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创赛专家报告荟萃⑭ |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王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新时代拔尖领军人才

2025-09-28 17:12:43
高等教育博览会 https://heec.cahe.edu.cn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新时代拔尖领军人才

王骏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院长

南京大学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结合自身办学历史与时代需求,从多维度开展探索实践。

一、强化课程思政,引领价值观培养

南京大学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从学科本质与价值维度设计教学内容,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在天文相关课程中,教师以人类宇宙发展为宏大视角重构课程体系,凝练出多个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将对科学的认知与人生价值探索深度融合,让思政教育自然融入知识传授。地质学课程,则聚焦中国本土特色,组织学生沿重要地理线路开展实地考察,结合国内丰富的山川地貌与地质现象讲解科学原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国地理与科学发展的紧密联系。

二、拓宽“教——科——人”融汇通道,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南京大学通过多元载体拓宽“教——科——人”融汇通道,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通识教育领域,学校汇聚高水平教师打造科学通识课程,邀请前沿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科研历程,不仅讲解科学知识,更传递克服科研困难、实现个人成长的经验,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研精神。在专业培养层面,生物学以大生命科学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学科门类细分的局限,先为学生构建统一的知识基础与学科语言,再根据科研兴趣逐步分流,同时还联合人工智能领域与强基计划专业,探索跨学科融合培养新模式。

此外,学校创新开展小班化科研训练,以科学问题为引领,组建15人左右的灵活学习小组,不限场地、时间与组合方式,引导大一新生参与科研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围绕特定问题展开探索。同时,学校创设新生科研计划、推进“DIY研读课”,让学生自主发起学习需求、邀约教师共同研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形成“课程——科研——实践”联动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三、依托科教纽带,打开国际视野

南京大学依托科教资源,以多样化实践为纽带,帮助学生打开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学校持续二十余年推进全球科考活动,每年组织数十项跨国跨区域科考项目,要求学生提前制定详细调研计划,带着明确任务前往中外著名科考地点开展实地研究,结束后需完成系统的成果汇报。这些科考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深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成为学生的“天然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全球前沿科研场景,学习国际先进研究方法。通过这些举措,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优质科教资源,更能在跨文化交流与实践中提升全球思维与国际协作能力。

四、“教学做”+人工智能,培养智慧时代的人才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南京大学以“教学做”理念为基础,将人工智能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打造适配智慧时代需求的培养模式。学校构建“1+X+Y”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不局限于教会学生使用AI工具,更注重将AI素养融入专业能力培养,根据学生成长路径设置系列化课程与实践项目。低年级阶段,学校通过生活化活动让学生“感知AI”,例如组织大学生辩论赛探讨“人工智能对创新力的影响”,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思考AI与生活、学习的关系;联合百度、阿里等企业举办新生创意大赛,开展零代码或低代码AI应用开发活动,以赛促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AI技术的应用场景与价值。高年级阶段,学校强调AI与专业的深度结合,鼓励跨学院组建团队开展AI相关研究,曾有跨人工智能、物理、生物、化学学院的学生团队,在国际知名赛事的AI项目赛道中斩获全球第一,其研发的智能体还应用于多门专业课程,实现“教学——科研——应用”的闭环。

此外,学校联合企业打造AI训练场,为师生提供专业的AI教学与科研场景,助力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学生提升AI应用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以AI赋能教学,以教学培养AI时代人才”。

五、开放交叉引领,探索拔尖创新的新内涵

南京大学以开放交叉为核心,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自2009年起,学校先后推进“三三制”“三三制2.0”“三元四维”等人才培养改革,形成系统性、递进式的培养框架。其中“三三制”改革还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改革过程中,学校始终强调“给学生更大自由与发展空间”,通过大类培养、通识教育等举措,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跨领域学习创造条件,这些理念也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识。

在拔尖人才培养中,学校认为拔尖创新人才需具备应对未来未知问题的能力,突破传统“单一学科培养”的局限,高度重视跨学科、超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时代发展方向,学校提出“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三三制”,进一步优化培养体系,强调“基础课程更基础、实践更真实、前沿更开放”,通过强化核心基础、引入真实科研与社会需求场景、对接全球前沿领域,让学生在扎实基础上开展创新实践。同时,学校以审核评估意见为指导,结合“奋进行动”,围绕人才培养各环节推出系列计划,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力求以开放的姿态、交叉的视野,培养出既能扎根中国大地、又能引领全球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持续丰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

南京大学多维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坚守教育本质,又积极创新,为高校相关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同期活动“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