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⑧ |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副院长肖贵平: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2025-09-28 16:43:05
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保障的探索与思考

肖贵平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副院长

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需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国际学院面对中美英三方学制差异,创新三方周例会制度、中外联合管理机制以及分类课程管理模式。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外课程衔接、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平衡学术要求与学生发展需求,以持续提升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一、构建多方协同的质量保障体系

威海国际学院自2015年创办以来,主要承担中美、中英合作办学项目。面对中、美、英不同学制和课程体系的差异,学院建立了三方周例会制度,确保教学运行中的问题能及时沟通与解决;同时设立联合管理机制与学术委员会,实现中外方在课程审核、学位认定等关键环节的共同把关。课程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中外联合学位课程、外方主导课程和中方承担课程,并辅以教学督导和毕业设计联合审查,形成系统化的质量保障流程。

二、制度与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

为保证管理规范与执行落地,学院编制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师指南与学生手册,明确教学、教务及学习要求;建设了双语教务系统与课程平台,实现异地校区的统一教务管理。依托实验中心,搭建了各类创新实验平台,支撑课程实验、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显著提升了教学与科研训练质量。

三、师资与学生发展的双重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坚持“中方、外方、本地三方师资各占三分之一”的配置思路,逐步增加本地教师聘任比例,并设立教师发展中心,整合中美英三方资源开展培训和研讨,帮助教师提升跨文化与国际化教学能力。

在学生支持方面,学院建立了学业预警与帮扶机制,引入英国EDI工作组理念,为学习困难或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制定个性化支持方案;同时通过“学生帮学生”的志愿服务模式,强化学业辅导和语言支持,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全英文授课环境。

四、国际化与多元培养的探索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组织学生赴合作院校交换学习,开设跨国跨校选修课和联合科研项目,并通过暑期学校、寒假项目等形式,推动跨文化交流。实践表明,学院学生的深造率保持在80%左右,其中进入QS前50高校的比例逐年提高,国际化成效明显。

五、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思考

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仍面临若干难题,如师生互动不足,外方教师短期授课,难以长期指导科研,制约学生发展;课程团队分散,部分课程缺乏系统的教学团队协作;学业负担偏重,需同时满足中外双方培养方案,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术诚信问题,AI工具的使用带来新的挑战;独立学习能力不足,需在制度设计中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学院将着力在课程衔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术规范培育等方面持续改进,推动异地校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同期活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学术活动”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