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轨道交通教学实训解决方案
在轨道检测实训中利用各类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可以对高速铁路板式无碴轨道线路进行检测及精调实训以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对轨道线路结构进行检测及精确调整作业流程进行整体的学习,让同学们掌握高速铁路施工过程及运营过程。同学们还可以掌握高精度伺服马达全站仪在施工过程及运营过程中的运用,了解无砟轨道线路控制测量作业流程,以及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及粗铺、边线放样测量等。在掌握高速铁路施工过程及运营过程中,学会无碴轨道线路 CPIII 控制测量作业流程,最终具备高速铁路线路工岗位检测及调整轨道结构的技能,成为行业需求性人才。
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2022-07-01
立方幻境医学虚拟仿真教学硬件产品体系
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和体验模拟现实世界场景的仿真系统,可使用户沉浸到模拟现实的环境中并进行交互操作。立方幻境医学虚拟现实系统中所有医学场景和操作动作均可被操作者介入进行交互式操作;可将传统模拟人无法展现的视角盲点通过计算机图形模拟以透视、剖视等多角度实时呈现,使操作更贴近实际规程,让学生、医护工作者在课堂、实训中更易理解和掌握,让教师、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更轻松解释疑点和难点。系统可分为单人和多人等多种模式。 (1)、VR虚拟现实系统 (2)、AR增强现实系统 (3)、MR混合现实系统-Hololense (4)、浸式3D立体虚拟现实交互系统 (5)、CAVE四面融合沉浸式交互式教学系统 (6)、力反馈虚实结合训练系统 (7)、虚实结合一体机台车 (8)、虚实结合产品体系
厦门立方幻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2-06-23
数字化实验教学解决方案
职站是一款辅助院校教开展专业实训教学的云智能平台,可满足实训教学的教、学、练、考、赛的全场景需求,为院校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智能云上实训室。平台设计遵循着极简、高效、灵活的理念,可帮助院校老师0门槛开展实训课程,每个实训都有配套的学习资源和实训项目,支持自定义发布考核和练习,内置AI智能判分和大数据追踪统计分析,可多维度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并且通过可视化的图表和实验报告直观展示师生的教、学成果,可帮助院校高效,便捷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实现实训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特色亮点   金融+科技+大数据 平台集成有30+款产品,可满足计算机、大数据、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相关专业开设实训课程。院校可自主选择:3D银行综合、担保,Python程序设计 、经济金融建模实验、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 、量化投资策略建模 、大数据分析、金融随机过程、Python数据采集、区块链交易所等等。可满足计算机、大数据、金融,金融工程、金融科技等相关专业开设实验课程。 沉浸式岗位模拟与案例实操 平台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经典案例和仿真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的职业实操能力。 大数据统计分析 大数据追踪每个老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可视化的图表,还支持依据不同维度进行展示,轻松实现实训教学可视化和可量化。 云上实训室 随时随地,无需安装部署,只需登录网站即可使用实验课程资源,可满跨专业跨校区,不同教学场景下的教学需求。 资源融通共享 学校可自主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中心,老师可以在这里创建优质的课程,支持视频,课件,教案等不同格式的教学资源上传,让全校甚至全国师生共同学习一起分享。 跨专业交叉实训 平台可支持定制化的跨专业交叉实训课程,依据院校新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多学科实训项目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  
深圳或然科技有限公司 2023-03-03
废旧轮胎回收与综合利用交易云服务平台
项目成果具有很强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推广潜力,受到专家高度评价。
中央财经大学 2021-02-01
用于微纳操作的微运动平台设计与控制
主要技术要点(创新点) : 设计一种基于柔顺机构仿生物尺蠖运动规律设计的微动机器人。 设计了一种能夹持不同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物体的新型空间微夹持器。 针对微夹持器在夹持微小物体过程中的粘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振动控制的释放操作方法。项目背景:该成果来源于胡俊峰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柔顺机构的智能微操作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微操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微机电系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成果主要研究微操作机器人的力学建模、设计和控制。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新冠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
日前,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大数据与复杂网络研究团队同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一起,组建新冠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助力新型流行病研究和防控,给多个省份和国家有关部委等提供了8份数据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议报告,为防控和战胜疫情贡献出了科学智慧。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大数据与复杂网络研究团队基于新冠病毒大数据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利用海量多源异构大数据,结合疫情发生发展规律,对人群流动及传播风险进行了综合建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特别是团队通过分析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大数据,建立起疾病传播模型,测算出了疫情扩散蔓延阶段武汉市向全国各地区的输出人口状况和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指数。还有许多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客运数据,研判各个地区及城市的感染风险。也有学者采用“百度迁移”所提供的人口流动数据,通过春运期间从武汉流向全国各省市的人口规模(不包含港澳台数据)和全国感染病毒人数的可视化分布,直观解读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加以推断,武汉封城之后,二次传染所造成的病毒传播将日趋占主导地位,传播程度和各省市的人口密度以及管控措施等密切相关。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及类案推荐平台
该成果是全行业第一款面向医患纠纷的专业化调解平台,已从简单的类案推荐系统演变为面向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一体化、专业性、共享的在线办案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在线申请、远程受理;2、在线审批、实时监管;3、在线流转、智能调解;4、分层统计、自动归档。其作为当事人、调解员、专家、中心主任、行政指导人员一个共享平台,在提供各种便捷、规范、智能服务的同时,实现医患纠纷调解信息由事后的补录到在线实时、精准、智能的采集、监控和统计,为进一步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奠定坚实基础。平台的应用情况已在江苏省13个地市医调中心系统试运行;作为一款专业化调解平台,已受到江苏高院的重视,现已正式与其非诉大平台完成对接,进入试运行阶段。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大规模知识图谱的构建及智能应用平台
成果介绍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社交网络、大数据、信息检索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0余项企业联合研发项目等。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总装预研、863课题等项目。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防、科技情报、医疗、智慧司法、智能制造等行业。担任数十个重要国际会议和国内外重要期刊的程序委员或审稿人。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研究工作被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引用1500余次。技术创新点及参数面向多源异构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大规模知识图谱的高效融合技术;面向跨媒体异构数据的知识表示技术;基于语义关联和知识驱动的信息汇聚技术;面向复杂问题智能问答技术;基于知识和机器学习和问题推理和分析技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
综合利用GNSS、UWB、INS、LiDAR、相机等传感器,通过对顾及GNSS系统偏差的GNSS RTK/INS紧组合定位方法、GNSS/UWB/INS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方法、GNSS/INS/LiDAR同步定位与构图方法、基于单目视觉SLAM/INS组合定位方法等一系列核心算法的研究,搭建完成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室内外一体化高精度定位平台。该平台由硬件平台和数据处理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平台实现各类传感器的固定、时空基准统一以及原始观测数据采集与解析等功能,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组合定位定姿、三维构图等功能。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在室外复杂环境、室内外交互区域以及室内环境下的定位精度可达20cm以内。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05-04
基于AI技术的通用网关及数据管理平台
本项目研发了一套完整的现场数据采集服务支撑技术,提供了数据采集集成服务的商业运营新模式。针对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场数据采集需求,整合了综合感知、AI智能处理、网络安全传输、数据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输出等多个环节,把经过质量分析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实时数据,作为产品对接到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的数据池,供后续数据处理和应用分析。整套技术包括4大模块:1)智能网关:基于具有AI能力CPU的智能网关,完成对多种传感信息的有效采集,并安全传输给数据前置云服务器;重点研究基于小目标的AI图像分类算法。2)AI模型管理系统:实现对智能网关中视觉AI感知中的模型计算和管理,该系统可以统一部署也可以部署的用户指定的内网服务器中。3)数据管理和标准化处理:数据有效性管理、数据质量评估、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安全机制。4)智能运维:开发一套基于移动APP的智能运维系统,为运维人员提供有效帮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和数据的有效性。 如图所示,项目完成了对于现场数据的传感、传输、管理、输出和设备运维等一系列工程实现。应用范围: 1、智能网关: 开发基于具有AI能力CPU的智能网关,完成对多种传感信息的有效采集,并安全传输给数据前置服务器。 综合接入能力: 包括有线传感器和特定的无线传感器、与现有系统的对接 有效感知能力: 实现基于图像的AI视觉感知能力,重点研究基于小目标的图像分类算法 安全传输能力: 提供4G、5G、NB-IOT的上行传输模块化替换 提供安全的加密手段,保证数据安全 现场调试配置能力: 具有现场WiFi调试功能,方便安装和运维人员现场配置和检测 软件和通信标准版本现场升级 2、AI模型管理系统 需要实现对智能网关中视觉AI感知中的模型计算和管理,该系统可以统一部署也可以部署的用户指定的内网服务器中。 样本管理能力 原始样本管理、样本实例库分类和管理、检测样本管理等 模型计算和管理 算力管理:对算力的统筹,外部算力的对接等 算法管理:自主开发算法的管理和调动,外部算法的调用和对接 模型管理:包括模型的功能属性和已经应用的情况的统计分析 设备管理 设备的AI模型配置能力、AI推演过程的监控、AI推演结果的跟踪采集和分析 3、数据管理和标准化处理 数据有效性管理 监测数据是否按时上传、上传数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为非法数据 告警输出:把告警信息进行分类,并推送给相关的运维系统 数据质量评估 按照标准对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多维度的质量分析,为后续数据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标准化 格式标准化:完善采集时间、地点、单位等属性, 输出标准化:按照标准协议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池进行对接 数据安全 区域性部署:可以应用户要求部署在其内网 并行部署:可以通过并行部署,网关上联多个服务器,确保用户的可靠性需求 数据回滚能力:可以应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求对数据进行一定期限内的回滚,保证数据在一定时间段内不丢失 4、智能运维 开发一套基于移动APP的智能运维系统,为运维人员提供有效帮助,提供效率、降低人员成本、保证系统运行质量和数据的有效性。 运维人员管理 对运维人员的信息、定位、工作状况管理 巡检任务管理 对部署的硬件和相关工作环境定期巡查的任务制定、下发、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管理 临时故障处理 对系统自动告警和现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包括人员调配、处理流程提示和建议、相关情况处置参考案例、后续统计追踪等。网关核心板实物照片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8 109 110
  • ...
  •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