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矩形体的自动化检测与三维重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矩形体的自动化检测与三维重构系统及方法,包括驱动位移模块、激光扫描模块、 纹理采集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其中:驱动位移模块包括多轴步进电机驱动器、X 轴平移台、Y 轴平移 台、Z 轴平移台、旋转台和载物台;激光扫描模块设于载物台上方,用来采集待测矩形体表面的激光点 云;纹理采集模块设于 Z 轴平移台,用来采集待测矩形体表面的纹理图像;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多轴步进 电机驱动器、激光扫描模块和纹理采集模块。本发明在激光点云获取分析、图像拍
武汉大学 2021-04-14
便携式大范围三维场景全景重构与智能监控系统
由本团队研制开发的便携式大范围三维场景全景重构与智能监控系统是用于移动机器人、环境监控、灾难救援等领域的三维环境感知、建模与监控的最新一代产品。本产品由自主研发的硬件设备和专用配套软件两部分构成。本产品还可与视觉传感器配合使用,并基于自主专利技术实现三维激光数据与视觉数据的像素级融合,从而基于RGB-D数据实现大范围三维场景的建模与重构。该成果属于自主创新成果,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本产品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旋转云台,可实现360度全景激光测距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写重定向的纠删码存储重构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写重定向的纠删码存储重构优化方法, 将写入失效数据节点的数据重定向到由存活节点空余空间所组成的 RS 阵列,将数据重定向过程与包括失效数据节点的重构、重定向数据 的迁移以及迁移所引起的校验数据更新的数据迁移过程分开处理,降 低二者对磁盘、内存、网络带宽等资源的竞争,在加速后台重构过程 ·899·的同时,优化前台用户访问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于规则网格 DEM 的结构化多尺度重构方法
一种适于规则网格 DEM 的结构化多尺度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1,谷地汇水区域的提取 及结构化组织;步骤 2,谷地选取与汇水区域的合并;步骤 3,基于合并后的汇水区域进行约束内插生 成新的、删除次要谷地后的 DEM。其优点是:通过实验对比,传统重采样及滤波综合方法无论谷地和 山脊大小同等程度地削减正向、负向地貌,没有顾及地理特征的保持;而采用本发明方法综合后,图中 表示次要谷地的等高线弯曲呈现成组删除的效果,表示主要谷地源头的等高线弯曲保持较好,与专家手 工综合的效果接近。
武汉大学 2021-04-13
基于可重构计算的张量处理架构及其工作模式、FPGA开发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重构计算的张量处理架构及其工作模式、FPGA开发板,整体架构包括:QSFP接口、DDR存储模块、访存控制模块、微码控制模块、矩阵模块、片上共享存储模块、控制网络、RISC‑V处理器、可重构计算接口模块、可重构计算模块、可重构配置模块和结果返回网络。整体架构的工作模式分为两种:CPU控制模式和集群计算模式,CPU控制模式用于单片计算时通过CPU控制全局的计算和输出;集群计算模式用于与上位机连接配合上位机执行矩阵计算等计算任务;整体架构通过FPGA开发板实现,FPGA开发板采用Virtex UltraScale+VU13P作为主要逻辑实现平台。本发明通过片上微码的动态粒度配置,可以实现多种运算模式,提升硬件的利用率;硬件实现了多种配置的策略,泛用性高。
兰州大学 2021-01-12
一种低剖面方向图可重构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剖面方向图可重构的基片集成波导H型喇叭天线,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电可调馈电网络、辐射单元和直流偏置电路。本发明的方向图可重构的基片集成波导喇叭天线可以实现主波束方向在水平面0°、90°、180°和270°扫描,具有低剖面、宽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东南大学 2021-04-11
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研制
受到技术出口限制等原因,目前,我国的红外探测技术无论是在技术水平、产品性能、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本项目采用新颖量子点纳米材料,制备新型结构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以窄带隙IV-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为光敏感层,研发红外上转换光子探测器,实现对微弱入射光(特别是红外光)进行探测及成像的芯片设计,并用于其他安监和夜视应用研究。实现从紫外到中波红外(20µm)的一体化、超宽谱段的微弱光探测与成像。完成超宽光谱微弱光探测及成像芯片制备,实现红外领域高精尖技术的自主可控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红外“中国芯”,意义重大、市场广泛。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5-09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元素分析仪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是一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脉冲激光在待测样品表面激发产生等离子体,通过等离子体发射的光谱波长和强度信息,分别获得待测元素的种类及含量。LIBS技术因具有无需制样、分析速度快、远程非接触、可实现对任何物质的多元素同时分析等特点,被誉为分析领域的“未来超级巨星”,在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地质、深海探测等领域都极具应用前景,特别是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搭载LIBS系统登陆火星开展地质勘探,使得该技术再次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LIBS系统主要由激光器、光谱仪、探测器和时序控制器等核心单元组成,典型的LIBS检测系统如图1(左)所示,光谱图如图1(右)所示。 图1典型的LIBS检测系统(左)与LIBS光谱图(右) 本团队对LIBS技术进行了长达15年的攻关,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了从台式、移动式到手持式的系列国产LIBS元素分析仪,实现了6种LIBS成分分析仪器的国产化,并成功推动其在金属材料、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从基础研究、装备研发到工程应用全链条展开(如图2),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 图2团队对于LIBS技术从基础研究-装备研发-工业应用的全链条攻关 (1)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高精度LIBS分析新方法 针对LIBS技术存在自吸收效应、基本效应和光谱波动性大等问题导致其探测极限低、灵敏度差和分析精度低的难题,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 1)提出采用OPO波长可调谐激光对等离子体中基态粒子进行能态选择性激发的新方法,从源头上阻止了LIBS自吸收效应产生,从而获得自吸收免疫的LIBS本征光谱。 2)提出采用微波对等离子体进行瞬时加热,获得温度场均匀分布的等离子体,实现宽光谱多元素的自吸收效应遏止。 3)提出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图像-光谱融合的图像辅助LIBS技术,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对定标曲线建立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LIBS的定量分析精度。 4)针对工业现场物质的快速高精度定量分析需求,提出一种仅需一个标准样品就可完成定量的LIBS单标样法和一种可克服自吸收效应影响的LIBS无标样定量方法。 5)针对生物体、食品、中药等疏松含水组织基体复杂,导致光谱信号微弱且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从光谱预处理-特征提取-机器学习模型的全链条定性定量分析算法,相比于传统分析方法,可将分析精度提高10%。 6)提出一种面向金属3D打印构件的激光谱-超声同时检测技术,可同时对金属3D打印构件的表面元素分布、内部缺陷、残余应力和晶粒度进行同步分析。 (2)高精度LIBS成分分析仪研制 针对LIBS的光机电系统难以集成的难题,团队通过构筑模块化“笼式”光路系统,研制了共聚焦显微光学系统、同轴信号采集、放大装置等新技术,成功将OPO共振激发和等离子体图像-光谱融合新技术集成到LIBS成分分析仪中,实现了10-7量级的LIBS探测极限,将LIBS探测灵敏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探测稳定性优于2%。所研制的系列激光探针元素分析仪如图3所示。 图3台式到便携式系列LIBS分析仪
华中科技大学 2022-10-11
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作物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快速无损地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并根据实时监测结果对肥水管理方案进行定量调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环节。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团队将定量光谱分析方法与作物生理生态原理相结合,通过实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多年的田间试验,构建了作物冠层和叶片水平的反射光谱库,着重解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作物高光谱响应模式和时空变化规律,提取了作物主要生长指标的特征光谱波段和敏感光谱参数,构建了叶片、冠层、区域等多尺度的作物生长指标光谱监测模型;同时,定量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模式,构建了基于产量目标的生长指标适宜时序动态模型,进一步耦合实时苗情信息,综合利用养分平衡原理、氮营养指数法、指标差异度法等,集成建立了多路径的作物生长实时诊断与定量调控技术;将上述监测诊断技术与软硬件工程相结合,研制开发了面向多平台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装置和基于遥感的作物生长监测诊断系统等简便适用的软硬件产品,进而形成了基于反射光谱的作物生长指标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生长的实时监测、精确诊断和智慧管理。 该成果突破了作物生长监测、诊断、调控一体化精确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技术升级;并且促进了农学与遥感、信息、工程、物联网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创了作物精确栽培与智慧农业的新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带动了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与开发应用。 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成果先后得到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2011年的成果鉴定认为(罗锡文院士主鉴),该研究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作为稻麦精确管理关键技术,入选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4~2015年“四主推”推介名录,团队起草的《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诊断技术规程》入选2014年江苏省地方标准项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河南、江西、安徽、河北、浙江等水稻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示范应用,表现为明显的节氮和增产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推进精确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功能化纳米材料单颗粒光谱学
在努力打造世界顶尖的光学成像与多维度分析仪器平台,指导和推动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从而为纳米光学、光电子技术、超分辨亚细胞成像、单分子检测、量子通讯和大数据存储等领域的下一次突破提供“利器”。 当今的纳米材料合成已经实现了高度可控,但即使是同一批次合成的发光纳米粒子,单个颗粒的光学性质往往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尺寸、形状、结构缺陷、表面基团和电荷等方面的细微影响。这一构效关系是与材料科学、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