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不锈钢管列置双TIG电弧高效低能耗焊接生产技术
广泛应用于汽车、锅炉及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不锈钢焊管是我国钢铁行业重点发展的高端不锈钢精品深加工产品,其由钢带卷制成管而由钨极氩弧焊接(TIG)而成,但在高速焊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咬边和驼峰焊道成形缺陷,成为不锈钢管高效焊接生产的技术“瓶颈”和行业技术发展的堵点、难点。基于此,通过研究揭示不锈钢管TIG焊接生产提速后出现的咬边、驼峰焊道表面成形缺陷形成机理,提出利用辅助TIG电弧对熔池进行热力联合调控抑制高速TIG焊接过程中咬边和驼峰焊道的形成,发明了列置双TIG电弧(Tandem TIG)高效低能耗焊接工艺,将咬边和驼峰焊道缺陷防止在萌芽状态;与单TIG焊相比,焊接速度提高1倍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很好地解决了焊接高质量和高效率难平衡的问题;开发了钨极烧蚀在线监测系统和不锈钢管在线固溶热处理系统,实现了不锈钢管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焊接生产,提升了不锈钢焊管行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基于相同热力调控理念开发了TIG电弧辅助MIG/MAG电弧高速焊接工艺,焊接速度提高75%。项目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件,制定团体标准2项,工信部认定节能技术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科技奖励6项。项目成果推动和引领不锈钢焊管生产向高效、低能耗方向发展,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a)工艺原理 (b)列置双TIG电弧和熔池图像 图1 列置双TIG电弧高速焊接工艺原理 (c)铁素体不锈钢焊管 (d)奥氏体不锈钢焊管 图2 不锈钢管列置双TIG电弧高速焊接生产 图3 钨极烧损在线监测系统 图4 奥氏体不锈钢管高速焊接生产过程中在线固溶热处理工艺流程
山东大学 2025-02-08
一种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 D 触发器电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忆阻器的非易失 D 触发器电路;包括忆阻器 ME、定值电阻 R、第一 MOS 管、第二 MOS 管、第三 MOS 管、第一反相器 N1、第二反相器 N2 和第三反相器 N3 以及将忆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构成的分压电路模块。主要是利用了忆阻的非易失和阻值随流经本身的电荷大小改变的特性,实现了触发器的锁存以及触发功能。本发明所构建 D 触发器不仅具有传统触发器的功能,而且具备响应速度快以及非易失性的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读写擦除操作方法及测试电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及其读、写、擦除操作方法以及测试电路;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包括忆阻存储单元、选址开关、控制开关以及分压电路。本电路的设计通过行列地址信号对忆阻存储单元进行选址,通过外加脉冲信号对读、写、擦除操作进行选择,并提供了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功能测试电路验证此电路结构的有效性。同时,在此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忆阻的非易失性原理,探讨了对此基于忆阻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东北师范大学在忆阻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忆阻器具有运行功耗低、读写速度快、集成密度高等优势,在信息存储、逻辑运算、类脑计算等领域有重要应用,被视为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的一种变革性技术。
东北师范大学 2022-06-08
一种水平极化翻转的铁电忆阻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平极化翻转的铁电忆阻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水平极化翻转的铁电忆阻器件包括柔性衬底;二维铁电功能层,形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第一平面电极和第二平面电极,形成在所述二维铁电功能层两侧;将所述第二平面电极接地,当未在所述第一平面电极施加电压时,二维铁电功能层中极化方向无序,器件处于常态;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电极施加正电压时,所述二维铁电功能层中的电畴发生水平极化翻转,极化方向由第一平面电极端朝向第二平面电极端,器件转变为低阻态;当在所述第一平面电极施加负电压时,铁电层中的电畴发生水平极化翻转,极化方向由第二平面电极端朝向第一平面电极端,器件转变为高阻态。
复旦大学 2021-01-12
新型高效析氧不溶性阳极
电解、电镀、电铸、污水处理、腐蚀阴极保护等电化学工程中阳极不可缺少。近来,产品的质量、特别是生产的高速化的需求,长寿命的不溶性阳极的应用急剧扩大。从节能、节约材料、不污染环境等对于所谓“绿色材料”的要求,长寿命且能使电极反应活化能降低即具有电化学催化性能的不溶性阳极被广泛需求。新型不溶性阳极是在钛基体上涂覆具有高电化学催化性能的贵金属氧化物涂层,涂层中并含有高稳定性的阀金属氧化物。新型不溶性阳极具有高电化学催化性能,寿命与铅阳极相当,析氧过电位比铅合金不溶性阳极低约0.5 V,节能;稳定性高,不污染镀液;重量轻,易于更换。新型不溶性阳极的析氧过电位也比镀铂不溶性阳极低,寿命提高1倍以上。 我国制造汽车、建筑、家电及食品饮料容器用涂镀层钢板高速电镀锌、高速电镀锌锡生产线在我国有20余条,其中13条高速电镀锡生产线用不溶性阳极全部为进口。而这些生产线使用氧析出过电位大电化学催化性能低的铅合金、铸铁、铂等不溶性阳极,存在镀液污染。此外,常规电镀、电解污水处理等方面毒性的铅合金不溶性阳极还被使用。所以,高效析氧不溶性阳极在电化学工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领域。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氯吡格雷高效制备技术
氯吡格雷(Clopidogrel)是由法国Sanofi-Aventis公司研制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能选择性抑制ADP(腺苷二磷酸)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并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 II b/III a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本品也可抑制非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不影响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口服剂波立维为粉红色,圆形,双凸,刻痕薄膜包衣片,一面刻有75,另一面刻有1171,含97.875mg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相当于75mg的氯吡格雷碱。其化学名为(+)-(S)-α-(2-氯苯基)-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基-5(4H)-乙酸甲酯硫酸氢盐,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先合成后拆分;先缩合后环合法;先拆分后合成法。方法1工艺繁琐;方法2反应时间长,且产物易消旋化;方法3总收率高,反应基本无消旋。本项目研究了一种高效的制备方法,原材料价廉易得,收得率高,产品质量好。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双轴椭圆高效振动筛
双轴椭圆高效振动筛是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授权张家口市冶金机械厂独家制造的专利(专利号:ZL 00 2 50094.9)产品。其设计宗旨是:使振动筛总体结构和筛箱运动轨迹更为合理,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筛分效率,以及结构简化,拆装方便,工作可靠等目的。 与同类产品比较,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强迫同步的双轴箱式振动器激振。利用两根轴上偏心块质量的不同,使筛箱作椭圆运动;强迫同步振动方式使筛箱启动、制动和运转十分平稳;箱式振动器保证了拆装方便;振动器重心偏移式安装使筛子总体高度减小。 2.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设计手段确保筛箱的运动轨迹更为合理,有利于筛分。 3.振动筛筛面采用双折角,有利于实现等厚筛分 4.振动筛下方合理地配置有二次隔振系统,使传到地基的动负荷非常小。 5.先进而严格的加工制造工艺确保了设计思想的完美体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
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刀具消耗全球第一,但高效刀具长期依赖进口,难以满足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和重大装备研制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实现高效切削刀具国产化的需求已迫在眉睫。针对高效切削刀具国产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构建了刀具形性协同设计技术体系;突破刀具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协同制备关键技术,发明形性可控的微纳复合金刚石涂层刀具制备新技术;提出复杂型线高速钢刀具高效精密成形新方法;发明重载高效切削超硬刀具刃口成形新技术。开发出金刚石涂层刀具、复杂型线高速钢刀具和超硬刀具等系列化产品与高效切削应用数据库系统,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中规模化应用。 金刚石涂层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内已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石涂层刀具生产线,研制出系列化金刚石涂层刀具,通过中国商飞工艺认定;还批量应用于成飞多机型和航天一院型号产品研制,替代进口,保障了重大装备研制技术安全。复杂型线高速钢组合拉刀为国内首台套,国家重点新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开发的系列组合拉刀和轮槽铣刀,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我国三大汽轮机厂重点新产品研制提供刀具技术。相关成果还应用于上飞波音737平尾梁缘条生产线、宝钢管螺纹生产线和通用汽车发动机缸盖生产线。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刀具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对企业降本增效作用显著,促进了高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0项,标准80项,软件著作权9项,出版著作4部,SCI/EI收录论文301篇,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刚石涂层刀具 金刚石涂层刀具 金刚石涂层刀具应用(C919部装现场) 汽轮机转子轮槽铣刀 燃气轮机转子轮槽拉刀 燃气轮机转子轮槽拉刀应用现场 汽轮机转子轮槽铣刀应用现场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5-11
燃料电池高效供氢技术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利用氢化物水解的高效燃料电池供氢技术,具有储能密度高、安全性好、使用便捷等优势,非常适用于kW级及以下的中小功率燃料电池的供氢,在户外电源、无人机、小型潜艇、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前景。
北京大学 2021-04-1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