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超轻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
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减震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单兵装备、3C产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研制了镁锂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技术、熔炼技术、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超轻(密度约为1.5g/cm3)、高强(抗拉强度200-300MPa)、高模量(70-100GPa)、高稳定性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建立了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全链条中试制备平台,部分产品样品已经在航空航天、单兵装备等领域获得试用。 现已建成材料试制平台包括超细粉体制备中试线→100kg级镁锂合金真空熔炼系统→638T挤压中试线→微弧氧化+电泳中试线→机械加工→产品检测等一套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产品试制所需的专用装备,在镁锂基复合材料制备方面形成了专门的制造技术、检测技术和工艺规范,可以满足小批量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面的需求。 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延展性,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当今世界对结构材料轻量化、减重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镁锂合金在需要轻量化结构材料的交通、电子、医疗产品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超轻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
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减震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在航空、航天、武器、单兵装备、3C产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研制了镁锂基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设计技术、熔炼技术、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了具有超轻(密度约为1.5g/cm3)、高强(抗拉强度200-300MPa)、高模量(70-100GPa)、高稳定性的稀土金属间化合物增强Mg-Li基复合材料,建立了镁锂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全链条中试制备平台,部分产品样品已经在航空航天、单兵装备等领域获得试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5-09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
钱逸泰院士,江苏无锡人,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 年起为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8 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无机非金属等纳米材料制备;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及应用;3、新型纳米材料及复合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近年来,钱逸泰领衔的资源循环与清洁能源创新团队从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制备的研究,发展了纳米硅等电极材料的简单合成技术,并被全球著名期刊《Nature Materials》作为亮点研究报道。2020 年重要锂电成果有:Energy Storage Materials:MXene 骨架上非晶液态金属成核晶种实现各向同性的锂成核和生长助力无枝晶锂负极Adv. Energy Mater.:通过改变阳离子溶剂化鞘结构在水系电解液中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室温液态金属的界面钝化实现 5 V 锂金属电池在商业碳酸酯基电解液中的稳定循环ACS Nano:商用合金和 CO 2 制备的二维硅/碳助力柔性 Ti 3 C 2 Tx-MXene 基锂金属电池
山东大学 2021-04-13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合作研制开发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及设备已经成熟,研制的电磁搅拌制备铝合金半固态坯料连铸设备可以制造直径为50~100mm的铝合金非枝晶半固态连铸棒料,研制的感应加热技术可以将铝合金非枝晶坯料快速加热到固液两相区,半固态坯料温度差可控制在1~2℃之内,研制的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可成形各种铝合金零件毛坯。目前,该项目已经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目前制备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工艺是电磁搅拌方法,该工艺制备的半固态连铸坯料纯净, 不易卷入气体, 控制方便, 产量大。铝合金半固态连铸坯料的最佳重熔加热工艺是电磁感应加热,该工艺加热速度快、效率高,组织均匀,坯料不易变形。非枝晶铝合金在半固态成形中不会喷溅,凝固收缩小,毛坯致密,能够热处理强化;毛坯不存在宏观偏析, 性能更均匀;可以实现近终成形,大为减少机加工量,降低生产成本;易于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高;减轻了模具的热冲击, 提高了模具的寿命。 目前,铝合金半固态成形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零件和耐压阀体零件毛坯,如汽车制动总泵壳、油道、轮毂等,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要求较高的零件毛坯,如航空、摩托车用铝合金零件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蜂蜜固态化关键技术装备
项目 2011 年通过安徽省农委和科技厅鉴定。核心技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 等奖。 1、项目简介 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上等的天然食品,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甜美风味,而且有丰 富的营养和优越的生理保健功能,自古就作为朝贡珍品。然而蜂蜜的高粘度,使 其携带和食用都很不方便。 项目采用自研的快速低温脱水高新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蜜的有 效成分和风味,将液态蜂蜜制成糖果的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其食用和携带。 2、创新要点 实现高粘度物料的快速低温脱水技术及其最终水分的准确控制技术; 克服果糖的粘牙性;产品实现抗高温形变。 指标:蜂蜜的含量大于 90%,不改变蜂蜜的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营养。创新: 产品为国内外首创。 3、效益分析 2010 年开始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2011 年实现产值约 二千万元,利税五百多万。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技术在江苏、安徽、新疆等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 司实现产业化。 授权专利: 固体蜂蜜糖果及其制造方法 201010531194.X 
江南大学 2021-04-11
蜂蜜固态化关键技术装备
项目 2011 年通过安徽省农委和科技厅鉴定。核心技术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 等奖。 1、项目简介 自古以来蜂蜜就是上等的天然食品,它不仅具有独特的甜美风味,而且有丰 富的营养和优越的生理保健功能,自古就作为朝贡珍品。然而蜂蜜的高粘度,使 其携带和食用都很不方便。 项目采用自研的快速低温脱水高新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蜜的有 效成分和风味,将液态蜂蜜制成糖果的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其食用和携带。 2、创新要点 实现高粘度物料的快速低温脱水技术及其最终水分的准确控制技术; 克服果糖的粘牙性;产品实现抗高温形变。 指标:蜂蜜的含量大于 90%,不改变蜂蜜的原有的风味、口感和营养。创新: 产品为国内外首创。 3、效益分析 2010 年开始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实施产业化,2011 年实现产值约 二千万元,利税五百多万。 4、推广情况(已推广企业) 技术在江苏、安徽、新疆等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在皖南大鹏天然产物有限公 司实现产业化。 授权专利: 固体蜂蜜糖果及其制造方法 201010531194.X
江南大学 2021-04-13
固态浓香型白酒的发酵方法
 浓香型白酒采用续糟发酵工艺, 经过多轮次发酵在糟酪中生成有机酸、醇类、酘类和酷类等物质。长年发酵的窖池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与驯化,形成了一批与产香有关的独
西华大学 2021-04-14
饲用布拉迪酵母固态发酵技术
该技术利用现代发酵工艺以廉价或废弃资源为原料,在控制条件下高密度培养布拉迪酵母,低温条件下干燥可制得高活菌率微生态制剂类产品;在控制条件下菌体自溶,可得到含有丰富氨基酸、糖类、功能性小肽、酶、维生素等营养因子的酵母培养物,极大地提高了原料的营养价值和应用效果。 发酵产品活菌数30亿/g以上,干燥存活率80%以上;酵母培养物自溶率80%以上,还原糖、粗蛋白、多肽、维生素含量都显著增加(7%以上)。 该技术可利用麸皮、酒糟、糠粕、土豆泥等来源广泛的大量加工副产物和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酵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水产、单胃动物、特种毛皮动物等畜禽养殖业。可利用发酵饲料厂现有设备改造或投资建设新型自动化发酵车间生产。 酵母培养物按1-5%,微生态制剂按5‰添加在基础日粮中,国内需求总量在百万吨以上,市场需求量巨大,随着养殖业转型发展,需求量将会逐渐增加。 转化条件:饲料厂及发酵饲料厂所需设备,需根据原料调整工艺和设备,投资需根据生产能力具体核算。 成果完成时间:2014年6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锂电池管理系统AI算法研究
本项目聚焦于锂电池管理系统在智能化监测与预测中的关键痛点,尤其拟面向电池容量衰减预测、SOC/SOH估计不准、电池剩余时间不准确、MAP/SOP估算等方面。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构建融合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电池状态预测模型,拟实现高精度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估计的优化,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水平与安全性。 解决方案方面,项目基于实地检测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数据构建训练集,采用轻量级线性回归模型及改进型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优化,并结合特征工程技术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设计适用于边缘计算的部署方案,使模型可在BMS嵌入式硬件平台实时运行,降低对计算资源的依赖。 在竞争优势方面,项目成果具备算法轻量化、部署便捷、预测准确度高、兼容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电力储能、电动汽车等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场景。相比传统BMS方案,该AI算法可显著提升电池使用效率与寿命,精准估算SOC/SOH,降低维护成本。 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合作企业内部储能设备中开展应用测试,初步反馈表明荷电状态预测准确度提升40%左右,电池健康度准确度提升40%左右,系统响应及时,具备较高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智能电池管理系统方向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前景。
西南大学 2025-05-12
电池安全
欧阳明高院士长期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系统研究(包括电控内燃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系统、多能源混合动力等),尤其是在面向排放控制的发动机新型电控高压喷油原理与系统研制、保障电动汽车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与主动防控,优化燃料电池耐久性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动力设计与控制方法等三方面开展了从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到推广应用的系统性工作,建立了汽车动力系统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比能量发展的趋势,我们很快就会向300瓦时/公斤的所谓的高镍三元811电池很快就会进入市场,清华大学专门建了电池安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目前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跟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宝马、奔驰、日产等大公司。研究重点是在热失控的三个方面,一是热失控的诱因,包括热、电、机械的原因。二是热失控发生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从而在材料设计层面加以防护。三是热蔓延,一旦单体电池防止不了热失控,就得有二次防护手段,就是在系统层面要切断热失控的蔓延,只要切断蔓延就可以防止事故。我们对高比能量电池的热失控控制,不仅靠材料本身,还要从系统层面来进行。目前,在电池管理系统方面,国内的产品的功能不足、精度不够,尤其是安全功能是不全,因此需要加大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力度。清华在电池管理系统的积淀比较丰富,已经获得65项专利授权,这些专利在国内外著名公司合作中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专利也授权给了奔驰汽车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比能是全世界范围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把握高比能量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基于各国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比较,短期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下一步将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综合考虑电池成本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我们建议我国也应该走类似的路径,即短期是液态电解质,发展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炭负极,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和热蔓延的抑制来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类电池能够满足电动汽车500公里续驶里程的要求。
清华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70 7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