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非控环境下基于视频的人脸识别系统
本项目实现自然视觉监控环境下单/多人的人脸检测、跟踪及识别。系统能实现单样本条件下,完成视频中所出现人物的身份判别,能应对自然监控环境下的光照、姿态、表情变化及面部遮挡物的改变。目前,系统识别精度在千人库小规模测试中达到 95%以上,识别速度为 25 帧/秒。系统主要特点在于: (1) 不同环境下的人脸特征点标记:以主动外观模型为基础,初始化后经过一组级联回归器的数次迭代来优化标记点,最终得到足够精度的标记点。方法能适应多姿态、多表情以及多种光照等自然环境下的人脸。 (2) 高效的有效人脸检测、跟踪及确认机制:在监控视频中,人脸在某些帧会出现模糊、严重遮挡而使得脸部特征严重缺失,此时所捕捉到的人脸已不适合进行识别。为此,通过建立高效的模糊及遮挡判别机制,自动抛弃原始检测到的非人脸和非正常人脸,完成非连续帧多个人脸的有效跟踪。 (3) 鲁棒且具有区分度的人脸特征提取机制:考虑到校正后的人脸仍然与原始样本人脸存在差距,从多个尺度从校正后的归一化人脸中提取不变性特征,能适应多种环境改变,同时设计特征投影空间,进一步加强样本区分度。 (4) 高速有效的识别确认机制:为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建立视频识别序列中正确识别确认机制,通过 voting 方式,删除序列中的误识别,保留正确识别结果。 此外,为提高系统对人脸表情和眼镜等遮挡物的适应性,正在进行二次版本的提升工作,目前已完成人脸表情归正以及遮挡物自动摘除的仿真,部分仿真结果。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大规模代数系统新型快速算法及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
成果描述:旨在为大规模代数系统设计新型高效的求解算法,并结合信息科学进行交叉研究。在大规模代数系统新型Krylov子空间算法及其基础理论、复杂电磁计算、图像处理高性能数值方法、动力系统与智能控制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例如:解决了科学计算中的有关基础或困难问题;提出了Lanczos双共轭A-标准正交短递归Krylov子空间迭代法BiCOR/CORS/BiCORSTAB方法、一种新的“二维双连续投影(2D-DSPM)方法”等一系列高效算法;为求解复杂电磁问题产生的复杂线性系统设计了高效算法与预条件技术;提出了一些新型高效的边界处理、图像复原方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好的复原质量;将数值代数与特殊矩阵分析和神经网络交叉研究取得成果。市场前景分析:本成果隶属于计算数学学科的数值代数领域,是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本项目着眼于科学与工程问题当中的难于解决的数学问题的快速算法及其理论研究,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若干大数据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成果不涉及经济效益,亦不涉及直接应用。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主要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构建的新方法新理论得到了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相关工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引用。通过国际合作,本项目提出的相关快速算法已通过国际合作研究被法国INRIA、法国LAPLACE国家实验室、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用于解决科学计算中的大规模代数方程组求解难题。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Dijkstra算法的高精度物联网小区无人智能运输车的设计
产品服务:项目旨在设计出一款基于Dijkstra算法的高精度物联网小区无人智能运输车。该项目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实车与模型车的同步开发和基于eclipse平台的APP开发。在实车和模型车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常规车载传感器实现小车的“智能化”,利用Dijkstra算法解决最短路径选择问题。利用计算机语言完成在eclipse平台上的APP开发,实现APP同时与实车和模型车的互联,实现智能运输小车运输末端的配送。市场概况:本项目希望将来与各电商平台合作,APP与电商、外卖软件结合,将网上购物彻底融为一体;同时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提升小车的智能化以及无人驾驶的精确度,真正做到在小区内取代快递员完成最后的运输任务,并能提升效率、安全性,以及节省财力、人力,并初步形成小区内智能化的高精度物联网。  商业模式:本项目希望采用先试点后普及、先免费后收费的盈利模式。在四星及五星级小区先行免费试点,收集用户反馈评价,统计满意度。改进后逐步开启按时效每户收费,并最终普及三星级小区及更多居民居住区。
同济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互动方案编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电网互动方案编制方法,根据具体的互动需求、配电网用户的申报互动容量和互动成本以及互动用户的功率和电量数据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得到各互动用户的用电曲线,并根据各互动用户的用电曲线制定各互动用户的参与互动的调度计划。根据上述方法制定的调度方案,模拟各互动用户的响应行为。本发明通过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合理安排需求侧用户的互动方案,降低配电网的峰谷差,减小新能源发电出力波动的影响从而实现配电网中电源、负荷的协调运行,达到配电网整体消纳新能源以及可靠经济运行的目标。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格子复杂性算法的无线动态麻醉深度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格子复杂性算法的无线动态麻醉深度检测方法。该发明方法是基于以下麻醉深度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采集模块采集脑电信号对该模拟脑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该将其转换为数字脑电信号。无线传输模块通过WiFi无线网络,将采集模块输出的数字脑电信号数据上传到数据处理模块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处理,分别计算格子复杂度、边缘频率、爆发抑制比,并利用决策树算法拟合得到麻醉深度指数并显示。由于使用了无线传输模块和格子复杂性算法,使得该发明方法省去传统检测装置的导线所带来的不便,且算法简单,实时性强。
浙江大学 2021-04-13
基于Dijkstra算法的高精度物联网小区无人智能运输车的设计
项目旨在设计出一款基于Dijkstra算法的高精度物联网小区无人智能运输车。该项目主要可分为两个部分:实车与模型车的同步开发和基于eclipse平台的APP开发。在实车和模型车的开发过程中,通过常规车载传感器实现小车的“智能化”,利用Dijkstra算法解决最短路径选择问题。利用计算机语言完成在eclipse平台上的APP开发,实现APP同时与实车和模型车的互联,实现智能运输小车运输末端的配送。
同济大学 2021-02-24
大规模代数系统新型快速算法及与信息科学的交叉研究
旨在为大规模代数系统设计新型高效的求解算法,并结合信息科学进行交叉研究。在大规模代数系统新型Krylov子空间算法及其基础理论、复杂电磁计算、图像处理高性能数值方法、动力系统与智能控制理论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例如:解决了科学计算中的有关基础或困难问题;提出了Lanczos双共轭A-标准正交短递归Krylov子空间迭代法BiCOR/CORS/BiCORSTAB方法、一种新的“二维双连续投影(2D-DSPM)方法”等一系列高效算法;为求解复杂电磁问题产生的复杂线性系统设计了高效算法与预条件技术;提出了一些新型高效的边界处理、图像复原方法,具有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好的复原质量;将数值代数与特殊矩阵分析和神经网络交叉研究取得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1-14
一种基于改进麻雀优化算法的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麻雀优化算法的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获取光伏电池的实测电流和实测电压;2)建立光伏电池模型,并将模型估计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均方根误差作为目标函数;3)将levy飞行和螺旋搜索机制融入到标准的麻雀优化算法中,形成改进的麻雀优化算法;4)使用改进的麻雀优化算法最小化目标函数,对光伏电池模型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获取最佳参数并建立数学模型;5)基于获取的最佳参数及模型进行外电路i‑v特性预测;本发明具有快速收敛、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以及较高搜索精度的特点,能够显著提高对光伏电池模型参数辨识的准确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基于线性链表的图像置乱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线性链表的图像置乱方法,方法简单,安全性好,置乱度高,通用性强,并且能抵抗一定的攻击,可以很好的用于信息隐藏的预处理和图像加密,而且可以满足数字图像加密和隐藏的鲁棒性要求。
辽宁大学 2021-04-11
用于体视三维显示图像生成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体视三维显示图像生成系统及方法。配合光场重建和视场拼接的显示原理获取现有大部分体视三维显示系统的图像源。生成系统包括二维显示单元阵列、透镜阵列、孔阑阵列、定向散射屏、精密导轨、图像采集系统及计算机。生成方法步骤包括:循环扫描显示点;图像采集系统捕获识别;获取映射坐标关系;视角图像源变换;移动图像采集系统重复操作;对各图像进行叠加获取最终显示所需的图像源。本发明视具体的三维显示装置不同而采用灵活且操作性强图像处理方法,优点在于可用于基于平板显示器或多投影的体视三维显示系统中获取图像源。该系统及方法综合考虑了系统成像像差与系统精度问题,可在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下获得校正过的图像。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1 32 33
  • ...
  • 63 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