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靶向人EGFR的基因工程化淋巴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多苯醚结构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是在Ⅰ、Ⅱ表示的合成聚酯结构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了由Ⅲ表示的结构单元经无规共聚所组成,所制备的膨胀成炭阻燃耐熔滴共聚酯的特性粘数[η]为0.43-0.95dL/g,极限氧指数为25.5-34.5%;垂直燃烧等级V-2~V-0级;锥形量热测试中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为198-658kW/m2。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由于本发明引入的含多苯醚结构的单体能在高温下发生重排反应,形成多芳香环或多芳香含氧杂环的稳定结构,因而具有极高的膨胀成炭速率和质量,赋予了共聚酯优异的阻燃性与耐熔滴性能。本发明共聚酯的制备有着成熟的工艺、简单方便的操作,易于工业化生产。
四川大学 2017-12-28
一种用于检测奶牛四种遗传病的核酸质谱的检测产品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奶牛是否具有脊椎畸形综合症(CVM)、白细胞粘附缺陷症(BLAD)、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UMPS)、瓜氨酸血症(CN)四种遗传病的引物系统。基于该引物系统所制备的产品,能实现同时对奶牛CVM、BLAD、DUMPS、CN四种遗传病基因相关的4处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能够同时联合检测以上遗传病和奶牛A2基因型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产品,该联合检测的结果可用于指导健康奶牛的筛选、育种等。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糖皮质激素耐药及逆转的研究
本项目属于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以儿童最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oblastic leukemia,ALL)和淋巴瘤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现象发现,到分子机制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耐药的机制和逆转。GC耐药直接影响了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的预后。 该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NPM-ALK融合激酶能激活mTOR信号通路(中华血液杂志, 2008);在国内外率先提出ALK激酶能够通过激活下游的mTOR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细胞对GC产生耐药性(Leukemia,2008);在国内首先提出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儿童ALL对GC 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使用mTOR激酶抑制剂能够逆转GC耐药,提示mTOR激酶抑制剂能够成为有效的治疗晚期难治性淋巴系统肿瘤的药物,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淋巴造血肿瘤的疗效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项目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篇,经科技查新,9篇论文总引用频次42次。其中英文论文4篇SCI收录3篇,SCI引用频次36次,其中1篇被引22次,1篇被引14次,中文论文5篇共被引6次。研究结果多次参与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资助1项。本项目的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余名。
四川大学 2016-04-29
针对肥胖型的 II 型糖尿病药物 1.1 类化药新药分子 CP0269 的开发
本项目基于 II 型糖尿病热门研究靶点 C-Jun NH2-Terminal Kinase(JNK)的蛋白活性口袋的结构为基础,设计与合成了超过 60 个化合物的类似物,通过细胞试验筛选和 II 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验证,筛选得到候选药物分子 CP0269。该分子与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物二甲双胍给药组相比,显示出来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岛 B 细胞的药效。通过成药性评价预实验显示 CP0269 具有良好的成药性: CP0269 合成与纯化工艺简单,能得到大量,质量可控的原料药;药物灌胃口服,吸收与起效迅速,长期毒性预实验显示了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技术创新点: CP0269 是以 JNK 为靶点设计的抗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分子,一旦开发成功,将成为首次以 JNK 为靶点的抗 II 性糖尿病的药物分子。属于 First in Class。 市场应用前景: 在当今社会,II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依然在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造成了肥胖人数的增加,肥胖可能导致机体炎症,从而影响胰岛 B 细胞的存活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因此,肥胖已经慢慢成为 II 性糖尿病的发生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肥胖型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临床上一般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CP0269 一旦开发成功,将会针对这一日益增长的适应症占据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合作方式: 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既可与企业联合研发后续工作,也可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进行合作,或是其他方式均可。 已获得的知识产权: 一种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 II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专利号:201710941613.9)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用于检测不同基因型鸡新城疫病毒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不同基因型鸡新城疫病毒(NDV)的试剂盒,属于RT‑PCR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试剂盒含有一对特异性引物,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检测不同基因型鸡新城疫病毒的方法。本发明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效率、通用性好、低成本的特点,可在6h内对临床病料进行快速鉴别诊断,本发明为NDV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以更好地指导养禽生产中对该病的防控。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斜生纤孔菌鲨烯合酶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生纤孔菌鲨烯合酶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与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鲨烯合酶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者添加、取代、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核苷酸的同源序列或其等位基因及其衍生的核苷酸序列。所示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添加、取代、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氨基酸的同源序列。本发明提供的鲨烯合酶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斜生纤孔菌中桦褐孔菌醇的含量,可用于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斜生纤孔菌中桦褐孔菌醇含量的研究和产业化中。而这些次生代谢产物在临床上具有抗肿瘤、防治艾滋病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保护人民的健康生长有所帮助。因而本发明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牛TAS1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包括:以包含TAS1R2基因的待测黄牛全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引物对P为引物,PCR扩增黄牛TAS1R2基因;对产物进行变性后,再对变性后的扩增片段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根据电泳结果鉴定黄牛TAS1R2基因第288bp的碱基多态性。该方法是一种在DNA水平上筛查和检测与黄牛产肉性状密切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以用于黄牛的辅助选择和分子育种,加快黄牛良种繁育速度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我校理学院曾红丽副教授在新冠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曾红丽副教授与合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序列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预测了该病毒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适应性,指出并分析了该病毒在演化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分析了相应综合医药开发应注意的关键基因位点。该成果以南京邮电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于2020年11月1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COVID-19疫情是由β-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各类数据库搜集了大量的且不断增加的高质量全基因组序列。本工作利用这些序列,研究其是否显示出病毒演化过程中上位性对适应性的影响。在具有高重组率的种群演化中,本工作创新性地发展和应用了统计物理学中的反Potts模型,来检测自然选择过程中的上位性影响。该工作为利用大量基因组序列来获取具有高重组率的病原体在演化过程中的弱点开辟了广阔前景。 该研究工作最终将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约3万个基因位点浓缩为存在显著相互影响的8对基因位点(ORF3a和nsp2,nsp12和nsp6,ORF8和nsp4,以及基因nsp2,nsp13和nsp14),为寻找病毒病原体结合和重组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带来了希望,对开发临床治疗的综合靶向药物、研究病毒进入宿主后的发病机制有着很强的生物医学指导意义。 和其他许多疾病一样,针对COVID-19的潜在药物靶标的组合数量非常多。本研究工作不仅提供了哪些基因位点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可以对其进行排名,从而进行更进一步详细研究。结合随机性检验,该研究工作最终预测了存在显著上位性的8对基因位点中,有3对涉及到与新冠肺炎的重症密切相关的病毒基因ORF3a。遗憾的是,目前关于针对ORF3a基因的临床靶向药物的报道还较为罕见,值得医药学研究人员在该方面加强研究。另外,本研究工作中预测的8对基因位点可作为实验生物学的原假设,以供生物学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微生物实验,研究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机理。 此项研究工作由南京邮电大学与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古巴哈瓦那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及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合作完成。曾红丽副教授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号11705097)、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基金号BK20170895)以及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的大力支持。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26
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TT2基因家族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TT2基因家族及其应用; 所述白菜透明种皮2的基因家族包括2个成员:BrTT2-l基因和BrTT2-2基因,所述甘蓝TT2的基因家族的 1个成员BoTT2基因,所述甘蓝型油菜TT2基因家族包括3个成员:BnTT2-l基因、BnTT2-2基因和BnTT2- 3基因;芸菱属6个TT2基因之间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基因家族在植物分子育种中的应 用,通过反义抑制其在黑籽甘蓝型油菜中的表达后,转基因植株发生了种皮颜色变浅等性状变化,具有创造 转基因黄籽材料的潜力。
西南大学 2021-04-13
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MYBL2基因家族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甘蓝型油菜及其亲本物种白菜和甘蓝MYBL2基因家族及其应 用;所述白菜MYBL2基因家族包括2个成员:BrMYBL2-l基因和BrMYBL2-2基因,所述甘蓝MYBL2基因家 族包括2个成员:B0MYBL2-1基因和BoMYBL2-2基因,所述甘蓝型油菜MYBL2基因家族包括4个成员: BnMYBL2-l基因、BnMYBL2-2基因、BnMYBL2-3基因和BnMYBL2-4基因;芸臺属8个MYBL2基因之间具 有较高的同源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基因家族在植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通过构建正义超量表达植物载体,转化黑籽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0号后,获得6株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的外植体对照相比,转基因植 株生长发育正常,但种皮中原花青素等色素减少,同时种皮变薄,形成转基因黄籽性状,是油菜黄籽性状育 种的新资源。
西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8 39 40
  • ...
  • 45 4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