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前沿专业,首年招生即获广泛关注。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中国分院: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

哈萨克斯坦分校:作为国家战略项目,在两国元首见证下设立,已开办硕士、博士及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计划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成为中哈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

这些实践充分展示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相互支撑与同构发展。

三、境外办学创新实践

西北工业大学以“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目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指示。

学校经前期详细调研,创新采用与当地知名高校合作的模式,设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2023年5月,在中哈元首见证下签署协议,2024年6月完成注册。办学定位为以硕士为起点,逐步扩展至博士及本科层次。面对哈萨克斯坦人口基数有限等挑战,设计多种招生路径,2025年已实现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本、硕、博招生。相关合作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获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纳入国家外交成果清单。

未来,西北工业大学将坚持同向同频,持续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持续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同期活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