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中医药院校、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首届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单位。 学校在省属高校中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最多,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权,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首批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承担单位。硕士点数量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的办学特色,顽强拼搏,砥砺奋进,经过几代人辛勤耕耘和不懈奋斗,培养出十余万中医药人才和健康服务相关专业人才。 学校致力于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名校建设,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现在学校三校区(含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办学,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7.1万册、电子图书50.4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置17个教学机构,4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5所教学医院、97处实践教学基地、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中医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医精诚,努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拥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点,学位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拥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与40余所国外知名大学、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589人。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96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 学校坚持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现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药学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1个;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和制药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重点培育专业群。建设3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33门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建成在线课程23门。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学校充分发挥孔孟之乡、扁鹊故里、针灸发源地的文化优势,坚持把中医文化和齐鲁文化作为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塑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品格。成立了省级中医药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策划承办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专题论坛,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首次将中医药文化推向高层次国际学术平台。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敦厚朴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鲜明特点,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山东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的优秀学生。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驱动,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取得丰硕成果。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近十年,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9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3项,连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25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 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新征程再创新辉煌。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和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内涵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大学,努力在服务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征程中争创一流,走在前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02-01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2022-05-24
专家报告荟萃④ | 郑友取:高质量建强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关键和特点就是创新,首要的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创新,人才创新要依靠教育创新。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4-12-06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领导赴大连理工大学调研交流
2024年12月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家俊赴大连理工大学调研。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会见李家俊副会长一行并座谈交流。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吴英策,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弛参加座谈会。
大连理工大学新闻网 2024-12-13
关于公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拟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关于公示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拟获奖项目名单的通知
云上高博会 2025-01-02
教育部关于公布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获奖名单的通知
经专家评审、项目公示、大赛监委会核查,共产生获奖项目4640个。
教育部 2025-04-10
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自然指数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封面研究论文
研究利用天然植物多酚化合物木犀草素与微量营养元素金属锰离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具有类酶活性的材料(Lu-Mn纳米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在微酸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可高效地将H2O2转化为具有肿瘤细胞清除能力的·OH,能够有效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四川农业大学 2025-02-24
专家报告荟萃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明教授: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探索
北航有幸入选全国第一批10家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2022年9月份正式挂牌,目标是实现“一个特区”“三个转变”“五个强化”,在重大工程创新实践中培养科学家式的工程总师。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2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为服务国家创新发展需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逐步起建立了校领导主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学院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并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定期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部署并出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效举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2-08-10
专家报告荟萃㊴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志群:产业学院的理论与实践
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专家报告产业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志群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3-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1 42 43
  • ...
  • 166 1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