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组织工程异种无支架生物瓣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生物瓣膜应用于临床已经有数十年,但同种瓣膜来源有限。异种瓣膜是理想的代替 品,但多年临床应用暴露了其在体内的易衰退性,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异种(猪)无支架主动脉瓣作为骨架,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 将动物内皮细胞种植其上,形成具有细胞活性的异种生物瓣膜。进而进行动物体内植入 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六只绵羊,六月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异种无支架生物瓣膜和 非组织工程瓣膜,于术后 1、2、3 月超声观测植入瓣膜的功能情况,三个月后将瓣膜取 下,进行扫描电镜、同位素 H-腺嘧啶脱氧核苷吸收率、病理、功能检测,比较两种方法 处理的瓣膜在结构、机械特性及细胞存活情况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猪的主动脉瓣膜作为心脏瓣膜支架来源是一种可靠的,结构合理的 替代品。戊二醛处理的异种瓣膜经左旋谷氨酸处理后,能成功的减除戊二醛的细胞毒性, 并能成功种植内皮细胞。种植在瓣膜上的内皮细胞能减轻免疫反应,防止在瓣膜上的血 栓形成,减少钙盐在瓣膜上的沉积,减少瓣膜的钙化,从而可延缓瓣膜衰退。组织工程 瓣膜具有非组织瓣膜不可比拟的耐久性。该研究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抗衰退的组织工程异 种无支架生物瓣膜,并通过动物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应 用价值。经专家讨论认为该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3
揭示自噬调控植物根分生组织活性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植物根尖特异的组成型自噬通过ATG8蛋白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转运蛋白ABCD1相互作用,调控过氧化物酶体的稳态及其介导的细胞内活性氧和生长素水平,参与应答高浓度葡萄糖信号及抑制根分生组织活性(见图1)。这一新发现为解析能量代谢与自噬之间的调节关系、丰富植物细胞葡萄糖信号转导通路等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证据。 地上部产生的葡萄糖通过长距离转运,能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地下部根的分生组织活性来抑制根的伸长生长,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 发现拟南芥根中组成型自噬位于葡萄糖受体HXK1和能量信号受体KIN10下游响应葡萄糖信号,并通过与ABCD1互作调节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同时影响根中活性氧平衡和生长素水平,进而维持葡萄糖对根分生组织活性的调控。该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调控根分生组织活性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对于深入理解葡萄糖信号通路和自噬通路的相互对话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有效保存黄菖蒲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细胞工程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有效保存黄菖蒲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该种有效保存黄菖蒲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包括步骤:材料采取、愈伤诱导培养、胚性愈伤组织的筛选与保存。本发明以黄菖蒲幼嫩胚为外植体,污染率极低、愈伤诱导率高、愈伤胚性好,繁殖系数高,同时解决了黄菖蒲愈伤组织保存中易褐化和分化等严重问题,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推广性好。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平面扫描三维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及方法
涉及一种基于平面扫描三维成像的人体安检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的安检门框架内装有平面扫描驱动单元的扫描臂,扫描臂前后两侧分别装有扫描单元的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安检门框架两侧分别装有毫米波收发机,扫描臂上端连接平面扫描驱动单元的驱动机构,控制单元连接扫描单元和平面扫描驱动单元,以使毫米波收发天线阵列进行平面扫描;控制单元连接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处理来自扫描单元的检测信号;图像处理单元连接数据采集单元,用于根据采集数据和采集数据的空间位置信息合成三维全息图像,并由显示器显示所述三维全息图像。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0
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人体温度测量方法
本项目提出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人体温度测量方法,基于集成微环谐振光谱的温度敏感特性,通过对集成微环谐振芯片输出光强与实际温度建立对应关系,实现快速准确的人体温度测量。其结构包括一光源、一微环阵列、一探测器阵列、一信号后处理单元与一实时温度显示单元。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微环谐振腔参数优化和设计,能够在30-45℃温度范围,实现精准快速的人体体温测量,响应时间优于50μs,测量精度优于±0.03℃。
北京大学 2021-02-01
一种可穿戴的人体舒适度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穿戴的人体舒适度监测装置,包括电源处理单元、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微处理器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和视屏显示单元;电源处理单元分别与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环境参数采集单元、微处理器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和视屏显示单元连接且为各单元提供电源;微处理器单元分别与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环境参数采集单元、蓝牙通信单元、语音播报单元和视屏显示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人体生理参数、环境参数及个体特征值进行分析,为使用者提供适合的建议,该装置能够根据监测结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用于人体肺部重大疾病诊断的磁共振成像仪器
已有样品/n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制的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不仅能对肺部结构进行成像,而且能提供肺部气体交换的功能信息,从而可以用于病灶早期研究和诊断分析,该肺部气体交换功能信息是目前所有其他影像学方法都无法提供的。该肺部磁共振成像仪器系统由超极化气体装置和—套多核多通道MRI系统组成,并包括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更符合人体学的新型静电放电发生器的设计
针对目前国内外的商业静电枪不能体现真实人体的分布特性的局限,本研究成果根据真实人体-手-金属放电的特性,提出了更符合人体学的静电放电发生器的设计方法,在国际国内都属首创。 本研究成果首先采用带宽为3GHz以上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真实场景的人体放电回路的阻抗特性;然后根据人体阻抗特性的测试结果,采用具有分布特性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参数拟合,获取建议模型的参数值;根据建议的电路模型和参数值,构建真实的新型静电发生器,能够体现真实人体的静电放电特性。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05
XM-F600腹腔镜手术技能训练人体模型
XM-F600腹腔镜手术技能训练人体模型   一、功能特点: ■ XM-F600腹腔镜手术技能训练人体模型可用于外科及妇产科在手术台上用腹腔镜手术器械、高清摄像机及监视器对常见腹腔疾病腹腔镜手术的模拟训练,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切开、剥离、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手术操作。 ■ 模拟腹腔镜30度镜可达到多方位观察的目的,光源LED、摄像机,镶嵌在镜头中,人体模型腹腔内的视野图像输出到22寸彩色屏幕上,操作者通过观察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操作。 ■ 模拟腹腔镜可通过拉伸调节镜头与目标的距离调节焦距改变图像的清晰度,镜头靠近腹内模型时获得局部放大图像,后退至套管口时获得腹腔内较广泛的视野,可根据操作精细度和观察需要及时调节,镜头中心视野应对准术者的器械随之移动,根据需要调整近距或远景视野。 ■ 模拟腹腔内可放置各种训练模型,包括彩豆模型、套圈模型、缝合板模型、多形状缝合模块、囊状器官模型、盲肠阑尾模型、肝胆模型、子宫附件、穿线模型、横结肠、肾及输尿管、胰腺和脾、血管模型、肠模型、器官粘连模型,可将各种训练模型根据教学需要选取一种,置入腹腔中。 · 套圈模型:在圆柱型的胶块上设有6个倒L型钢钩,受训者用抓钳抓取小圈套在其上,套满为止,反复训练,可逐渐提高速度。 · 彩豆模型:将容器内的各种颜色彩豆,抓取指定的颜色,分别抓到各自的容器中。 · 穿线模型:10余个锥形胶块的顶部,设有直径有2-3mm小的钢圈,用持针器夹持缝合线,逐个穿过钢圈,直至穿完。 · 囊状器官模型:细的部分可进行切开吻合,膨大部分可进行切开缝合或切除部分后吻合。 · 血管模型:可进行小血管结扎的训练。 · 各部内腔器官模型:使用时粘贴在背板上,防止操作时移动,对各种器官可进行切开、止血、剥离、缝合、打结练习。 · 肝胆囊模型:可进行胆囊摘除术训练,肾及输尿管模型,可进行输尿管吻合,结石取出术。 · 肠模型:可进行肠(切开)吻合术。 · 盲肠阑尾模型:可进行阑尾切除术训练,其他器官可练习剥离切除缝合等练习,模拟阑尾动脉、胆囊动脉可更换。   二、系统配置: ■ 仿真腹腔镜手术技能训练人体模型:1具 ■ 模拟手术台:1张 ■ 成像设备:1套 ■ 22寸液晶监视器:1台 ■ 模拟手术器械:5把(持针钳、弯分离钳、弯剪刀、抓钳、打结钳各1把) ■ 训练模型:1套(彩豆模型、套圈模型、多形状缝合模块、囊状器官模型、盲肠阑尾模型、肝胆模型、子宫附件、穿线模型、横结肠、肾及输尿管、胰腺和脾、血管模型、肠模型、器官粘连模型各1套)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302A人体全身肌肉解剖附内脏模型140CM
XM-302A人体全身肌肉解剖附内脏模型140CM (32部件,带数字标识)   XM-302A带数字标识人体全身肌肉解剖附内脏器官模型由全身肌肉、胸腹壁肌、上肢肌、下肢肌、颅顶骨、脑以及胸腹腔内脏器官等32个部件组成,并显示头颈部、躯干部、上肢骨、下肢骨、肌肉、肌腱、韧带、胸腹腔内脏器官、血管和脑等结构,详细展现了人体肌肉组织关系和内脏解剖结构,并有数字标识有对应的文字说明。 尺寸:高140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